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足阳明脉“是动病”病候探讨
被引量: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作者
张建斌
王玲玲
机构地区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针灸科
南京中医药大学
出处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6期1-4,共4页
Journal of Anhui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College
基金
江苏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计划项目(03KJA360093)
关键词
足阳明脉
精神情志
病候
分类号
R224.1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79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21
参考文献
1
1
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石学敏针灸临证集验[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259.
共引文献
1
1
李晖,邓春雷.
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思路探讨[J]
.针灸临床杂志,2003,19(4):5-6.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
79
1
岗卫娟,黄龙祥.
现行《玉龙歌》中关元穴之误辨析[J]
.针刺研究,2009,34(1):70-71.
被引量:4
2
张万岱.
胃肠激素与胃肠道疾病的关系[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4,14(1):6-8.
被引量:18
3
张建斌.
“徐而疾则实,疾而徐则虚”释义[J]
.中国针灸,1995,15(1):47-48.
被引量:4
4
韩秀珍,徐华,王茂贵.
慢性浅表性胃炎患儿血及胃液中生长抑素、胃泌素、胃动素含量测定[J]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95,16(2):123-124.
被引量:13
5
孟陆亮.
针灸配方与对穴理论初探[J]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5,12(3):39-40.
被引量:5
6
周学胜.
气机气化相关论及其实践意义[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5,11(2):16-17.
被引量:8
7
卓廉士.
论经脉体系之理论构建[J]
.时珍国医国药,2010,21(12):3364-3366.
被引量:1
8
于晓艳.
中医脾脑相关浅谈[J]
.福建中医药,2006,37(2):48-50.
被引量:9
9
贾杰,赵京生.
《内经》中经脉病候表述形式探讨[J]
.中国针灸,2007,27(1):63-65.
被引量:2
10
李会义,于睿.
试论心脑各主其神[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07,23(6):388-389.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2
1
姜姗,张大庆.
针灸的概念·理论·文献——近30年研究成果述略[J]
.中医杂志,2020,61(23):2044-2049.
被引量:9
2
刘水馨,刘洁.
“胃藏神”的现代认识[J]
.中医学报,2021,36(7):1409-1413.
被引量:12
二级引证文献
21
1
姜姗,张大庆.
近30年针灸人文多元探索成果回顾[J]
.中医杂志,2020,61(24):2131-2135.
被引量:2
2
张树剑.
学科交叉视野下针灸学科的形成、演变与分化[J]
.针刺研究,2021,46(6):447-450.
被引量:2
3
赵京生.
针灸概念史:针灸理论的历史书写与重构基础[J]
.中国针灸,2021,41(8):834-837.
被引量:9
4
万海平,张立德,谷丽艳.
经刺法联合三阶梯止痛法治疗乳腺癌痛的疗效观察[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21,35(11):40-42.
被引量:1
5
梁育仪,吴波,傅诗书.
从心胃相关理论辨治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J]
.中医学报,2022,37(1):64-68.
被引量:5
6
齐宝云,董荣芬(指导).
董荣芬基于胃神理论辨治不寐病[J]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22,44(7):807-810.
7
王波,张华东.
谢海洲“神志病”学术思想论治儿童自闭症[J]
.中国医药导报,2022,19(29):139-143.
被引量:2
8
刘亚娟,姚鹏宇,张思超.
“胃系温病”理论探析[J]
.中医药导报,2022,28(10):141-144.
被引量:1
9
邴守兰.
针灸学术史研究述评[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3,38(2):470-473.
被引量:3
10
徐吉利,赵征宇.
刍议三脘穴[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46(1):46-49.
被引量:4
1
周国琪.
试从《内经》探析足阳明脉与精神疾病的关系[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0,16(11):981-983.
被引量:3
2
沈德凯,柯志文.
“是动”和“所生”病的探讨[J]
.针灸学报,1991,7(2):37-39.
被引量:3
3
刘瑞华.
关于“是动病”和“所生病”之我见[J]
.上海针灸杂志,2003,22(12):48-48.
被引量:6
4
王金英.
滑肉门穴的临床运用[J]
.中国针灸,1999,19(S1):58-59.
被引量:1
5
宋志伟,王兴华.
《经方实验录》大承气汤证医案探析[J]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3,32(6):13-14.
被引量:4
6
陈利君.
浅谈人迎穴治疗咽部疾病[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13(2):135-135.
被引量:2
7
孙文善.
十二经脉“是动病”探析[J]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1995,9(1):5-7.
被引量:1
8
谢小东,张诚丽,吴俊梅,武平.
以“善治者治皮毛”浅析“是动病”、“所生病”[J]
.江苏中医药,2014,46(2):14-15.
被引量:2
9
口锁堂.
论“是动病”、“所生病”[J]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3,20(2):10-11.
被引量:2
10
李成文,潘思安,卢享君,赵钊,常小荣.
《黄帝内经·素问》刺腰痛篇针灸学术思想探微[J]
.辽宁中医杂志,2015,42(3):505-506.
被引量:15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2005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