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多角度思考 构筑新农村社区——浅谈北京延庆县八达岭镇旧村改造规划
被引量:7
出处
《小城镇建设》
2005年第11期82-86,共5页
DEVELOPMENT OF SMALL CITIES & TOWNS
同被引文献21
-
1余素芳,朱述斌,缪丽华,朱述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社区组织建设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4):65-67. 被引量:5
-
2谢洪,李小康.迁村并点 加快城镇发展——汉中市南郑县濂水镇规划设计有感[J].小城镇建设,2004,22(9):26-29. 被引量:3
-
3马德峰.三峡外迁农村移民社区适应现状研究——来自江苏省大丰市移民安置点的调查[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5,11(2):62-68. 被引量:17
-
4汪光焘.认真研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J].城市规划学刊,2005(4):1-3. 被引量:103
-
5徐星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浙江的实践和探索[J].中国经贸导刊,2005(21):21-23. 被引量:7
-
6孙音,蔡锡泽,高强,朱洁,曾驰.新农村建设的初探——北京市平谷区挂甲峪新村建设规划和建筑设计[J].小城镇建设,2005,23(12):92-95. 被引量:5
-
7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小城镇建设,2006,24(4):9-9. 被引量:1
-
8赵钿,耿沛,陈霞.新农村建设的新思维——北京平谷区玻璃台村规划设计[J].建筑学报,2006(5):23-27. 被引量:16
-
9王彦辉.国外居住社区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及其启示[J].华中建筑,2004,22(4):101-103. 被引量:9
-
10常青,沈黎,张鹏,吕峰.杭州来氏聚落再生设计[J].时代建筑,2006,49(2):106-109. 被引量:16
引证文献7
-
1刘非.湖北地区新农村社区规划初探[J].科技资讯,2007,5(11):179-179. 被引量:1
-
2李小云,罗奇.山地丘陵地区农村风貌与地方特色的保护和体现——以抚州崇仁凤岗新村为例[J].规划师,2007,23(4):66-68. 被引量:3
-
3汤蕾,刘宇红,姜劲松.新农村建设中村落空间格局传承的思考与实践——以苏州东山镇陆巷村为例[J].小城镇建设,2007,25(11):14-18. 被引量:10
-
4杨雯雯,李斌,鲍继峰.新农村社区空间布局模式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1):42-45. 被引量:17
-
5丰燕,王操,刘伟.中部地区平原新农村建设规划初探[J].广西城镇建设,2008(11):117-118. 被引量:2
-
6陈文庆.我国农村社区建设的实践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0(10):70-71. 被引量:4
-
7王思琪.从空间布局看移民社区融合的新途径[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4,20(11):99-101.
二级引证文献37
-
1孙淼.灾后农村安置点规划设计要点初探[J].四川建筑,2009,39(S1):58-59. 被引量:1
-
2胡俊,陈鹏.川西林盘在聚居点灾后重建规划中的运用[J].四川建筑,2009,39(S1):104-106. 被引量:3
-
3龙灏,罗丽娟,李和平.川东地区山地型小城镇风貌设计探索——以龙沙镇小城镇风貌设计为例[J].小城镇建设,2008,26(8):13-17. 被引量:4
-
4陈学军,陆高峰.农村新社区规划的探索与实践——以绍兴县兰亭镇桃阮社区规划为例[J].小城镇建设,2008,26(12):4-8. 被引量:5
-
5郑晓华,应炉静,徐锋.农村新社区规划建设的对策研究——以宁波市九峰山农村新社区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9,20(7):34-36. 被引量:3
-
6杨宇亮,李雪松,冯晓波.基于乡村旅游思路的新农村规划研究[J].小城镇建设,2009,27(12):65-68. 被引量:1
-
7赵晓燕,薛峰.浅析新农村建设中的道路规划[J].城市,2010(6):45-47. 被引量:6
-
8刘瑞强,张沛.西安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地域特色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9(2):39-45. 被引量:6
-
9李小云,闵忠荣.江西山地丘陵地带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探析——以贵溪耳口曾家村为例[J].华中建筑,2010,28(9):106-108. 被引量:6
-
10辛亮.对近郊新农村社区规划的探索[J].山西建筑,2010,36(32):22-23. 被引量:2
-
1郭文杰.认清形势转变观念做好新时期“三农”工作[J].北京财会,2003(3):4-7.
-
2高锦龙.开展旧村改造工作务必遵循的基本原则[J].浙江国土资源,2009(9):24-25. 被引量:1
-
3王旭明,朱荣松.专贷配套 旧村换新貌[J].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7(1):47-47.
-
4孙飞.发展证券投资基金的多角度思考[J].中国投资与建设,1998(2):42-44.
-
5钱五海.回归汇改轨道增强汇率弹性——对“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多角度思考[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0(9):71-74.
-
6马世海.享受思考的乐趣[J].中学生阅读(初中读写),2011(3):12-12.
-
7享受思考的乐趣[J].中学生阅读与作文,2012(9):1-1.
-
8韩祝捷,王燕.北京市分行 抢抓机遇实现持续发展[J].农业发展与金融,2011(11):99-100.
-
9蔡北华,谢自奋,蒋淑芳,莫建备.郊区经济必须和城市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关于上海郊区农业经济发展方向的调查[J].社会科学,1980(1):70-75.
-
10Serena.读者社区[J].中国汽车市场,2012(1):28-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