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化工类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体会
被引量:
16
Pedagogical Experiences in Fundamental Courses for Chemical Engineering Special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化工类专业基础课是联系基础化学理论与具体专业知识不可缺少的桥梁和纽带,对培养“高素质、强适应”的化工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结合溶液表面化学和化工热力学两门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实践,作者在专业基础课教学思路与内容、课堂教学方式与方法、多媒体教学手段等不同方面进行了探讨。
作者
刘学民
机构地区
江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出处
《化工高等教育》
2005年第3期72-73,71,共3页
Higher Education in Chemical Engineering
关键词
专业基础课
化工高等教育
教学方式方法
教学手段
专业基础课
化工类
教学体会
多媒体教学手段
课堂教学方式
化学理论
专业知识
教学实践
教学思路
分类号
TQ0-4 [化学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58
同被引文献
118
引证文献
16
二级引证文献
93
参考文献
4
1
叶平.
“创新教育”解析[J]
.教育研究,1999,20(12):3-8.
被引量:127
2
葛兵.
从素质教育看专业基础课教学方法的改进[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1998(1):66-68.
被引量:3
3
竺长安.
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关联教学法——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方法探讨[J]
.教育与现代化,2001(4):29-32.
被引量:19
4
王琳琳,陈小鹏,童张法.
理论联系实际 提高化工热力学教学质量[J]
.化工高等教育,2004,21(3):73-75.
被引量:15
二级参考文献
7
1
宗秋荣.
创造教育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访中国发明协会中小学创造教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张武升博士[J]
.教育研究,1999,20(8):16-19.
被引量:48
2
兰毅辉.
思考的艺术——天才是如何思维的?[J]
.百科知识,1999,0(6):51-52.
被引量:10
3
潘菽.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4
李斌.
教学新概念——“推引”教学法[J]
.教育与现代化,2000(2):27-31.
被引量:6
5
陈小鹏,刘自力,马建,韦小杰,王琳琳,张冬云.
立足区域资源优势 建设有地方特色的专业实验室[J]
.化工高等教育,2000,17(4):53-56.
被引量:4
6
韦小杰,陈小鹏,王琳琳,廖丹葵,张冬云.
改革《专业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1,20(2):56-57.
被引量:7
7
张冬云,王琳琳.
加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与专业课结合培养学生应用能力[J]
.化工高等教育,2002,19(3):78-79.
被引量:3
共引文献
158
1
周泓,陈月明丹.
论新时期高等师范大学的创新教育[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4(z1):201-205.
2
涂淑梅.
关于创新学习的几点思考[J]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74-75.
被引量:1
3
赵诚.
军队高校创造性思维教育的几个问题[J]
.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2000,14(4):12-17.
4
王艺明.
浅析如何通过网络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
.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8(1):87-90.
被引量:1
5
续向党.
对师范教育教学模式的思考[J]
.保定学院学报,2002,19(3):81-89.
6
李生榴.
在小教专科学科教学中渗透创新教育所遇到的问题和对策[J]
.百色学院学报,2002,16(6):88-89.
7
宋洵.
略论大学素质教育中的创新教育[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3(S2):188-189.
被引量:1
8
刘桂芬.
班主任与大学生的创新教育[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2(S3):179-182.
被引量:1
9
林荣毅.
技术创新的特征与创新人才的培养[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2(S1):207-209.
被引量:1
10
曾丽玲.
“引探与创新”教学浅议[J]
.成功,2010(4):82-82.
同被引文献
118
1
尚小琴,郑成,陈兰英,吴俊荣.
《化工原理》课堂教学改革初探[J]
.广东化工,2004,31(8):32-33.
被引量:5
2
刘国腾,陈建中.
以校园网为基础的《结构化学》多媒体教学网站的教学实践[J]
.高等理科教育,2001(4):90-93.
被引量:3
3
施云海.
《化工热力学》教学改革尝试[J]
.化工高等教育,1999,16(4):56-57.
被引量:4
4
谷永庆.
化工热力学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4(4):89-90.
被引量:10
5
罗旭健.
结构化学教学与大学生素质教育[J]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4,25(3):68-70.
被引量:6
6
秦伍根,丁英萍,姚彦红.
高校化工原理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J]
.江西化工,2004,20(2):145-146.
被引量:10
7
黄素梅,周锦鑫,李祥斌,马紫峰.
化工基础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1):55-57.
被引量:11
8
何群,张葳,夏阳.
改进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1999,1(4):46-47.
被引量:5
9
郭庆丰,吴北虎,潘国昌.
THPRO汽液传质设备设计系统[J]
.化工设备设计,1994(6):26-28.
被引量:1
10
王车礼,裘兆蓉,钟璟,杨基和,徐鸽.
化学工程与工艺核心课程群的构建与整合[J]
.化工高等教育,2005,22(1):39-42.
被引量:28
引证文献
16
1
李华.
生物分离工程课程的教学体会[J]
.化工高等教育,2007,24(4):34-36.
被引量:15
2
黄冠,郭勇安,周红,赵树凯.
有机化学教学与实践改革的思考[J]
.化工高等教育,2007,24(5):14-17.
被引量:15
3
曾荣英,唐文清,冯泳兰,陈志敏.
结构化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
.化工高等教育,2007,24(5):21-24.
被引量:16
4
庾弘朗.
提高高师结构化学教学质量的实践与探索[J]
.广东化工,2009,36(3):160-161.
被引量:2
5
孙婕,尹国友,陈兰英.
生物技术制药课程的教学体会[J]
.林区教学,2010(2):7-8.
被引量:3
6
赫文秀,王亚雄.
化工基础课程群的整合及教学实践的研究[J]
.化学工程与装备,2010(3):201-202.
被引量:4
7
刘爱玲,粟挺.
生物分离工程课程的教学改革与体会[J]
.现代农业科技,2010(17):29-30.
被引量:10
8
陈军.
提高《生物分离工程》课程教学效果的探讨[J]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7314-17315.
被引量:8
9
秦英月,王传虎.
关于化工类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
.宜春学院学报,2010,32(12):163-164.
被引量:5
10
陈佑宁.
提高结构化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思考与实践[J]
.大学化学,2011,26(5):17-19.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
93
1
李华,胡国勤,熊跃龙.
《制药分离工程》网络课件的设计与开发[J]
.化工高等教育,2008,25(5):84-87.
被引量:3
2
吴伟,张兆丽,姜翠玉.
有机化学教学中实施化学史教育的必要性及其作用[J]
.化工高等教育,2008,25(6):21-23.
被引量:16
3
李祖明,李丽云.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
.化工高等教育,2008,25(6):31-33.
被引量:6
4
郭雷.
一般工科院校生物工业下游技术教学改革与实践[J]
.科教文汇,2009(1):73-73.
被引量:1
5
郭莹,万海同,余勤,陈京,刘文洪,赵伟春.
制药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优化整合与人才培养[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4):162-162.
被引量:5
6
王彦,陈友存.
结构化学课程教学初探[J]
.广西教育,2009(12):86-87.
被引量:2
7
程学礼,李丽清,李震,赵燕云.
《结构化学》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
.泰山学院学报,2009,31(3):136-139.
被引量:7
8
李登超.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课程的教学体会[J]
.科技创新导报,2009,6(28):152-152.
被引量:4
9
令狐文生,李益民.
结构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和探索[J]
.化工高等教育,2009,26(5):44-46.
被引量:11
10
令狐文生,沈润溥.
结构化学课程学习方法的探讨[J]
.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版),2010(1):100-101.
被引量:2
1
陈雯,郭照冰,高桂枝.
化工高等教育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中的思考[J]
.科技咨询导报,2007(24):216-216.
2
杨利民.
英国化工高等教育的特点[J]
.化工高等教育,2007,24(3):70-73.
被引量:5
3
任元军.
对实施创新教育的几点认识[J]
.化工高等教育,1999,16(4):28-30.
被引量:1
4
刘学民.
化工类专业基础课教学的几点体会[J]
.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3,23(4):76-77.
被引量:1
5
王静康.
构建国际实质等效的化工专业认证体系 提升化工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J]
.中国大学教学,2015(1):7-8.
被引量:11
6
关毅,张凤宝.
我国化工高等教育应对入世的策略[J]
.化工高等教育,2002,19(3):6-8.
被引量:5
7
严益群,彭新一,贺德化,汪国强.
组建理工联合班的探索与实践[J]
.化工高等教育,1999,16(2):42-44.
8
张强,王冬梅,张军华,于航.
《胶体与表面化学》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J]
.人力资源管理,2015(5):252-253.
被引量:2
9
王月欣,张倩.
有机化学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几点看法[J]
.广州化工,2013,41(4):185-186.
被引量:1
10
孙丽,宋广凤,许晓娟,贾启华,高丹.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化工原理优质课程建设实践[J]
.课程教育研究,2016,0(5):233-234.
被引量:3
化工高等教育
2005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