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国际经济合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21-26,共6页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同被引文献16
-
1李礼.我国对外劳务合作与出口贸易关系的实证研究[J].求索,2004(12):14-17. 被引量:7
-
2李礼,郝臣.我国出口增长中劳务输出效应实证研究[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05,25(7):52-55. 被引量:5
-
3周黎安,陈烨.中国农村税费改革的政策效果: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估计[J].经济研究,2005,40(8):44-53. 被引量:462
-
4余官胜,林俐.我国海外投资对劳务输出的促进效应——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财贸经济,2012,33(11):78-84. 被引量:6
-
5胡伟略.论中国劳动力人口对外输出问题[J].山东社会科学,2013(4):30-35. 被引量:6
-
6陈林,伍海军.国内双重差分法的研究现状与潜在问题[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5,32(7):133-148. 被引量:309
-
7张志新,孙照吉,高小龙.国际贸易、OFDI与中国劳动力跨国流动——基于30个主要输入国及地区差异的实证分析[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2(2):12-18. 被引量:4
-
8赵卿,曾海舰.产业政策管控能够提升产能利用率吗?——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实证检验[J].中国经济问题,2018(2):46-57. 被引量:5
-
9叶修群.自由贸易试验区与经济增长--基于准自然实验的实证研究[J].经济评论,2018,0(4):18-30. 被引量:129
-
10卢朋.中国对外劳务合作的发展特征、挑战与政策应对[J].劳动经济研究,2017,5(2):112-126. 被引量:13
二级引证文献7
-
1张玉汀,朱焱斌.国际劳务市场“菲佣”发展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1(10):89-90.
-
2李琴,谢治.青年流动人才空间分布及居留意愿影响因素——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J].经济地理,2020,40(9):27-35. 被引量:42
-
3朱阁.出国劳务工作中人力资源管理的应用和研究[J].现代商业,2021(1):71-73.
-
4闵树琴,包诗梦.文化距离影响中国对外劳务输出的实证研究[J].宿州学院学报,2021,36(6):62-67. 被引量:1
-
5曹琛琛,许彩霞.共享经济时代外派劳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5(4):44-47. 被引量:3
-
6马慧洁,李銮淏,夏杰长.文化差异和劳动力跨境流动——基于中国对外劳务输出的事实证据[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3,45(8):1-15. 被引量:3
-
7李銮淏,夏杰长.数字技术如何影响劳动力跨境流动?:来自中国对外劳务输出的经验证据[J].世界经济研究,2023(12):58-73. 被引量:4
-
1金锐.顺应行业发展潮流 推进劳务合作业务[J].国际经济合作,2005(10):41-45. 被引量:3
-
2竹子俊.对外承包工程:稳中有升 风险犹存[J].中国对外贸易,2014(3):60-61.
-
32006年1~2月份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业务简明统计[J].国际工程与劳务,2006(4):54-54.
-
4盘点2006年对新劳务合作业务[J].国际工程与劳务,2007(2):24-26.
-
5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业务再攀新高[J].中国经贸,2009(7):11-11.
-
6禾雷.中国和立陶宛劳务合作业务简析[J].国际工程与劳务,2006(12):25-25.
-
7和政.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业绩喜人——2004年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业务盘点[J].国际工程与劳务,2005(3):14-17.
-
8高一村.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公布2015年工作重点将努力提高商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J].中国社会组织,2015,0(3):58-58.
-
9关于加强我国驻外使(领)馆经商参处(室)对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业务管理的规定[J].中国勘察设计,1999(10):23-23.
-
10晏勤,杨义生.开拓国际化之路——电力企业如何进军国际承包工程[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5(3):44-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