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高校体验式德育模式的创建与实践
被引量:
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传统德育模式是一种知识德育、考试德育、灌输德育、空洞德育,而体验式德育模式则是一种全新的德育模式,它强调通过学生的参与、实践、探究,产生体验,促进学生自我领悟、自我教育与自我成长。
作者
刘戈
机构地区
武汉科技学院社会科学系
出处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50-51,共2页
The Party Building and Ideological Education in Schools
关键词
传统德育模式
体验
体验式德育模式
德育模式
体验式
实践
高校
自我成长
自我教育
学生
分类号
G4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G222.1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14
同被引文献
89
引证文献
15
二级引证文献
50
参考文献
4
1
戚万学.
活动道德教育模式的理论构想[J]
.教育研究,1999,20(6):69-76.
被引量:88
2
周龙兴,宋进喜.
体验的教育学意义与学习主体的确立[J]
.上海教育科研,2002(4):8-11.
被引量:28
3
王雄.体验教育的心理学透视[J].辅导员,2001,(4).
4
张卫国.大学思想品德主体性教育的人文定位初探[J].思想政治教育,2004,.
二级参考文献
1
1
孙俊三.
从经验的积累到生命的体验——论教学过程审美模式的构建[J]
.教育研究,2001,22(2):34-38.
被引量:198
共引文献
114
1
谭向前,匡卫兵.
《县域乡村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教学体系研究》文献综述[J]
.新课程导学,2023(1):42-45.
2
周晔.
学校实践性德育:概念与理论架构[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126-134.
被引量:7
3
梁虹.
英语体验式学习中提升学生语用能力的策略与实践[J]
.新教育(海南),2024(S01):155-156.
4
朱冰.
校企联合——高职院校德育新模式探讨[J]
.职大学报,2009(2):127-128.
被引量:1
5
王勤.
道德变迁与道德教育的发展[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8(S1):128-132.
被引量:29
6
杨柳,杨淑娟.
体验教育模式之探讨[J]
.科教导刊,2014(12).
7
周笑平,张芦军.
心理辅导活动课在高校新生教育中的运用分析[J]
.金融教育研究,2009,23(6):122-124.
被引量:2
8
冯玉华.
后现代伦理观的道德教育意义[J]
.当代教育科学,2004(17):10-12.
被引量:3
9
刘滨滨.
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性[J]
.中州大学学报,2003,20(2):77-79.
10
张宗新.
论大学德育的课程资源[J]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2):95-100.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89
1
李鹏.
以课程教育为途径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探析[J]
.中国成人教育,2007(20):64-65.
被引量:1
2
郭丽银.
体验式德育——高校德育的探索之路[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5):93-94.
被引量:7
3
郗杰英,安国启,张卫民,郝瑞庭,彭泗清.
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研究报告[J]
.中国青年研究,2001(2):13-21.
被引量:54
4
刘黔敏.
美国德育模式探析[J]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1(4):66-67.
被引量:8
5
李太平.
德育功能·德育价值·德育目的[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6(6):89-92.
被引量:66
6
鲁洁.
教育:人之自我建构的实践活动[J]
.教育研究,1998,19(9):13-18.
被引量:307
7
孔琳.
中西方道德教育目标比较论纲[J]
.求实,2001(S1):174-175.
被引量:9
8
查有梁.
什么是模式论?[J]
.社会科学研究,1994(2):89-92.
被引量:31
9
刘惊铎.
德育体验模式的理论与实践[J]
.现代教育论丛,1999(1):5-9.
被引量:3
10
倪梁康.
现象学精神:为何?何为?[J]
.读书,1995,0(10):50-54.
被引量:9
引证文献
15
1
郭丽银.
体验式德育——高校德育的探索之路[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5):93-94.
被引量:7
2
魏明.
从低向度构建高校德育的实效性——以高职德育为参照[J]
.理论导报,2010(4):51-52.
被引量:2
3
刘戈,詹健.
高校各类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J]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8,21(1):72-74.
被引量:7
4
李文政.
借鉴与创新——西方德育理论对我国德育模式建构之启示[J]
.继续教育研究,2008(10):155-157.
被引量:4
5
白羽.
大学生品德教育的“三育一体化”模式探究[J]
.中国成人教育,2009(23):52-53.
被引量:3
6
张解解.
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初探[J]
.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2010(5):60-61.
被引量:1
7
霸桂芳.
高校德育回归生活世界的探索与研究[J]
.考试周刊,2011(2):214-215.
被引量:1
8
李红美,王学娟.
浅析高校德育新模式——体验式德育[J]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6):58-59.
被引量:1
9
李祥.
参与高校管理:大学生德育实践的载体及实现路径[J]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13(5):114-118.
被引量:7
10
张忠华,裴菲.
我国体验德育研究与反思[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28(12):1-4.
二级引证文献
50
1
卢凯.
对“三育一体化”模式下思政教育的探讨[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30(10):72-73.
2
宋强玲.
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式[J]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9,21(5):527-529.
3
魏红珊.
医学院校专业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资源开发和利用[J]
.时代教育,2010(3):118-119.
被引量:1
4
华敏,夏立军.
德国道德教育对我国德育模式建构的启示[J]
.中国成人教育,2010(7):113-114.
被引量:6
5
黄瑞萍.
论小学生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以华景小学“优雅华景人”教育模式为例[J]
.基础教育参考,2010,1(8):44-49.
被引量:5
6
霸桂芳.
高校德育回归生活世界的探索与研究[J]
.考试周刊,2011(2):214-215.
被引量:1
7
李红美,王学娟.
浅析高校德育新模式——体验式德育[J]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6):58-59.
被引量:1
8
吴娇.
浅谈高校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途径[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33(4):40-41.
被引量:1
9
张志刚.
职业教育考试考核方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以德育为例[J]
.江苏教育研究(职教)(C版),2013(12):20-22.
被引量:1
10
任园园.
论价值澄清理论在我国高校德育中的借鉴与改造[J]
.继续教育研究,2014(3):74-76.
被引量:1
1
张天芳.
中学生内化型体验式德育模式探微[J]
.魅力中国,2014(1):229-229.
2
夏俊英.
网络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
.政工研究动态,2009(16):36-37.
3
鲍才盛.
从择业观的缺失看德育模式创新[J]
.职业教育研究,2006(5):44-45.
4
尹福泉,易伟.
什邡职中 继续开展教师成长培训[J]
.当代职校生,2012(6):47-47.
5
冯萍.
心理咨询在高校师生谈心活动中的运用[J]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3):65-66.
被引量:10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德育模式发展述要[J]
.黑龙江教育(小学文选版),2009(9):25-25.
7
张小嵩.
浅谈班级文化的创建与实践[J]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29):29-29.
8
读者来信[J]
.中国新闻周刊,2011(44):6-6.
9
郑宝霞.
关于“知识德育”问题的反思[J]
.教育学术月刊,2007(10):59-61.
被引量:2
10
韩露.
论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的联系与区别[J]
.中国集体经济,2009,0(11X):179-180.
被引量:1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5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