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马克思哲学中的主体性问题 被引量:28

On the Question of Subjectivity in Marx’s Philosop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马克思哲学中的主体性问题是一个牵涉到对这一哲学之基本性质及当代意义有以理解的重要问题。然而长期以来,对这一问题的解说在很大程度上被局限于近代形而上学的框架之内。论文力图表明的观点是:马克思哲学关于主体性问题之论域的开展,不仅以对黑格尔观念论的“翻转”为前提,而且以瓦解近代形而上学的基本建制为前提;这一基本建制的核心是“意识的内在性”,在此内在性中意识的存在特性通过主体性被规定。马克思哲学唯经由“对象性的活动”以洞穿意识的内在性,方始开启出主体性问题的全新境域———在这一境域中,才有可能来谈论“不是主体”的“主体性”,亦即完全不从属于意识之内在性的“主体性”。 In Marx's philosophy, the question of subjectivity is unfolded not only on the premise of the “reversal” of Hegel's idealism, but also on the premise of the disintegration of the basic frame of modem metaphysics; the core of the basic frame is the immanence of consciousness, in which the ontological character of consciousness is determined by subjectivity. Only disintegrated the immanence of consciousness by the gegenstaendliche activity, Marx's philosophy would open a new horizon for the question of subjectivity --in this horizon, we could talk about the non-subjectivity, i.e. the subjectivity that isn't entirely subordinate to the immanence of consciousness.
作者 吴晓明
机构地区 复旦大学哲学系
出处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14,共8页 Fudan Journal(Social Sciences)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马克思哲学经典文本的当代解读"与上海市规划办公室"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近现代西方哲学的比较研究"的阶段成果。
关键词 马克思哲学 主体性 意识的内在性 对象性的活动 Marx' s philosophy, subjectivity the immanence of consciousness gegenstandliche activity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8

  • 1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4..
  • 2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北京:三联书店,1987..
  • 3胡塞尔.现象学的观念[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
  •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44、67、72、80页.
  • 5卢卡奇 杜章智译.历史与阶级意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 6.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3卷[M].上海:三联书店,1962..
  • 7F.费迪耶,丁耘.晚期海德格尔的三天讨论班纪要[J].世界哲学,2001(3):52-59. 被引量:512
  •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共引文献772

同被引文献305

引证文献28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