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黄土高边坡变形破坏的基本形式及其机理分析
被引量:
2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对黄土高边坡变形破坏的基本形式及其机理进行了分析,指出其破坏形式有坡面冲刷、坡面剥落掉块、坡体湿陷变形、崩塌、滑塌、泥流等几种,其中滑塌最常见。黄土高边坡变形破坏模式主要有滑塌、滑坡的破坏模式;崩塌破坏模式和坡面破坏模式等三种。
作者
何红前
陈志新
叶万军
温克兵
机构地区
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工程学院
出处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05年第11期109-111,共3页
West-China Exploration Engineering
关键词
黄土
高边坡
变形破坏
机理分析
分类号
TD824.71 [矿业工程—煤矿开采]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59
同被引文献
225
引证文献
22
二级引证文献
167
参考文献
4
1
余侃柱.浅析黄土滑塌与黄土滑坡[J].工程地质学报,2002,.
2
楚华栋 殷玉堂.黄土的抗拉强度[C]..西北铁路科学院西北研究所论文集[C].,1979..
3
王庚荪.
边坡的渐进破坏及稳定性分析[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0,19(1):29-33.
被引量:159
4
陈志新.铜黄公路黄土高边坡性状分析与治理对策研究(陕西省交通科技重点项目)[A].,2002,3..
二级参考文献
7
1
刘爱华,王思敬.
平面坡体渐进破坏模型及其应用[J]
.工程地质学报,1994,2(1):1-8.
被引量:23
2
夏元友,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8年,17卷,4期,453页
3
Wang G S,Computer Methods and Adwances in Geomechanics,1997年,1965页
4
李守义,吕生龙,张长喜.
某工程边坡蠕滑机理与监测资料分析[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8,17(2):133-139.
被引量:26
5
王可钧,李焯芬.
植物固坡的力学简析[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8,17(6):687-691.
被引量:173
6
袁宝远,杨志法,刘大安,王敬,唐纯华.
边坡不稳定先兆分析系统[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9,18(2):166-169.
被引量:11
7
许东俊,陈从新,刘小巍,史永胜.
岩质边坡滑坡预报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9,18(4):369-372.
被引量:40
共引文献
159
1
李振江,张天赐,王曙光,杨峰.
某路堑边坡稳定性及支护设计的数值模拟分析[J]
.区域治理,2018,0(5):142-142.
2
刘凤宣,徐德玺,何雁,姚勇,李铮.
广—邻高速公路K24工程边坡失稳的机理分析[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21(11):1691-1695.
被引量:6
3
奚春雷,朱浮声,王述红,杜轩.
韩家岭大跨度浅埋隧道开挖方法[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22(z1):2461-2463.
被引量:6
4
禤立海.
滑坡地段路堑高边坡变形破坏模式及机理研究[J]
.科技资讯,2008,6(19):101-102.
5
王树威,陈艳艳,陈宁,赖见辉,吴克寒.
基于神经网络的公路边坡稳定性实时判断[J]
.交通信息与安全,2013,31(2):104-108.
6
邓飞,罗福友,胡龙飞,夏弋江,刘晓军.
水对岩石物理性质及声发射特征影响研究现状[J]
.采矿技术,2013,13(6):37-39.
被引量:6
7
谢涛,蒋泽中.
边坡系统稳定性多模型综合评价[J]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4,30(2):50-52.
被引量:2
8
李奋强,彭振斌,卢敦华.
边坡土体稳定性分析的数值流形方法[J]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6(1):169-173.
被引量:2
9
李长洪,文俊,蔡美峰,李军财,谭卓英.
水厂铁矿边坡加固设计及其稳定性分析[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5,27(2):132-136.
被引量:6
10
王庚荪,孔令伟,郭爱国,王志伟.
含剪切带单元模型及其在边坡渐进破坏分析中的应用[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24(21):3852-3857.
被引量:16
同被引文献
225
1
邓铭江,蔡正银,朱洵,张晨.
北疆渠道膨胀土边坡破坏机制及加固措施[J]
.岩土工程学报,2020(S02):50-55.
被引量:23
2
胡厚田.
崩塌落石研究[J]
.铁道工程学报,2005,22(z1):387-391.
被引量:85
3
石玉成,李兰.
黄土震陷变形特征的细观分析[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22(z2):2829-2833.
被引量:16
4
陈永明,王兰民,刘红玫.
剪切波速预测黄土场地震陷量的方法[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22(z2):2834-2839.
被引量:22
5
郭力宇,甘枝茂,桑广书,刘啸,杨延风.
洛川塬黄土崩塌及水系成因构造因子研究[J]
.水土保持学报,2002,16(5):135-138.
被引量:8
6
邵生俊,杨春鸣,马秀婷,陆斯.
黄土的独立物性指标及其与湿陷性参数的相关性分析[J]
.岩土力学,2013,34(S2):27-34.
被引量:69
7
赵宝俊,葛守飞,郝宪武.
黄土地区沟谷地形梁桥下部结构病害与防护对策研究[J]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3,9(11):144-146.
被引量:10
8
袁中夏,王兰民,Susumu Yasuda,王峻.
黄土液化机理和判别标准的再研究[J]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4,24(4):164-169.
被引量:19
9
陈昊,赵志旋.
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溢洪道高边坡处理方案比较[J]
.四川水利,2004,25(4):31-33.
被引量:2
10
黄质宏,朱立军,廖义玲,赵青,周训华.
裂隙发育红粘土力学特征研究[J]
.工程勘察,2004,32(4):9-12.
被引量:15
引证文献
22
1
赵建军,黄润秋,巨能攀,涂国祥,肖华波.
下伏软弱层黄土边坡变形机制分析及治理对策研究[J]
.工程地质学报,2006,14(6):743-748.
被引量:11
2
梁东海.
铁厂沟车站黄土深路堑设计[J]
.西部探矿工程,2009,21(7):197-199.
3
王念秦,罗东海,姚勇.
铁路黄土高边坡变形破坏机理及稳定性研究[J]
.铁道工程学报,2009,26(7):10-14.
被引量:19
4
张仲福,侯云龙.
兰郑长输油管道甘肃段黄土滑坡成因分析及其防治对策[J]
.甘肃地质,2011,20(2):66-68.
被引量:2
5
王根龙,张茂省,苏天明,曾庆铭.
黄土崩塌破坏模式及离散元数值模拟分析[J]
.工程地质学报,2011,19(4):541-549.
被引量:35
6
贾拓,董琪.
延安北部地区公路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J]
.山西建筑,2011,37(28):147-148.
7
晏凤辉.
河南某黄土高边坡稳定性分析[J]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12(1):58-60.
被引量:2
8
高晖,张永军,张旭光.
兰州城区黄土斜坡地质灾害影响因素分析[J]
.甘肃地质,2012,21(3):30-36.
被引量:12
9
叶万军,王鹏,杨更社,常中华,董西好.
黄土崩塌的形成因素及其影响范围的确定方法[J]
.工程地质学报,2013,21(6):920-925.
被引量:17
10
黎志恒,张永军,梁收运.
兰州城市地质灾害与人类工程活动[J]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50(5):588-593.
被引量:24
二级引证文献
167
1
薛雄飞.
多维数据监测下加固与施工技术应用[J]
.江西建材,2023(2):279-281.
2
孙富强,张永军.
兰州市非饱和黄土水土关系与力学性质变化规律[J]
.甘肃地质,2023,32(1):38-43.
3
叶万军,董西好,杨更社,李晓.
倾倒型黄土崩塌稳定性判据及其影响范围研究[J]
.岩土力学,2013,34(S2):242-246.
被引量:9
4
高建伟,余宏明,戴巍,李科.
黄土堆填边坡破坏方式及其泥沙冲淤研究[J]
.人民长江,2013,44(S2):83-85.
被引量:1
5
郑建中.
富溪双连拱隧道出口高边坡稳定性评价及支护效果分析[J]
.工程地质学报,2007,15(2):253-257.
被引量:10
6
于德海,彭建兵.
陕南公路软弱变质岩边坡变形破坏特征的研究[J]
.工程地质学报,2007,15(4):559-563.
被引量:11
7
高德彬,倪万魁,郭社锋.
基于范例推理的黄土路堑高边坡稳定性预测研究[J]
.工程地质学报,2007,15(5):635-638.
被引量:2
8
霍宇翔,黄润秋,巨能攀,赵建军.
碎裂结构边坡变形机理及治理对策研究[J]
.工程地质学报,2009,17(3):317-321.
被引量:9
9
姚勇.
太中银铁路路堑边坡剥落病害分析[J]
.铁道工程学报,2011,28(1):5-8.
被引量:2
10
姚文花.
梅州大埔某残积土滑坡力学性质与稳定性评价[J]
.嘉应学院学报,2011,29(5):51-53.
被引量:1
1
叶万军,王东耀,折学森,倪万魁,陈志新,付兵先.
一种黄土高边坡设计的新方法[J]
.工程地质学报,2005,13(3):415-418.
被引量:4
2
吴西臣,徐杨青.
平朔露天矿某黄土高边坡滑坡成因机理分析[J]
.资源环境与工程,2011,25(3):236-240.
被引量:4
3
王正国.
露天矿岩质边坡变形破坏模式综合研究[J]
.攀钢技术,1998(3):16-19.
4
杨慧奇,袁宏博.
金堆城钼矿露天采场北帮的综合治理[J]
.采矿技术,2000(9):324-326.
被引量:2
5
常来山,肖辉.
齐大山铁矿排土场泥流危害及其整治技术[J]
.中国矿业,2000,9(S1):139-143.
被引量:3
6
王正国.
露天矿岩质边坡变形破坏模式综合研究[J]
.攀枝花科技与信息,1998,23(2):43-45.
7
袁有志.
龙井口岩土滑塌的处理方法[J]
.冶金矿山设计与建设,1999,31(1):60-60.
8
许志中,张海峰.
歪头山铁矿上盘排土场稳定性研究[J]
.矿业工程,2007,5(1):12-15.
被引量:4
9
何红前,叶万军,陈志新.
黄土高边坡防护方案熵权多目标优选决策法[J]
.路基工程,2009(3):88-89.
被引量:1
10
谭功华.
宝山铅锌银矿露天矿边坡滑塌的形成条件及其防治[J]
.矿山地质,1990,11(1):46-49.
西部探矿工程
2005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