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柴油的组成对其润滑性的影响
被引量: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以组成主要为链烷烃和环烷烃、润滑性比较差的加氢裂化柴油为空白原料,考察了不同芳烃、不同硫化物、不同氮化物和不同含氧化合物及其混合物对柴油润滑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微量的环烷酸和含氮化合物就能有效地改善柴油润滑性,而单环、双环芳烃和硫化物对柴油润滑性的改善效果不明显。另外,不同的化合物混合在一起后对柴油的润滑性的影响是不同的。
作者
朱军
范文琴
张丽
钱玮
陈卫红
龚翠丽
机构地区
中国石化上海高桥石油化工公司炼油事业部
出处
《高桥石化》
2005年第4期5-8,共4页
关键词
柴油润滑性
芳烃
硫化物
氮化物
含氧化合物
润滑性
柴油
组成
含氮化合物
加氢裂化
分类号
TE254.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井工程]
TE626.24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加工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62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47
同被引文献
62
1
杨永红,齐邦峰.
柴油润滑性及润滑性添加剂的研究进展[J]
.江苏化工,2007,26(2):6-10.
被引量:16
2
胡云剑,白雪梅,金环年,姜元博.
煤直接液化柴油的储存安全性[J]
.神华科技,2010,8(1):57-60.
被引量:4
3
胡云剑,金环年,李克健,马辉,石玉林.
煤直接液化柴油的性质及发动机燃烧和排放[J]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10,26(S1):246-252.
被引量:9
4
倪蓓.
解读GB 19147—2009《车用柴油》国家标准[J]
.石油商技,2010,28(1):58-62.
被引量:4
5
胡泽祥,李春生,周立坤,高永建.
柴油润滑性问题的由来和研究现状[J]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05,21(1):18-25.
被引量:23
6
杨蒸.
低硫柴油的润滑性研究进展[J]
.河南石油,2005,19(2):77-80.
被引量:17
7
范文琴,赵良.
影响柴油润滑性因素初探[J]
.高桥石化,2005,20(3):1-3.
被引量:6
8
林荣兴,朱军,范文琴.
柴油润滑性的影响因素考察[J]
.石油炼制与化工,2005,36(8):31-34.
被引量:24
9
陈国良,胡泽祥,高文伟,左凤.
柴油及组分的润滑性研究[J]
.石油炼制与化工,2005,36(9):42-45.
被引量:15
10
郭太勤,刘双红,王昆,蒋明俊.
低硫柴油润滑添加剂[J]
.合成润滑材料,2006,33(1):25-28.
被引量:19
引证文献
7
1
杨永红,齐邦峰.
柴油润滑性及润滑性添加剂的研究进展[J]
.江苏化工,2007,26(2):6-10.
被引量:16
2
朱希平.
改善车用柴油润滑性[J]
.辽宁化工,2012,41(10):1112-1114.
被引量:3
3
左黎.
提高柴油润滑性的研究进展[J]
.精细石油化工,2010,27(3):76-78.
被引量:24
4
雒亚东,凌凤香,赵国利,郭永成,张燕玲.
氧族化合物对柴油润滑性影响的研究[J]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4,22(27):220-223.
被引量:4
5
李鹏,邵凤秀,杜本军,孙学峰.
第二代高品质酯型抗磨剂的工业应用实践[J]
.炼油技术与工程,2015,45(3):53-55.
被引量:3
6
白雪梅.
煤液化柴油调和及发动机试验研究[J]
.煤炭转化,2017,40(3):44-51.
被引量:4
7
张海峰.
TH-KM01柴油抗磨剂在加氢精制柴油的应用[J]
.化工设计通讯,2020,46(7):31-31.
二级引证文献
47
1
朱希平.
改善车用柴油润滑性[J]
.辽宁化工,2012,41(10):1112-1114.
被引量:3
2
马添俊,魏海仓.
高频往复试验机法考察柴油润滑性研究[J]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2(3):56-57.
被引量:1
3
粟斌,任连岭.
应急替代柴油的润滑性研究[J]
.合成润滑材料,2009,36(2):1-3.
4
庞小英,姚志龙,刘森,闵恩泽.
离子液体催化合成甘油单酯及抗磨性能研究[J]
.石油炼制与化工,2012,43(2):15-18.
被引量:9
5
高常娟,杨鹤,陈大忠,宋海清,张建荣.
柴油组分对柴油润滑性影响的研究进展[J]
.石油商技,2012,30(3):20-25.
被引量:6
6
刘芷君,丛玉凤,黄玮,张春雪,徐磊.
加氢柴油抗磨剂的研究进展[J]
.当代化工,2013,42(12):1729-1732.
被引量:10
7
郝春来,冷冰,赵秀明.
改善低硫柴油润滑性能研究概况[J]
.化工技术与开发,2014,43(3):21-23.
被引量:6
8
宋世远,徐景辉,杜鹏飞,肖天涯.
基于变转速的柴油抗磨性评定方法[J]
.后勤工程学院学报,2014,30(5):27-31.
被引量:2
9
李彦,杨栩,李丹,范峥,黄风林.
柴油抗磨剂对柴油质量影响研究[J]
.当代化工,2014,43(11):2305-2309.
被引量:15
10
夏迪,陈国需,廖梓珺,王红梅,王学春,杜鹏飞.
无灰型柴油添加剂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
.节能技术,2015,33(2):155-158.
被引量:2
1
范文琴,赵良.
影响柴油润滑性因素初探[J]
.高桥石化,2005,20(3):1-3.
被引量:6
2
崔锡红,秦丽华,赵光辉.
新型抗磨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J]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09,17(18):27-29.
被引量:2
3
林荣兴,朱军,范文琴.
柴油润滑性的影响因素考察[J]
.石油炼制与化工,2005,36(8):31-34.
被引量:24
4
刘燕,李红,张霞玲.
糠醛抽出油的综合利用[J]
.润滑油,2008,23(2):17-20.
被引量:9
5
苟爱仙,张艳丽,史群策,刘宝莉.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润滑油烃族组成[J]
.黑龙江石油化工,1999,10(4):40-42.
被引量:7
6
黄涛,魏锋,徐淑英,顾永达,钱树安.
色谱-质谱联用对催化裂化轻柴油中双环芳烃、多环芳烃和极性馏份的分析[J]
.石油化工,1989,18(5):328-333.
被引量:4
7
韩海水,李实,陈兴隆,秦积舜,曾保全.
CO_2对原油烃组分膨胀效应的主控因素[J]
.石油学报,2016,37(3):392-398.
被引量:24
8
郭继志,吴亚琴.
柴油中芳烃抽提改质及抽出物应用[J]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1994,21(2):15-21.
被引量:2
9
龚剑洪,龙军,毛安国,张久顺,蒋东红,杨哲.
LCO加氢-催化组合生产高辛烷值汽油或轻质芳烃技术(LTAG)的开发[J]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16,32(5):867-874.
被引量:65
10
刘炜.
应用HPLG分析柴油的族组成[J]
.江西石油化工,1996,8(1):38-41.
高桥石化
2005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