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红茶制造中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变化与调控
被引量: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红茶制造中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变化与调控夏涛,童启庆(安徽农业大学条业系,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多酚氧化酶(PPO,E.C.1.10.3.1)和过氧化物酶(POD,E.C.1.11.1.7)是茶叶中两种极为重要的氧化酶。由于它们在茶树生理代谢过程以...
作者
夏涛
童启庆
机构地区
安徽农业大学条业系
出处
《蚕桑茶叶通讯》
1995年第4期6-9,35,共5页
Newsletter of Sericulture and Tea
关键词
红茶
茶叶加工
制造
多酚氧化酶
过氧化物酶
分类号
TS272.52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43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80
同被引文献
143
1
李辉.
红茶发酵技术研究进展[J]
.蚕桑茶叶通讯,2001(2):21-23.
被引量:34
2
方世辉,王先锋,汪惜生.
不同发酵温度和程度对工夫红茶品质的影响[J]
.中国茶叶加工,2004(2):19-21.
被引量:89
3
袁弟顺,林丽明,金心怡,孙云.
冰冻对工夫红茶发酵及水浸出物泡出速率的影响[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0(5):437-439.
被引量:22
4
王汉生.
红碎茶发酵过程中蛋白质组成含量变化规律的研究[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93,14(4):127-132.
被引量:4
5
韩文炎,许允文,伍炳华.
铜与锌对茶树生育特性及生理代谢的影响Ⅱ.锌对茶树的生长和生理效应[J]
.茶叶科学,1994,14(1):23-29.
被引量:25
6
黄建琴,王文杰,丁勇,袁自春,王烨军,胡善国,叶靖.
冷冻萎凋对工夫红茶品质的影响[J]
.中国茶叶,2005,27(2):18-19.
被引量:41
7
毛清黎,朱旗,刘仲华,施兆鹏.
红茶发酵中pH调控对多酚氧化酶活性及茶黄素形成的影响[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1(5):524-526.
被引量:26
8
陈全斌,湛志华,张巧云,廖娜.
金花茶叶中黄酮甙元的分离提纯及其表征[J]
.广西热带农业,2005(6):10-11.
被引量:25
9
夏涛,童启庆,董尚胜,骆耀平.
红茶萎凋发酵中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变化[J]
.茶叶科学,1996,16(1):63-66.
被引量:70
10
刘仲华,黄建安.
添加剂对红茶发酵与品质的影响[J]
.福建茶叶,1989(4):31-36.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7
1
虞华芳,汪志君,方维明.
锌在麦芽中富集研究及对麦芽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J]
.现代食品科技,2005,21(1):1-5.
被引量:8
2
王伟伟,江和源,江用文,叶葵.
红茶萎凋处理温湿度条件对PPO、POD及茶多酚和色素的影响[J]
.食品工业科技,2013,34(13):86-90.
被引量:26
3
俞露婷,袁海波,王伟伟,滑金杰,尹军峰,江用文.
红茶发酵过程生理生化变化及调控技术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22):263-269.
被引量:30
4
罗昭润,赵鸿杰,玄祖迎,柯欢,田雪琴.
工艺处理对金花茶叶营养成分的影响[J]
.茶叶通讯,2016,43(4):22-25.
被引量:2
5
伍梦瑶,黄莹捷,姚燕妮,黄友谊.
勐库大叶种茶树多酚氧化酶粗酶的酶学性质[J]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7,43(5):579-588.
被引量:16
6
周秦羽,屈青云,项希,李兰兰,徐洋洋,王继国,刘峰,李适,龚志华,肖文军.
毛火后闷堆处理对夏季红茶品质的影响[J]
.食品科学,2021,42(22):291-297.
被引量:1
7
娄晨晨,曹熙,覃正远,杨大伟.
基于红茶工艺的显齿蛇葡萄叶发酵条件研究[J]
.粮食与食品工业,2024,31(5):20-26.
二级引证文献
80
1
习金根,孙光明,王一承,李土荣.
不同锌水平对剑麻幼苗生长发育及生理代谢的影响[J]
.中国麻业科学,2007,29(2):79-82.
被引量:10
2
习金根,孙光明,臧小平,何应对.
锌对菠萝幼苗生长发育及生理代谢的影响[J]
.热带作物学报,2007,28(4):6-9.
被引量:4
3
黄强,司菲斐,符桢华,刘伟涛,薛长雷.
Cu胁迫对小白菜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J]
.现代食品科技,2008,24(11):1111-1114.
被引量:14
4
刘治昆,陈彩虹,陈光才,张建锋.
Cu^(2+)胁迫对2种速生柳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J]
.西北植物学报,2011,31(6):1195-1202.
被引量:13
5
朱重悦,王越,陈莉,安家彦.
外源Zn^(2+)在大麦发芽时的动态分布[J]
.大连工业大学学报,2013,32(5):329-331.
6
黄华林,乔小燕,李波,张成娣,陈海强.
萎凋方式对黄化英红九号红茶品质的影响[J]
.食品与机械,2018,34(10):26-30.
被引量:9
7
黄藩,董春旺,朱宏凯,叶阳,张成,何华锋,张坚强.
红茶萎凋中鲜叶理化变化及工艺技术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7):275-281.
被引量:25
8
丰金玉,刘昆言,秦昱,熊硕,邓燕莉,龚志华,肖文军.
红茶加工中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变化[J]
.农学学报,2014,4(11):96-99.
被引量:23
9
徐航丹,胡广林,熊先清,庞锦伟.
硫酸锌溶液浸泡对红香糙米萌发、锌积累量及其他营养成分的影响[J]
.食品工业科技,2015,36(17):146-149.
被引量:8
10
刘少群,孙彬妹,段莹,朱张生,谢沛娟.
不同萎凋程度处理对单芽红茶品质的影响[J]
.茶叶通讯,2015,42(4):30-34.
被引量:13
1
杨贤强,朱铁屏.
一种新型的天然抗氧化剂──茶多酚[J]
.中国食品添加剂,1994,5(1):48-49.
2
夏涛,童启庆.
浅谈红茶加工中香气的形成与调控措施[J]
.蚕桑茶叶通讯,1996(4):13-15.
被引量:22
3
苏平,叶兴乾,金良俊,卢伟珍,周新锋.
不同处理对草莓出汁率及理化成分的影响[J]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97,23(6):687-688.
被引量:1
4
施正学,王擎,黄伟.
牛乳超滤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变化[J]
.浙江农业学报,1997,9(4):220-221.
5
陈声明.
海藻酸的微生物合成及其发酵条件[J]
.食品与发酵工业,1994,20(4):55-58.
被引量:2
6
吴晓琴,沈建福,叶立扬.
提高茶饮料中茶多酚稳定性的工艺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1997,23(S1):70-70.
7
孙义章.
米粉丝加工法[J]
.农村新技术,1996(11):41-41.
8
杨晓,张月华,余志,陈玉琼,倪德江.
氟对茶树生理的影响及茶树耐氟机制研究进展[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5,34(3):142-146.
被引量:6
9
闵绍桓.
蘑菇干片加工技术[J]
.农村新技术,1996,0(9):37-37.
10
郑晓冬,王友永,何国庆,沈关祥,吕作庭.
用霉菌生产黄色色素的研究(简报)[J]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94,20(2):116-116.
被引量:2
蚕桑茶叶通讯
1995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