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劲特和Bt混配防治水稻抗性二化螟(1代)试验
被引量:1
出处
《植物医生》
2005年第4期27-28,共2页
Plant Doctor
同被引文献6
1 佳多频振式杀虫灯的研制及应用效果[J] .中国棉花,1993,20(6):41-42. 被引量:3
2 田仁君,马均,周丽,周一民,赵纯光,侯太平.瑞香狼毒对稻螟的生物活性研究[J]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2(6):1266-1270. 被引量:6
3 GAO HNG,HOU TAIPING.Activity of the botanical ahpicidesl,5-diphenyl-1 -pentanone and 1.5-diphenyl-2-Penten-1-one on two species of Aphinae[J].Pest.Manag.Sci,2001,57(3):307-310.
4 高平,刘世贵,侯太平,侯若彤,高荣.瑞香素对蚜虫生物活性的研究[J] .植物保护学报,2001,28(3):265-268. 被引量:30
5 侯太平,崔球,陈淑华,侯若彤,刘世贵.瑞香狼毒中灭蚜活性物质的结构鉴定[J] .有机化学,2002,22(1):67-70. 被引量:38
6 蒲玮,肖波,张可君,侯太平.防治菜青虫的杀虫植物筛选及活性的初步研究[J]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1(1):184-188. 被引量:14
二级引证文献9
1 罗文辉,陈永高,刘晓继,柯善水,徐天鹏.稻田有害生物生态控制技术与应用[J] .农技服务,2008,25(1):37-38. 被引量:1
2 邹俊飞.务川县水稻三大病害的防治技术[J] .农技服务,2008,25(4):55-56. 被引量:1
3 江东流.2007年邳州市水稻黑条矮缩病偏重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J] .农技服务,2008,25(4):59-59. 被引量:2
4 纪传义,孙英.旱育水稻秧田期病虫草害防治技术[J] .农技服务,2008,25(4):60-61. 被引量:8
5 章烈辉,刘占山,肖启明,康听东,刘年喜.我国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建议[J] .中国稻米,2009,15(1):6-9. 被引量:54
6 于盛灏,杨华.东港市水稻主要害虫的发生与防治[J] .现代农业科技,2010(6):175-175.
7 李丹,刘红梅,廖华刚,先丹,吴俊.频振式诱蛾杀虫灯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探析[J] .湖南农业科学(下半月),2010(8):41-43. 被引量:3
8 姜政琼,杨玉莲.水稻病虫害专业防治组织现状及其发展[J] .农民致富之友,2016(8):14-15.
9 艾尼瓦尔.阿卜杜哈力克.基于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J] .福建农业,2015(4).
1 徐翔,尹勇,蒋凡,罗林明.锐劲特、Bt混配防治水稻一代二化螟[J] .四川农业科技,2005(8):34-34.
2 陈明华.生物源农药简介[J] .化学教育,2010,31(2):10-12. 被引量:2
3 林世友,柳开春,姜心禄,池忠志.积极示范 推动机插秧推广[J] .四川农业科技,2007(11):24-24. 被引量:4
4 欧阳运春.绵竹市的沼气建设[J] .中国沼气,2000,18(1):37-37. 被引量:1
5 徐伟松,周利娟,胡美英.沙蚕毒素类杀虫剂作用机制及其抗性的研究进展[J] .农药科学与管理,2001,22(2):30-32. 被引量:15
6 蒋耀培,李军,汪祖国,蒋建忠,龚才根,沈雁君.2003年上海地区水稻纵卷叶螟大发生特点及原因[J] .植物保护,2004,30(6):84-85. 被引量:4
7 于观平,王刚,王素华,李正名.沙蚕毒素类杀虫剂研究进展[J] .农药学学报,2011,13(2):103-109. 被引量:23
8 彭年模.绵竹市沼肥综合利用之初探[J] .四川农业与农机,2017,0(2):20-21.
9 齐立,邓俊俊,裴霄敏,周登文.2007年荆州市小麦白粉病发生特点及防控对策[J] .湖北植保,2007(5):7-7. 被引量:3
10 丁和明.2013年崇阳县水稻二化螟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J] .植物医生,2014,27(1):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