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科举制──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被引量:
65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科举制──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厦门大学刘海峰博士造纸、火药、印刷术、指南针,是举世皆知的中国的四大发明。但是,中国历史上的科举制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却鲜为国人所知。英、法:美等西方国家的文官考试制度的建立曾明显受到中国科举制的影响,不少西方学者还认为科举...
作者
刘海峰
机构地区
厦门大学
出处
《探索与争鸣》
1995年第8期41-43,共3页
Exploration and Free Views
关键词
科举制
中国
资本主义国家
公务员制
分类号
D691.4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502
引证文献
65
二级引证文献
242
同被引文献
502
1
刘海峰,韦骅峰.
2020年科举学论著目录[J]
.科举学论丛,2021(1):104-132.
被引量:1
2
丁婷.
匾额中的中国古代科举文化[J]
.科举学论丛,2020(1):95-103.
被引量:1
3
周绍良.
明万历四十七年《会试中式题名》[J]
.文献,2002(4):192-200.
被引量:6
4
周腊生.
《登科记考》所载唐代状元正补(修订稿)[J]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4(1):35-43.
被引量:1
5
周腊生.
略论唐代的状元宰辅[J]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5(3):33-37.
被引量:1
6
叶舒宪.
再论“文化”概念的破学科效应[J]
.南方文坛,2002(3):15-18.
被引量:7
7
刘海峰.
为科举制平反[J]
.书屋,2005(1):4-10.
被引量:38
8
张亚群.
从考"官"到考"学"——废科举后考试文化的变革与传承[J]
.书屋,2005(1):16-20.
被引量:15
9
周宁.
蓦然回首:废除科举百年祭[J]
.书屋,2005(5):4-11.
被引量:18
10
徐晋如.
《儒林外史》的见识 高超在何处?[J]
.博览群书,2002(9):64-65.
被引量:15
引证文献
65
1
杨春蕾.
本科课程教学模式与考核方法:基于中国与德国的比较[J]
.科学大众(智慧教育),2020(3):178-179.
2
李世愉.
科举制度的当代价值[J]
.科举学论丛,2023(2):2-11.
3
季玟希.
“科举学与考试研究”公众号的创立与影响[J]
.科举学论丛,2022(1):153-158.
4
刘锦胜.
浅议面试之弊及其防止策略[J]
.湖北招生考试,2022(1):34-42.
5
汤艳玲.
消除城乡人口素质“二元结构”与解决“三农”问题探析[J]
.经济研究导刊,2006(1):49-51.
6
张斌.
科举社会学:对象、体系与价值[J]
.教育与考试,2009(1):37-40.
7
刘一彬.
游走于科举与高考之间:一种超越的科举整体观[J]
.教育与考试,2009(6):38-43.
被引量:1
8
刘海峰.
“科举学”──21世纪的显学[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48(4):54-60.
被引量:26
9
王运来.
科举制度的四大历史功能初探[J]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9(6):7-14.
被引量:3
10
朱宏才.
科举考试制度的积极意义[J]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2(6):90-95.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242
1
黄承炳.
文柄自决:唐宋间“赐进士”考论[J]
.中国史研究,2021(1):92-110.
被引量:1
2
张程.
《洛源杨公墓志铭》考释及相关问题讨论[J]
.西部考古,2023(1):298-311.
3
蒋国莹.
历史解释素养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培育[J]
.试题与研究,2023(15):61-63.
被引量:1
4
俞荣根.
走出“律令体制”——重新认识中华法系[J]
.儒藏论坛,2020(1):35-48.
5
梁青.
贵族·私学·贡举——以菅原氏为核心的日本“科举学”一瞥[J]
.日本学研究,2022(1):183-195.
6
刘希林.
唐诗典故中的司马相如与唐诗人慕才心理[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0(6):55-57.
7
孙阳春,徐安琪,朱莲花.
多代理人模式下高等教育评估的道德风险规避[J]
.现代教育管理,2021(2):70-76.
被引量:2
8
季玟希.
“科举学与考试研究”公众号的创立与影响[J]
.科举学论丛,2022(1):153-158.
9
韦骅峰.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读冯用军教授《科举学新论》有感[J]
.科举学论丛,2022(1):145-152.
10
许露.
论厦门大学科举学人的学术求索与认同[J]
.科举学论丛,2022(1):110-118.
1
陈兴德.
科举制: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J]
.湖北招生考试,2005,0(8):25-30.
被引量:6
2
姚莉.
关于中国科举制度的研究分析[J]
.科技创业月刊,2011,24(16):118-119.
被引量:1
3
覃红霞.
“科举制与科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
.国际高等教育研究,2006(1):45-47.
4
佚名.
科举考试:中国的第五大发明[J]
.中考金刊,2010(5):32-32.
5
林峰.
从“四大发明”说廉政[J]
.紫光阁,2010(3):40-40.
6
陈秋兰,高凌燕.
我是中国人——访美国警界任职最高的华人莫虎[J]
.中国律师,2008(9):34-39.
7
周兆龙.
推动发明创造 须从少年儿童抓起[J]
.中国发明与专利,2005(2):70-71.
8
柳励和.
印刷术与中国古代的版权保护[J]
.中国印刷,2002(9):51-52.
9
尹小隐.
微博式生活正流行[J]
.新智慧(财富版),2011(7):8-9.
10
颜广文.
科举制度的为官实践[J]
.中国行政管理,1992(3):46-47.
探索与争鸣
1995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