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宗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2-33,共2页
China Religion
同被引文献43
-
1马明良.伊斯兰文明与中华文明的生态环境理念及其当代价值[J].世界宗教研究,2009(3):103-113. 被引量:4
-
2魏德东.佛教的生态观[J].中国社会科学,1999(5):105-117. 被引量:58
-
3李建欣.佛教崇尚的花木[J].世界宗教文化,1998(4):46-47. 被引量:2
-
4蒋述卓.宗教艺术的象征:意义的蕴藏与转换[J].民族艺术,1996(2):26-40. 被引量:4
-
5赵鸣,张洁.试论传统思想对我国寺庙园林布局的影响[J].中国园林,2004,20(9):63-65. 被引量:48
-
6金荷仙,华海镜.寺庙园林植物造景特色[J].中国园林,2004,20(12):50-56. 被引量:132
-
7王彩琴.中英植物及其文化内涵[J].安阳大学学报(综合版),2004(4):156-157. 被引量:7
-
8李祥妹.中国人理想景观模式与寺庙园林环境[J].人文地理,2001,16(1):35-39. 被引量:28
-
9胡绍皆.宗教的生态智慧与科学发展观[J].中国宗教,2004(12):46-47. 被引量:4
-
10王丽心.佛寺与生态[J].世界宗教文化,2001(3):8-9.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19
-
1马中举,王正祎.川西寺庙园林植物造景探析[J].北方园艺,2009(2):216-219. 被引量:8
-
2郑忠,刘海.普陀山普济寺植物景观效果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0(6):198-199. 被引量:1
-
3李林,方翠莲,欧阳勇锋.广西寺庙园林植物景观及其南北比较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9950-9955. 被引量:6
-
4尹英华,庞基媚.浅谈园林植物的景观应用趋势[J].大观周刊,2012(1):99-99.
-
5柴艳玲.大树移栽在景区绿化中的应用——以昆明市官渡古镇为例[J].绿色科技,2012,14(7):41-42.
-
6覃勇荣,罗之勇,刘旭辉,刘思宁,罗继高.桂西北岩溶地区乡村古树保护问题及对策[J].农业考古,2012(4):139-143. 被引量:1
-
7艾菊红.宗教圣境与生物多样性保护[J].民族学刊,2013,4(2):69-78. 被引量:12
-
8高丽琴,黄萌,钱萍,瞿仙辉,熊宇,季春峰.江西省真如禅寺植物配置研究[J].江西林业科技,2013,41(2):59-62.
-
9宗桦,张楠.中国园林植物景观文化内涵研究进展[J].广东园林,2013,35(5):58-62. 被引量:12
-
10胡新月,刘亚,庄雪影.广州佛教四大丛林园林植物及其特色[J].中国园林,2014,30(2):82-86. 被引量:9
-
1顾晓蕊.感谢相遇,一切只需记得[J].青春岁月(校园版),2012(9):8-9.
-
2种美霞,郭仁玲(指导教师).因期待而精彩[J].满分作文(初中版),2009(4):73-74.
-
3原则8 坦诚面对自己的现实[J].全球商业经典,2004(2):68-69.
-
4吴志宪,孙适民.论和谐[J].文史博览,2006(2X):29-31. 被引量:1
-
5曾青,俞白桦.佛教的生态观及其对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J].怀化学院学报,2015,34(2):59-61.
-
6张焕明.人的主体性存在是构建生态文明的基石[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8,25(10):37-39.
-
7信国芳,宋娜,陈雪飞.伦理学意义上的道德冷漠问题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6):121-123. 被引量:1
-
8孙悟湖,蒋尉.宗教与“西部大开发”中的环境保护[J].青海民族研究,2000,11(4):45-53. 被引量:2
-
9牧童.学学苏格拉底[J].当代工人,2011(1):25-25.
-
10段锦云,钟建安.组织中的进谏行为[J].心理科学,2005,28(1):69-71. 被引量: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