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8-114,共7页
Philosophical Research
参考文献11
1 盖尔曼.1999年,《夸克与美洲豹》.杨建邺,李湘莲等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 霍兰,2000年,《隐秩序—适应性造就复杂性》.周晓牧,韩晖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3 2001年,《涌现—从混沌到有序》.陈禹等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4 莫兰 埃德加.《迷失的范式,人性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5 2001年,《复杂思想,自觉的科学》.陈一壮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6 2002年,《方法,天然之天性》.吴泓缈,冯学俊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7 普里戈金,斯唐热.1987年,《从混沌到有序—人与自然的新对话》.曾国屏,沈小峰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8 普利高津.《确定性的终结》[M].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5页.
9 沃尔德罗普 米歇尔.《复杂—诞生于秩序与混沌边缘的科学》[M].三联书店,1997年..
10 Atlan, H., 1970, "Role positif du bruit en th6orie de 1' information appliqu6e dune definition de 1' organisation biologique", in Annales de physique, biologique et medicale, No. 1. Paris: Gauther-Villars.
共引文献8
1 陈一壮.包纳简单性方法的复杂性方法[J] .哲学研究,2004(8):64-70. 被引量:18
2 宋友文.风险社会及其价值观前提批判[J] .天津社会科学,2005(1):18-21. 被引量:13
3 刘立夫.“天人合一”不能归约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J] .哲学研究,2007(2):67-71. 被引量:45
4 马锋,周东华.现代风险报道中的传播悖论[J] .国际新闻界,2007,29(10):29-33. 被引量:5
5 李潇潇.唯物史观视域中的文化限度问题[J] .哲学研究,2016(3):10-14.
6 郭湛.作为人之程序和取向的文化[J] .哲学研究,2016(9):112-119. 被引量:4
7 俞吾金.本体论研究的复兴和趋势[J] .浙江学刊,2002(1):46-52. 被引量:30
8 俞吾金.后现代视野中的马克思[J] .天津社会科学,2002(5):10-14.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396
1 金光亮.论相反相成配伍思维之升降并调[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20(4):77-79. 被引量:11
2 周守仁.现代科学意义下的复杂性概念[J] .大自然探索,1997,16(4):103-106. 被引量:7
3 季靖.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实践及启示[J] .中国流通经济,2001,15(S1):32-35. 被引量:2
4 孟榕.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及其启示[J] .云南社会科学,2000(S1):213-216. 被引量:4
5 张保伟,赵志敏,李爱峰.乌梅丸对免疫损伤性大鼠肝纤维化α_1(Ⅰ)型前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1):19-21. 被引量:7
6 陈思和.细读《雷雨》——现代文学名作细读之三[J] .南方文坛,2003(5):20-25. 被引量:24
7 彭运石.从“机械主义科学”到“人本主义科学”──马斯洛心理学方法论探微[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39(2):70-75. 被引量:8
8 魏德东.佛教的生态观[J] .中国社会科学,1999(5):105-117. 被引量:58
9 吴彤.复杂性和非线性研究及其哲学问题评述[J] .哲学动态,1999(12):31-34. 被引量:17
10 刘啸霆.后现代认识论述评[J] .哲学动态,1998(8):36-40. 被引量:9
引证文献29
1 谭长贵.复杂性:包含于组织中的无序——对复杂性本质的一种解读[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21(1):141-147. 被引量:5
2 高德华.试论模糊化思维与复杂系统研究[J] .系统科学学报,2007,15(3):64-67. 被引量:4
3 徐圆圆.基于复杂范式的课程管理[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7,9(4):10-14.
4 杨清明,王待遂.逆向思维:科技发明富有发展前途的思维形式[J] .科技管理研究,2007,27(8):43-45. 被引量:2
5 白利鹏.理解人类的命运:从规律性假设到复杂性假设——兼与王南湜教授商榷[J] .学术月刊,2008,40(11):12-19. 被引量:5
6 许恒兵,王南湜.依托复杂性科学解决历史规律与人的能动性关系的困境——兼答白利鹏博士[J] .学术月刊,2008,40(11):20-28. 被引量:1
7 刘洋.从简单到复杂:思维范式转换背景中的当代政治哲学解读[J] .理论与现代化,2009(5):36-41. 被引量:1
8 白利鹏,韩跃红.辩证法何以沦为“变戏法”?——论辩证性假设之形式上的抽象完备性[J] .哲学研究,2010(4):9-16. 被引量:2
9 吴彤.中国系统科学哲学三十年:回顾与展望[J]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0,27(2):1-12. 被引量:14
10 张建雷.复杂思维视角下的学校秩序及其生成[J]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1(8):24-25.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121
1 沈宇彬.实存现象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多维融合——梅洛-庞蒂历史哲学的发生形态[J]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23,40(3):81-86. 被引量:3
2 汪海燕.大数据侦查的哲学思考[J] .公安学研究,2019,2(5):29-49. 被引量:14
3 薛可,熊文霞,余明阳.复杂网络环境下的品牌危机处理策略[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5(5):90-95. 被引量:18
4 许恒兵,王南湜.依托复杂性科学解决历史规律与人的能动性关系的困境——兼答白利鹏博士[J] .学术月刊,2008,40(11):20-28. 被引量:1
5 谭长贵.“无序”与民主形成机制——基于复杂性视角的民主考量[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23(5):142-148.
6 徐恒醇.生态美学的理论前提和研究对象[J] .鄱阳湖学刊,2009(3):44-51. 被引量:5
7 谭长贵.“突现”何以可能的动力学机制考察--包含于组织中的无序对组织创新过程的影响[J] .学术研究,2010(4):56-60. 被引量:4
8 许恒兵.重新理解“历史规律”——基于理论与实在之关系的视角[J] .探索,2010(4):186-190.
9 董春雨.国内复杂系统科学哲学研究的若干热点问题[J] .学习与探索,2011(5):24-27. 被引量:5
10 黄景碧,黄加文,晏皓鸾,黄纯国.信息互动系统观的E-Learning理论与实践[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2(1):55-61. 被引量:3
1 宋涛,许芯.我国商业银行盈余管理的动因分析——基于内外因辩证关系哲学原理的视角[J] .现代金融,2013(12):37-38. 被引量:1
2 胡天尧.以科学发展观引导企业管理创新[J] .上海企业,2005(5):67-69. 被引量:1
3 唐斯如.哲学原理在统计研究中的应用[J] .财贸研究,1994,5(1):37-39. 被引量:1
4 吴甘霖.哲商——商人的最高境界[J] .光彩,2006,0(8):12-12.
5 张琦,王开明.动态环境下企业战略过程的创造性和复杂性研究[J] .软科学,2008,22(9):90-94. 被引量:4
6 走访比利时布鲁塞尔[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24(10).
7 陈式刚,王光瑞.布鲁塞尔学派简介[J] .自然辩证法通讯,1980,2(2). 被引量:1
8 叶飞,孙东川,张红.虚拟企业的复杂性研究[J] .经济管理,2001,27(14):10-15. 被引量:32
9 徐旭恺.资本市场的复杂性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2008(3X):57-58.
10 李卫东.企业竞争力的复杂性研究[J] .生产力研究,2008(6):117-119.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