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现行沥青指标体系的不足及对策
被引量: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文章针对现行沥青指标体系存在的不足,参考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了以温度和公路等级为依据的分级标准及与路用性能联系紧密的关键技术指标。
作者
黎旭
胡拥军
邓玉花
机构地区
广西公路桥梁工程总公司路面施工处
出处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5年第7期103-104,共2页
Coastal Enterprises and Science & Technology
关键词
指标体系
沥青
研究成果
技术指标
路用性能
分级标准
公路等级
国内外
分类号
U414.75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TE626.86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加工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9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51
参考文献
2
1
沈金安.
道路沥青及沥青混合料的气候分区及关键性技术指标——“八五”国家科技攻关专题成果介绍[J]
.石油沥青,1996,10(4):14-22.
被引量:12
2
JTJ 052-2000.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S],2000.
共引文献
11
1
王永刚,廖克俭,赵崇峰,戴跃玲.
再生沥青感温性的初步考察[J]
.石油沥青,2004,18(1):18-21.
被引量:4
2
王永刚,廖克俭,闫锋,杨彦海.
废旧沥青再生后其胶体状态的评价[J]
.石油炼制与化工,2004,35(2):72-75.
被引量:3
3
高明,肖斌,赵晓争,郭庆举,郭进存,廖克俭.
彩色沥青的路用性能[J]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2005,25(1):58-60.
被引量:12
4
郭庆举,廖克俭,闫锋,魏毅,丛玉凤,翟玉春.
氧化-调合沥青感温性能的初步考察[J]
.化工科技,2005,13(2):15-18.
被引量:2
5
牟明仁,鲁艳军,魏锋,何唯平,张杰,刘海波.
彩色胶结料的研究与应用[J]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5,7(3):73-75.
被引量:9
6
陈保莲,杨泽雨,冯敏哿,戴承远.
独山子沥青改性研究[J]
.石油炼制与化工,1999,30(8):16-19.
被引量:2
7
刘慧敏,张光庆,姚德宏,李洪波.
灰关联分析法在动态剪切试验中的应用[J]
.石油沥青,2000,14(1):8-11.
被引量:13
8
李立寒,吕伟民.
彩色路面用胶结料的研究[J]
.建筑材料学报,1999,2(3):235-240.
被引量:23
9
王东,杨鹏,LIU Dao-sheng,刘道胜,廖克俭,闫锋,魏毅,霍开富.
辽曙高等级道路沥青的制备及其路用性能的评价[J]
.抚顺石油学院学报,2001,21(2):5-8.
被引量:2
10
傅丽,徐黎明.
两种流变仪在沥青性能评价方面的应用[J]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2003,16(1):26-30.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9
1
张争奇,梁晓莉,李平.
沥青老化性能评价方法[J]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5,5(1):1-5.
被引量:125
2
JTJ052—2000.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S].[S].,..
3
李立寒.
沥青性能指标之间的关联程度分析[J]
.石油沥青,2000,14(3):6-10.
被引量:26
4
刘慧敏,张光庆,张平修,张田英.
灰色关联分析法在沥青动态剪切试验中的应用[J]
.石油炼制与化工,2001,32(2):57-59.
被引量:9
5
赵可.
不同评价体系间改性沥青高温性能指标的相关分析[J]
.石油沥青,2002,16(2):26-31.
被引量:10
6
葛折圣,黄晓明.
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影响因素的灰关联分析[J]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2,2(2):8-11.
被引量:29
7
陈佩茹,李立寒,刘炤宇.
沥青高温性能指标评价[J]
.石油沥青,2002,16(3):27-30.
被引量:44
8
徐世法,周朝晖,钱培中,高建立.
Superpave规范对于改性沥青的有效性分析[J]
.公路交通科技,2003,20(1):41-44.
被引量:17
9
袁迎捷,张争奇,胡长顺.
Superpave沥青规范对改性沥青的适用性[J]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4(1):9-11.
被引量:57
引证文献
1
1
王鹏,曾凡奇,黄晓明.
沥青高温性能指标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6,6(3):32-36.
被引量:51
二级引证文献
51
1
左惠,申爱琴,史泽恒.
水泥颗粒分布与道路混凝土路面表面收缩的灰色关联[J]
.中外公路,2010,30(5):96-98.
被引量:3
2
彭余华.
PR PLAST.S外加剂应用研究[J]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08,4(12):73-77.
被引量:11
3
李平,王秉纲,张争奇.
矿粉对沥青混合料胶浆粘度和施工温度影响的研究[J]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08,4(S1):61-64.
被引量:2
4
刘丽,郝培文,肖庆一,汪海年.
沥青胶浆高温性能及评价方法[J]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7(5):30-34.
被引量:34
5
周谦.
寒区沥青路面的合理设计温度[J]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7(5):40-43.
被引量:17
6
姚玉玲,李学红,张毕超.
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时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J]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7,7(5):48-53.
被引量:52
7
周庆华,沙爱民.
沥青高温流变评价指标对比[J]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8,8(1):27-30.
被引量:31
8
周庆华,贾渝.
沥青胶结料高温性能试验方法的评价[J]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8(2):9-12.
被引量:32
9
李平,张争奇,孙鸿伟,王秉纲.
沥青胶浆粘度特性研究[J]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8,8(2):49-52.
被引量:38
10
张久鹏,黄晓明,马涛.
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影响因素的灰关联熵分析[J]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08,6(2):51-55.
被引量:9
1
赵先进.
铁路当前售票方式的不足及对策——铁路客运市场调查引发的思考[J]
.江苏交通,1998(12):10-12.
2
花茂.
对公路现行沥青技术指标体系的探讨[J]
.中国电子商务,2010(9):333-333.
3
袁建新.
乘务员非正常行车应急处置存在的不足及对策[J]
.中国科技博览,2015,0(16):338-338.
4
袁国友.
考虑荷载与车速的城市道路沥青指标体系确定[J]
.南京市政,2000(2):39-47.
5
赵彦磊.
新时期道桥工程施工管理上存在的不足及对策[J]
.中国厨卫,2015(10):41-41.
6
张飞,杨弃疾.
浅谈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及预防措施[J]
.交通标准化,2005,33(9):55-57.
被引量:1
7
沈付宾.
市政桥梁公用构造设计[J]
.江苏交通科技,2014(1):18-20.
8
村濑敏夫,笠岛芳树,王晓保.
通信线监测装置电平测定的不足及对策[J]
.西铁科技,1997(4):46-48.
9
陶光智.
浅谈桥梁基桩检测声波透射法存在的不足及对策[J]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5,38(11):131-131.
被引量:1
10
郭向前.
浅议我国公路建设利用外资的途径[J]
.东北公路,1998,21(2):96-100.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5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