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2-73,共2页
The Party Building and Ideological Education in Schools
参考文献3
-
1孙志文.现代人的焦虑和希望[M].北京:三联书店,1994.72、55-56.
-
2荣格.探索心灵奥秘的现代人[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
3宋晔.中西方文化中的生死观及其教育启示[J].思想.理论.教育,2003(7):28-31. 被引量:21
共引文献71
-
1董佳男.大学生命教育探析[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09,12(S2):39-39. 被引量:2
-
2黄文仁.教学模式的变革与体育教师角色的转换[J].体育学刊,2002,9(2):10-12. 被引量:24
-
3季祝平.纳兰梦词解析[J].淮阴工学院学报,2005,14(2):33-36. 被引量:1
-
4王能东.论实践的技术化及其效应[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5,22(4):92-95. 被引量:2
-
5梅萍.生命的意义与德育的关怀[J].高等教育研究,2005,26(10):73-77. 被引量:49
-
6彭彦琴,叶浩生.人格:中国传统审美心理学的解读[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2(1):9-14. 被引量:10
-
7蒋一之.论现代大学组织文化的德育意涵[J].高等农业教育,2006(3):24-27.
-
8潘华泉.大学生生命教育探讨[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教学版),2006,26(1):25-27. 被引量:3
-
9李钰.生态休闲——人居环境建设的完美之旅[J].山东林业科技,2006,36(2):76-78. 被引量:2
-
10莫其逊.情感与形式:西方现代艺术实践提出的基本问题[J].社会科学辑刊,2006(4):190-196.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164
-
1李晓燕.浅析大学生生命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8). 被引量:2
-
2金树培.生命意识:教育的基本命题[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6(1):23-25. 被引量:3
-
3孟丽美,朱利永.大学生生命教育现状及对策探析[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6(2):18-19. 被引量:16
-
4章文丽.实施生命道德教育 提高德育实效性[J].文教资料,2005(4):87-89. 被引量:9
-
5靳风林.国内外死亡学研究的现状及其展望[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4(4):58-60. 被引量:13
-
6范梦.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新发展[J].学术交流,2013(S1):195-196. 被引量:7
-
7岳伟,王坤庆.主体间性:当代主体教育的价值追求[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22(2):1-6. 被引量:167
-
8高锦泉.大学生生命教育初探[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3):8-11. 被引量:35
-
9郭建中,赖海雄.营造大学生心灵的温馨家园[J].中国高等教育,2004(18):28-29. 被引量:2
-
10曹新祥,徐伟强.诠释学校教育应推进“生命教育”[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3(2):52-56. 被引量:24
引证文献37
-
1叶怀凡.对生命教育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22(11):49-52. 被引量:9
-
2黄荣.试论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内容和途径[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5(3):8-10. 被引量:8
-
3潘华泉.大学生生命教育探讨[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教学版),2006,26(1):25-27. 被引量:3
-
4郑爱明,江宁玉,王志琳.大学生自杀现象引发的生命教育的思考[J].医学与哲学(A),2007,28(1):52-53. 被引量:13
-
5程虹娟.我国大学生生命教育及其干预的研究[J].时代经贸(下旬),2007,5(09X):209-211. 被引量:2
-
6肖继军.关于加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思考[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5(9):195-197. 被引量:7
-
7李银花,伍伟杰.浅谈如何在基础化学实验中加强生命教育[J].科教文汇,2008(8):91-91. 被引量:3
-
8林建荣.高校开展生命教育的原则与方法探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147-152. 被引量:21
-
9林建荣.生命教育:内涵诉求与规范实践[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9(3):27-30. 被引量:6
-
10陈黎东.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8(13):56-57. 被引量:11
二级引证文献203
-
1张培.大学生生命观问题调查与对策研究——基于河南省7所高校大学生生命观的问卷调查分析[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61(3):114-119. 被引量:13
-
2袁淑清,冉建宇.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生命认知对健康成长的影响机制——生命教育的调节效应[J].黑龙江民族丛刊,2022(3):150-156. 被引量:1
-
3陈雨,张胤.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内涵解读、特性探析与路径优化[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26(S01):29-31. 被引量:1
-
4董文,董令华,姜拥群,周华.德育实践在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的调查分析及建议[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7,0(A01):314-316.
-
5孙龙国.高校德育工作中加强生命教育的构想[J].管理观察,2008(15):143-145.
-
6赵宝.大学生生命教育内涵探讨[J].山东省团校学报(青少年研究),2008,0(S1):419-420. 被引量:1
-
7黄颖,黄君玲.当代中国文化转型背景下大学生人格研究[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13,30(5):92-96. 被引量:3
-
8解如华.高校生命教育“热”理论与“冷”实践现象反思[J].教育探索,2012(8):32-34. 被引量:10
-
9程虹娟.我国大学生生命教育及其干预的研究[J].时代经贸(下旬),2007,5(09X):209-211. 被引量:2
-
10武林芝.加强生命教育 共建和谐校园[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8,26(2):41-43. 被引量:6
-
1杨宝山.日本物理课程的改革与发展[J].物理教师(高中版),2004,25(2):40-43.
-
2袁爱玲.美国幼儿园的科学教育[J].课程.教材.教法,1997,17(7):61-62. 被引量:1
-
3窦立祥.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科技教育[J].地理教学,1995(6):26-26.
-
4王惠琴,姚春序,张信群.艺术教育与科技教育有机结合的探讨[J].浙江工程学院学报,1999,16(2):106-109.
-
5孙英,孟俊焕,史振萍.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J].科学与管理,2007,27(1):63-64. 被引量:1
-
6徐曼莉.掀开“科学”的神秘盖头——幼儿科学教育刍议[J].幼教新视野,2011(1):40-41.
-
7王启荣.自然教学的四条硬要求[J].湖北教育(科学课),1996,0(2):22-22.
-
8汪克强.西方大学人文教育的复归及对我们的启示[J].研究生教育研究,1997(3):39-41. 被引量:1
-
9齐放.国外面向21世纪初等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J].学科教育,2001(1):42-45. 被引量:4
-
10苏雨.糟糕的思维必有糟糕的审题[J].新高考(高一语文、数学、英语),2012(1):15-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