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 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主导性
被引量:9
出处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3-25,共3页
The Party Building and Ideological Education in Schools
参考文献3
-
1付统先 张文郁.教育哲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6.169.
-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
3.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共引文献7777
-
1张明伟.军队干部道德建设方式创新思考[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2004,5(2):18-22.
-
2黄祥红.一脉相承 原则永存——从《共产党宣言》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2004,5(1):20-23.
-
3陈树林.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深层解读[J].学习与探索,2004(4):27-29. 被引量:7
-
4李默海.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与中国现代国家之建设[J].求实,2004(8):4-6.
-
5路爱林.邓小平对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创新与发展[J].求实,2004(8):7-10. 被引量:1
-
6李曜,刘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党的现代化建设[J].江西社会科学,2004,24(7):54-57.
-
7颜长青,刘俊.论公平与效率辩证统一的自觉性[J].江西社会科学,2004,24(7):114-117.
-
8黄顺基.问题、逻辑与理论创新[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18(4):34-40. 被引量:9
-
9卫兴华.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研究[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18(4):41-47. 被引量:2
-
10李春梅.全球化动力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5(8):266-269.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48
-
1李厚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课程设计和教学组织[J].马克思主义学刊,2021(2):7-15. 被引量:1
-
2李蕉.高校思政课课程评价的意蕴与困境[J].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2020(1):101-107. 被引量:6
-
3韦正球.整合高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和方法[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7(z1):125-127. 被引量:1
-
4单振涛.学校德育的功利化倾向及其成因分析[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7(4):6-11. 被引量:67
-
5杜步瀛.运用马克思主义教育观解决好高等财经教育中的几个主要问题[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1991,12(5):1-6. 被引量:1
-
6刘本固.关于加强德育工作管理的两个问题[J].中小学管理,1992(3):24-25. 被引量:1
-
7康建琴.对话教学:内涵、特征与原则[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4(3):46-48. 被引量:24
-
8顾海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创新[J].中国高等教育,2005(3):4-7. 被引量:43
-
9佘双好.努力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主导性[J].高校理论战线,2005(4):17-18. 被引量:16
-
10侯惠勤.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及其当代价值[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2):123-125. 被引量:8
引证文献9
-
1郑高华.充分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J].传承,2010(9):70-71. 被引量:1
-
2高国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地位探析[J].吕梁学院学报,2013,3(3):59-60.
-
3张洪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文化模式及其建构[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4(2):129-131. 被引量:4
-
4常雪.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功能建设[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11):123-124. 被引量:2
-
5李沛霖.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优化的三个原则[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3,16(3):69-74.
-
6杨红英.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实效性[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3):65-68. 被引量:19
-
7刘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对话教学的逻辑路径[J].韶关学院学报,2018,39(5):67-70. 被引量:2
-
8佘双好,王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设置的历史经验及展望[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1-9. 被引量:5
-
9林红.基于“两性一度”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建设实践探索[J].高教论坛,2022(10):24-27.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36
-
1雷山漫.从传递知识到引领价值观构建——论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建设[J].湖北社会科学,2014(11):173-177. 被引量:4
-
2刘东建.如何上好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兼谈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应把握好的几对关系[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23(5):99-101.
-
3郑忠梅,张应强.文化取向下的大学德育课程教学设计[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4):48-52.
-
4赵珣皓.新时期下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3(10):156-156. 被引量:1
-
5杨源.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提问环节教学效果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6):631-633.
-
6汪耀明.巧用自主互助模式提升政治解题能力研究[J].成才之路,2016,0(1):45-45.
-
7刘吕红,肖孟夏.启发·自主·合作·探究·反馈--“探究式-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J].大学教育,2016(4):1-3. 被引量:19
-
8刘秀伦,任晓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理论讲授,分组实践活动”教学过程控制微探[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6,30(7):94-99.
-
9雷曦,凌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6(18):118-120. 被引量:4
-
10陈喜玲.基于人本思想的民族院校思政教育关怀体系创建[J].贵州民族研究,2016,37(11):225-228.
-
1梁聪.科学发展观视阈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28(10):12-13.
-
2张羽平.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J].知识经济,2014(15):159-159.
-
3张文远.基于微平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开放式教学模式研究[J].船舶职业教育,2015,3(5):60-63.
-
4何志敏.搞好教学设计 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J].中国高等教育,2013(11):29-30. 被引量:1
-
5陈妮.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探索[J].广西教育,2013(3):76-77.
-
6国内·地方[J].创造,2012,20(4):8-8.
-
7区内资讯[J].金色年华,2015,0(5):8-8.
-
8马万华.我国研究型大学形成的政策基础与外部环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24(2):14-19. 被引量:5
-
9吕应利,牛文雅.对中小学教师实施继续教育工作的思考[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7,20(2):54-56.
-
10倪绿周.甘肃:十二项举措促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J].中国劳动,2014,0(10):38-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