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3-44,共2页
China Adult Education
二级参考文献6
-
1华利平.心理健康教育与大学生素质培养[J].中国健康教育,1999,15(11):63-64. 被引量:35
-
2马建青著.辅导人生--心理咨询学[J].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
-
3李化树主编.高等学校学生管理学[J].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
4王爱红.《大学生心理与健康》[M].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
-
5李晖 郭林春.《心理素质教育》[M].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
-
6靳诺,刘贵芹.关于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1(5):4-5. 被引量:19
共引文献40
-
1刘洪福,赵利明,安海燕.八段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S1). 被引量:30
-
2李洪.开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J].交通职业教育,2009(2):34-37. 被引量:3
-
3周晓东.论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J].山东省团校学报(青少年研究),2008,0(S1):99-101. 被引量:2
-
4夏晓莉,李玉军,刘伟.从心理危机干预谈对学生管理的思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4(2):76-78. 被引量:2
-
5陈永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地位、理论模型与工作体系[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5(02S):81-82. 被引量:6
-
6袁新敏,曹春诚.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2):11-11. 被引量:8
-
7戴云.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5,23(6):62-63. 被引量:5
-
8栾海清,陈家麟.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能力培养探析[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10(1):40-43. 被引量:12
-
9张彬,张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析[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4(3):91-92.
-
10高鹏,杨晓.大学生心理问题增多的原因与对策[J].卫生软科学,2006,20(4):403-404.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14
-
1李德平,欧阳霞.互联网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教育对策[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3(2):77-81. 被引量:19
-
2汪汉荣,龙健飞,王绪朗.浅谈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影响因素及其消除对策[J].经济师,2005(2):98-98. 被引量:21
-
3丛茂国.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及自我解决途径[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8(1):112-114. 被引量:14
-
4吴建利.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再认识[J].理论界,2005(4):114-115. 被引量:2
-
5骆风.和谐社会与大学生人际交往水平的提高——来自广东高校的调查和思考[J].中国青年研究,2005(6):47-50. 被引量:12
-
6徐涛,李萍.论大学生责任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23(6):152-153. 被引量:24
-
7刘秀伦.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5):53-55. 被引量:55
-
8李乐英,刘翠霞.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南方冶金学院学报,2005,26(2):83-83. 被引量:3
-
9胡佩芬.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理论与当代,2005(6):37-38. 被引量:20
-
10侯沛勇,杨蜀康.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特殊性[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5(2):83-85.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10
-
1翁妮尔.浙江海洋学院学生网络生活调查研究[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26(1):141-144. 被引量:2
-
2王红艳.培养大学生健康网络心理的途径[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9,0(15):70-71.
-
3林夷.以情理交融对待边缘化大学生群体[J].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008(4):33-34. 被引量:1
-
4张瓅.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7(S2):14-15. 被引量:2
-
5程飞.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两岸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比较[J].西安社会科学,2009,27(5):151-153. 被引量:1
-
6张传东.社会转型期大学生网络心理教育探析[J].石油教育,2011(3):52-54. 被引量:1
-
7黄昌武,胡蓉晖,李伟峰.边缘化大学生的体育干预个案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3,29(1):81-86. 被引量:7
-
8陆洁慧.善用电教技术,让教学活动更“宜”[J].课程教育研究,2015,0(28):29-30.
-
9陈燕,袁小祥.“互联网+”对高校学生网络心理教育的促进性研究[J].船舶职业教育,2018,6(2):48-50.
-
10郭淼.残疾大学生职业自我认知研究综述[J].梧州学院学报,2023,33(2):78-84.
-
1杜志强.论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2(4):49-51. 被引量:3
-
2姚军,徐天成.试析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三个“瓶颈”问题[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1,19(3):108-110. 被引量:3
-
3李秀兰.数学创新教育的内容及创新能力的培养[J].内蒙古教育,2006(4):46-46. 被引量:1
-
4曾刚,胡颖欣,黄涛.现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浅谈[J].现代企业教育,2007(07X):122-123.
-
5闻实.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J].成功之路,2009(11):46-47.
-
6董玉梅.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影响[J].中国成人教育,2002(4):38-39.
-
7程京朝.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3):24-24.
-
8曹慧莹.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小学时代(教师),2010(2):38-39.
-
9魏红卫.论师德在大学生健康成长中的作用及其加强[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13(2):107-108.
-
10周锦忠.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J].科技风,2008(12):133-1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