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代谢组学在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代谢组学是定性和定量分析某一生物或细胞所有低分子量代谢产物,从而监测机体或活细胞中化学变化的一门科学,是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代谢组学的研究领域、研究方法,代谢组学在毒理学研究中应用的现状、优势与不足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综述。
作者
朱勇飞
张天宝
机构地区
第二军医大学卫生毒理学教研室
出处
《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
2005年第3期156-159,共4页
Foreign Medical Sciences(Section of Hygiene)
关键词
代谢组学
毒理学
应用
分类号
Q591 [生物学—生物化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4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37
引证文献
13
二级引证文献
85
参考文献
14
1
Trethewey RN,et al.[J]. Curr Opin Plant Biol, 1999, 2 (2): 83-85.
2
Fiehn O,et al.[J].Nat Biotechnol,2000,18(11):1157-1161.
3
Sumner LW, et al.[J].Phytoehem,2003,62(6):817-836.
4
Lindon JC, et al.[J].Toxicol Appl Pharmacol,2003,187(3):137-146.
5
Nicholson JK,et al.[J].Xenobiotica,1999,29(11):1181-1189.
6
Nicholson JK, et al.[J].Nat Rev Drug Discov,2002,1(2):153-161.
7
Robertson DG, et al.[J].Toxicol Sci, 2000,57 (2): 326-337.
8
Holmes E,et al.[J].Chem Res Toxicol,2000,13(6):471-478.
9
Nicholls AW, et al.[J].Biomarkers,2000,5:410-423.
10
Garrod S,et al.[J].Magn Reson Med,1999,41(6):1108-1118.
同被引文献
237
1
彭双清,廖明阳,颜贤忠.
代谢组学方法的建立及其在药物安全评价中的应用[J]
.卫生毒理学杂志,2004,18(3):185-187.
被引量:7
2
陈慧梅,刘志红.
代谢组学及其研究方法和应用[J]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5,14(1):59-64.
被引量:34
3
王春香,杨美珠,潘乃穟,陈章良.
马铃薯X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在转基因烟草植株中的表达及抗病[J]
.Acta Botanica Sinica,1993,35(11):819-824.
被引量:5
4
孟清,张鹤龄,宋伯符.
应用Dot-ELISA检测PVX、PVY和PVS[J]
.中国病毒学,1993,8(4):366-372.
被引量:15
5
黄玉荣,魏广力,龙红,肖淑华,王淑芳,刘昌孝.
钩藤多动合剂的药效作用及用代谢物组学方法研究其生化机制[J]
.中草药,2005,36(3):398-402.
被引量:57
6
沈自尹.
系统生物学和中医证的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3):255-258.
被引量:63
7
刘昌孝.
代谢组学的发展与药物研究开发[J]
.天津药学,2005,17(2):1-6.
被引量:60
8
庄志雄.
毒理基因组学对毒理学发展的影响[J]
.毒理学杂志,2005,19(1):5-8.
被引量:11
9
赵宇,谢培山,梁逸曾,杨辉,易伦朝.
中药枳壳HPLC指纹图谱分析及化学模式识别分类研究[J]
.中国药学杂志,2005,40(11):812-815.
被引量:17
10
聂磊,胡震,罗国安,王义明.
一种对照指纹图谱生成的新方法:主成分分析法[J]
.中成药,2005,27(6):621-625.
被引量:13
引证文献
13
1
王桐生,谢鸣.
代谢组学与中医药现代研究[J]
.中医杂志,2006,47(10):723-725.
被引量:24
2
严士海,朱萱萱.
代谢组学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5):711-712.
被引量:5
3
王桐生,谢鸣.
代谢组学与中医药现代研究[J]
.中外医疗,2008,27(5):44-45.
被引量:2
4
吴昊,薛如意,沈锡中.
代谢组学在肿瘤诊断应用中的新进展[J]
.复旦学报(医学版),2008,35(4):629-631.
被引量:2
5
刘兴余,朱茂祥,谢剑平.
基因芯片在卷烟烟气危害性评价中的应用[J]
.中国烟草学报,2010,16(1):89-94.
被引量:1
6
郑兴宇,高晓霞,刘晓节,孙海峰,秦雪梅.
基于代谢组学技术应激抑郁动物模型的评价[J]
.药物评价研究,2010,33(3):175-179.
被引量:21
7
邓鑫.
代谢组学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0,31(9):73-75.
被引量:4
8
马雪青,王永刚,周贤婧,赵虎彪,李昆鹏,马建忠.
马铃薯病毒研究新进展[J]
.食品工业科技,2010,31(10):429-434.
被引量:9
9
胡耀华,王淑萍,姜鹏,向丽,张卫东,柳润辉.
代谢组学及其在中药复方中的应用[J]
.药学实践杂志,2010,28(6):401-405.
被引量:11
10
张慧芳,杨彪,郭月凤,郭万龙,邢利虹.
^(60)Co急性全身均匀照射后大鼠尿液代谢成分特征的初步研究[J]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2011,29(6):354-358.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85
1
林立,刘晓秋,徐晖.
名贵中成药质量研究现状[J]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3):329-333.
被引量:5
2
吴巧凤,颜贤忠,唐勇,梁繁荣.
代谢组学在我国中医药领域的应用[J]
.四川中医,2008,26(3):7-9.
被引量:18
3
刘树民,崔立然.
代谢组学技术在中药毒性研究中的应用前景[J]
.毒理学杂志,2008,22(2):155-158.
被引量:19
4
潘明,陈琼.
中医体质、病证研究与代谢组学[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8,42(6):53-56.
被引量:23
5
朱超,胡坪,梁琼麟,王义明,罗国安.
代谢组学技术的整合运用及其在中药现代化中的应用展望[J]
.药学学报,2008,43(7):683-689.
被引量:34
6
潘志强,方肇勤.
中医证候本质研究现状及引入系统生物学技术新趋势[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16(1):104-107.
被引量:30
7
梁琦,谢鸣.
中药毒性及其内涵辨析[J]
.中西医结合学报,2009,7(2):101-104.
被引量:17
8
冯雯,孙永宁.
中医证候标准化现代化研究与代谢组学方法的应用[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3(2):100-102.
被引量:12
9
王建农,顾士萍,臧雅丽,关频,邵立军.
从传统医学尿诊看代谢组学对中医证型规范化的潜在价值[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9,11(1):29-35.
被引量:10
10
汪槿,贾钰华(指导).
不同脏器中医寒热证的现代研究进展[J]
.江苏中医药,2009,41(7):82-84.
被引量:4
1
雪恩洁白新魅力[J]
.中国科学美容,2001(2):40-40.
2
熊劲光,卢志慧,张泽武,钟新光,袁汝钊,陈婉雯,陈平华,陈光中,张巧利.
2005—2011年东莞市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点及报告质量分析[J]
.华南预防医学,2012,38(3):9-13.
被引量:11
3
徐俊杰,阙庭志.
荧光法测定兔死后组织中DNA含量变化[J]
.法医学杂志,1990,6(2):11-15.
被引量:12
4
王红漫,李扶摇.
京、晋两地居民社会医疗保险满意度调查聚类分析[J]
.国外医学(卫生经济分册),2013,30(3):126-131.
被引量:4
5
曾嵘,梁洁银.
安捷伦HPLC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工作原理和常见故障[J]
.健康之路,2015,0(11):184-185.
6
李南平.
金属硫蛋白与儿童健康相关因素[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0,18(8):129-131.
7
资讯[J]
.健康与美容,2013(10):200-203.
8
姜厚德.
“心”健才能寿长[J]
.长寿,1998,0(8):10-10.
9
陈继培.
咳嗽宜饮凉开水[J]
.医药与保健,2008(7):42-42.
10
刘芳君,汤小鸥,邱士起.
某电子有限公司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J]
.中国卫生工程学,2014,13(3):193-197.
被引量:2
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
2005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