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煤炭企业管理》
2005年第4期63-64,共2页
Coal Enterprise Management
同被引文献193
-
1李金钊.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和心理压力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J].心理科学,2004,27(4):980-982. 被引量:135
-
2钟霞,姜乾金,吴志霞,钱丽菊.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压力反应对医务人员应对方式的影响[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13(5):560-562. 被引量:86
-
3刘方琳,张力为.运动员心理疲劳的定性探索[J].体育科学,2004,24(11):37-44. 被引量:82
-
4赵玉芳,张庆林.医生职业倦怠研究[J].心理科学,2004,27(5):1137-1138. 被引量:121
-
5胡斌,董升平.管理者-人群心理归顺博弈定性模拟原理[J].系统仿真学报,2004,16(12):2813-2816. 被引量:10
-
6蒋奖,许燕,张姝玥,陈浪.心理咨询师工作倦怠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12):854-855. 被引量:30
-
7肖元梅,王治明,王绵珍,兰亚佳.脑力劳动者应对资源和紧张反应的关系研究[J].卫生研究,2005,34(1):13-15. 被引量:11
-
8孟淑萍."矿难"暴露人力资源开发落后[J].瞭望,2004(51):59-59. 被引量:5
-
9李永鑫.工作倦怠问卷(MBI)简介[J].环境与职业医学,2004,21(6):506-507. 被引量:90
-
10张新梅,陈国华,陈清光.以人为本的现代工业安全管理[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14(10):59-63.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17
-
1李乃文,罗海涛.重特大事故原因分析与对策[J].煤矿安全,2007,38(5):90-93. 被引量:7
-
2李乃文,郑艳慧.矿工工作应激与对策探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17(6):43-48. 被引量:14
-
3李乃文,王晓芳.煤矿工人工作倦怠的工作要求-资源模型[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23(7):515-520. 被引量:24
-
4李乃文,牛莉霞.矿工工作倦怠的结构及其问卷编制[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5(6):133-137. 被引量:19
-
5李乃文,牛莉霞.矿工工作倦怠、不安全心理与不安全行为的结构模型[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24(3):236-240. 被引量:55
-
6尚晓梅,马增军.煤矿特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2):62-63. 被引量:2
-
7郭红梅,高彩虹,郭支喜,李秀萍,王晓成,宋平平,朱婷娟.山西煤矿接尘工人工作倦怠与社会人口学及健康相关因素的关系[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1,42(5):398-402. 被引量:4
-
8李秀萍,郭支喜,郭红梅,高彩虹,王晓成,宋平平,朱婷娟.2009年山西省部分煤矿接尘工人工作倦怠情况调查[J].预防医学论坛,2011,17(7):577-579. 被引量:2
-
9杨红霞,宋晋霞,王青莲,牛银贵,崔珂珂,冯晋伟.减压训练团体对矿工职业倦怠的影响[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3,16(4):663-665. 被引量:2
-
10李乃文,牛莉霞.矿工工作倦怠的形成机制—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3,43(12):18-28.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152
-
1李晓光,徐洋,别凤赛,李静芸,马奎,杨汉彬,刘雅雯,王雪涛.煤矿工人职业紧张状况及预防控制措施[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23,24(12):1371-1375. 被引量:1
-
2刘昕,付爱玲,李欣泽,刘继文.2020—2022年乌鲁木齐市煤矿工人职业紧张与心理健康调查[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23,24(10):1009-1014. 被引量:8
-
3纪成君,张嘉欣.矿工反生产行为倾向评价研究[J].科技促进发展,2022,18(2):213-218.
-
4李士金,张浩然.制造业生产型员工离职倾向的工作要求-资源模型[J].科技促进发展,2021,17(4):711-718. 被引量:2
-
5李乃文,王磊.压力源—倦怠—心智游移的SBM模型及其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促进发展,2019,15(12):1344-1349. 被引量:3
-
6李乃文,张志江.煤矿特种作业人员岗位安全胜任力模型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18(1):14-19. 被引量:18
-
7李乃文,陈丽,陈彬.EAP在矿工压力管理中的应用[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4):353-355. 被引量:4
-
8陈英杰.增强四项能力 提高工作水平 为企业科学健康发展保驾护航[J].科技与生活,2010(1):110-111.
-
9许昊东,孙曌.基于矿工的煤矿安全文化构建研究[J].科技与生活,2010(1):111-111.
-
10李乃文,牛莉霞.矿工工作倦怠、不安全心理与不安全行为的结构模型[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24(3):236-240. 被引量:55
-
1赵东宇.煤矿第一杀手——瓦斯的开发利用[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6(5):17-17.
-
2秦亚洲.矿难现场的矿山救护队[J].瞭望,2006(34):44-45.
-
3梁伍全.先安全之忧而忧 后效益之乐而乐[J].安全与健康,2008(2):17-17.
-
4汪雪峰.蓄势待发煤层气[J].中国石油石化,2005(3):32-33.
-
5蔡光顺.提高矿工素质 确保安全生产[J].山西煤炭,2002(4):58-61.
-
6冬夜声音.瞩目陕西铜川陈家山矿难[J].上海安全生产,2005(1):44-44.
-
7贺光田,吴兴国.资源整合矿井提升系统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J].煤矿安全,2009,40(10):104-106. 被引量:2
-
8宋安孝.对陈家山矿瓦斯涌出规律的初探[J].陕西煤炭技术,1991(3):35-41.
-
9王天明.陈家山煤矿423综放工作面防治瓦斯、防灭火技术研究[J].中国科技纵横,2013(20):129-129.
-
10段玉喜.锚网、喷及锚索支护在软岩巷道中的应用[J].陕西煤炭,2006,25(4):45-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