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大学体育的文化本位
被引量:
10
On cultural basis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针对我国大学体育存在的种种问题 ,提出大学体育必须确立文化本位 ,用文化的视角来审视一切大学体育活动 ;大学体育的一个基本出发点是建设先进文化。这是由大学体育与文化的关系、大学体育概念的扩展、我国近代大学体育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以及时代的要求等四个方面决定的。
作者
夏晓勤
耿毅
机构地区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
出处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9-21,共3页
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 of Engineering
关键词
大学体育
文化本位
体育建设
近代大学
先进文化
中国
要求
决定
问题
概念
分类号
G807.4 [文化科学—体育训练]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
参考文献
15
共引文献
180
同被引文献
38
引证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37
参考文献
15
1
郑金洲:《教育文化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
熊斗寅:《比较体育》,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年版.
3
刘建华、徐宣:《大学体育》,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年版.
4
潘凌云.
论终身体育观念的构建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J]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19(6):54-56.
被引量:8
5
清华大学体育教研部网页http://www.tsinghua.edu.cn/docsn/tyb
6
黄延复:《梅贻琦教育思想研究》,辽宁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7
黄延复:《梅贻琦与清华大学》,山西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8
高平叔:《蔡元培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9
王冀生.
大学需要新的文化觉醒[J]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3,26(1):1-5.
被引量:5
10
柏拉图著 郭斌 张竹明译.《理想国》[M].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18-19页.
二级参考文献
10
1
汤起宇,周贤江,程序.
体育高等教育观念变革论略[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8,32(4):5-9.
被引量:12
2
赵立.
论中国学校体育思想与实践的沿革和发展[J]
.体育科学,1998,18(5):5-7.
被引量:66
3
蒋湘资,王铁生,朱菲.
浅析面向21世纪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J]
.体育学刊,1997,4(2):73-75.
被引量:13
4
.大学教育世纪大变革[N].新华日报,2001-3-20,5.
5
王晓松 等.新时期大学生体育意识和行为的特点[A]..第六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
6
周前进.大学生身体素质亟待提高[N].光明日报,1999—9—19,6.
7
王港 王建伟.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构建模式的研究[A]..第六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汇编(二)[C].,..
8
.大学教育世纪大变革[N].新华日报,2001-3-20.5.
9
蔡宝忠.
终身体育的根本目标是追求长远效益[J]
.浙江体育科学,1998,20(6):9-13.
被引量:7
10
砚淑.
日本学校体育的一种趋向——终身体育与快乐体育[J]
.中国学校体育,1987,0(1):73-74.
被引量:8
共引文献
180
1
邓雪.
终身教育理念导向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路径研究[J]
.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2(10):95-97.
被引量:1
2
范晓伟,廖本露,吴振超.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与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J]
.教育探索,2008(4):30-31.
被引量:5
3
怀亮,高涛,尹康.
论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终身健康教育的结合[J]
.岱宗学刊(泰安教育学院学报),2009(1):92-93.
4
阎艾萍.
奥运会与人的全面发展——对北京举办“历史上最出色的奥运会”的思考[J]
.体育文化导刊,2004(6):31-32.
被引量:1
5
王元骧.
关于艺术形而上学性的思考[J]
.文学评论,2004(4):5-15.
被引量:18
6
刘毅青.
理念之光:黑格尔美学的隐喻[J]
.求索,2004(9):137-139.
7
方朝晖.
“辩证法”一词考[J]
.哲学研究,2002(1):31-37.
被引量:18
8
邱紫华.
维柯《新科学》中的诗学理论[J]
.外国文学评论,2002(1):143-148.
被引量:8
9
方益权.
法治国家建设与公民人格现代化[J]
.社会科学战线,2004(6):154-159.
10
黄燎宇.
瓦肯罗德与艺术问题[J]
.外国文学评论,2002(4):96-103.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38
1
胡铂,肖伟.
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深层分析[J]
.文教资料,2006(25):29-30.
被引量:21
2
江明非.
努力营造良好的高校体育文化环境[J]
.江汉学术,1999,30(4):95-97.
被引量:7
3
郭兰,郭红,易剑东.
从中西体育比较看中国传统体育的发展趋势[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7,17(1):18-22.
被引量:10
4
王绽蕊.
大学的理性——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文化品性解读[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25(3):34-41.
被引量:13
5
俞启义.
当代中国多样性文化格局的内涵、特征及走向[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4,2(5):111-117.
被引量:7
6
王元珍.
社会主义主流文化与先进文化的统一[J]
.鹭江职业大学学报,2004,12(4):21-24.
被引量:3
7
李修志.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主导问题刍议[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6):69-72.
被引量:3
8
卢元镇,倪依克,庹权,李睛慧.
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社会体育[J]
.体育学刊,2003,10(1):6-9.
被引量:61
9
王平.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功能的甄别与探讨[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8(6):36-38.
被引量:7
10
刘一平.
试论校园体育文化及其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价值[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131-133.
被引量:24
引证文献
10
1
侯伟.
校园体育文化的人本教育价值认同研究[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23(5):116-118.
被引量:10
2
谭广.
文化多样性语境下对大学体育文化的解读与反思[J]
.怀化学院学报,2009,28(5):104-106.
被引量:3
3
杨荔平.
浅析高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
.教育与职业,2009(17):130-132.
被引量:4
4
朱伟.
利用校企合作的契机 促进体育文化的融合[J]
.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33(1):68-71.
被引量:1
5
柯亮.
文化多样性背景下的大学体育文化[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2(5):160-162.
被引量:1
6
周鹏.
中西体育比较视角下大学体育教育发展趋势研究[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4,34(2):109-112.
被引量:6
7
赵广涛.
体育文化资源价值初步考察[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4(2):109-112.
8
胡科伟.
中外优秀大学校园体育文化比较研究[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2(5):177-178.
被引量:1
9
王广,关宇.
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探究——以足球课程为例[J]
.当代体育科技,2017,7(6):96-97.
被引量:10
10
吕熠.
浅谈大学校园中的体育文化[J]
.当代体育科技,2019,9(36):94-95.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37
1
丁玉旭.
试析高职院校公共体育教学中足球教学改革研究[J]
.作家天地,2020(17):72-73.
2
苏川.
福建省民办院校足球课程改革创新性研究[J]
.南国博览,2019,0(9):198-198.
3
戚新坚.
中职校园篮球文化建设的思考和建议[J]
.成功,2013(1):150-151.
被引量:1
4
周学兵,孙国民,王立小.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对策研究[J]
.体育世界,2008(9):4-6.
被引量:5
5
周学兵,李海乐,王立小.
江苏省高校体育文化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
.体育世界,2009(1):4-5.
被引量:3
6
赵玉娟.
拓展高校体育空间 构建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J]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8(6):153-155.
被引量:5
7
宋兆铭,张雷.
警察院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思考[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27(6):101-103.
被引量:1
8
孟兆华,王学文,刘丽颖.
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J]
.辽宁体育科技,2012,34(4):79-79.
被引量:8
9
高玖灵.
我国普通大学体育理论与实践同堂授课的创新型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2013,3(13):1-2.
10
满庆寿.
公安院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现状研究[J]
.辽宁警专学报,2013,15(5):99-101.
1
黄丹.
浅析广场舞在大众健身的作用[J]
.才智,2012,0(12):122-122.
被引量:24
2
王俊平.
我国当代大学体育“文化本位”思想之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2013,3(4):124-124.
被引量:2
3
李向阳,苗莉珺,裴富毅.
在青年学生中传承传统文化的策略探讨[J]
.青春岁月,2013,0(13):444-445.
4
马泽.
浅议小学体育教学如何回归“体育文化”本位[J]
.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5,0(24):8-8.
5
徐天兴.
大学教育中的文化反思[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3(23):170-171.
6
孙长武,田力刚.
浅谈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趋势[J]
.教育艺术,2008(6):63-64.
7
王岩.
体育报纸与体育产业发展新探[J]
.中国报业,2011,0(11X):107-108.
8
何盛.
“文化育人”教育理念与当代大学体育“文化本位”思想的回归[J]
.贵州体育科技,2009(1):14-16.
被引量:2
9
赵亮,柯昕.
大学武术文化传播思考[J]
.体育文化导刊,2008(8):36-37.
被引量:7
10
王现强,梁勤超,李源.
文化空间视角下全国武运会发展审思[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6,32(3):39-43.
被引量:5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4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