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青少年偶像崇拜偏差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被引量:
10
Cause and Countermeasure for Juvenile Idolatry Delinquenc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偶像崇拜是青少年中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现象。青少年偶像崇拜偏差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崇拜对象的偏差,二是崇拜层次的偏差。青少年崇拜偶像偏差现象与青少年“理想我”和“现实我”的冲突、同侪崇拜的心理、青少年思维品质的表面化与片面化、归属需要引发的从众心理、晕轮效应式的审美心理及大众传媒的舆论及宣传偏向等因素有关。对青少年偶像崇拜进行正确的引导也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作者
王翠萍
机构地区
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
出处
《当代青年研究》
2005年第3期22-24,共3页
Contemporary Youth Research
关键词
偶像崇拜偏差
同侪崇拜
应对策略
分类号
G114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20
同被引文献
57
引证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3
1
容小翔.“关注‘追星族’”[J].《青少年与法》,2002,(10).
2
邓世英.《请你注意我——青春期子女的家庭教育》[M].中国纺织出版社,..
3
黄永林.
大众传媒与当代大众世界——论大众传媒的社会功能[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38(2):125-131.
被引量:21
共引文献
20
1
文妮.
大众传媒价值取向与国民文化认同体系的构建[J]
.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12,14(5):69-71.
被引量:1
2
张世爱.
大众传媒对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03A):99-101.
被引量:4
3
刘庆敏,金达丰,朱晓霞,方顺源.
媒体、社会公德与慢性病健康促进[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7,8(5):660-661.
被引量:1
4
刘壮,谭宏.
传媒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J]
.新闻爱好者(下半月),2007(12):22-23.
被引量:32
5
付岩.
构建和谐官媒关系 妥善解决公共危机[J]
.当代电视,2007(11):12-14.
被引量:2
6
杨兴山.
大众传媒时代我国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J]
.图书馆学刊,2008,30(6):47-49.
被引量:4
7
黄永林,韩成艳.
民俗学的当代性建构[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50(2):106-115.
被引量:10
8
郭维平.
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过程中的大众传媒与社会心理[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1(2):53-57.
被引量:7
9
张春辉.
从犀利哥事件看新闻媒体的缺位与错位[J]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1,19(1):35-37.
10
刘景涛.
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传媒作用[J]
.管理观察,2011(33):118-119.
同被引文献
57
1
程灵,陈强.
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的心理学分析[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1(1):19-21.
被引量:10
2
陈绚.
网际网络——第五种权力?[J]
.国际新闻界,1999,21(5):42-47.
被引量:11
3
岳晓东.
青少年偶像崇拜与榜样学习的异同分析[J]
.青年研究,1999(7):2-10.
被引量:124
4
邵道生.
“追星热”的社会学思考[J]
.青年研究,1994(2):34-37.
被引量:6
5
陈晓明.
学校与青少年犯罪防范:以社会控制理论为基础[J]
.青少年犯罪问题,2004(4):4-10.
被引量:32
6
罗晓珍.
当前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原因分析[J]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6(3):9-10.
被引量:7
7
黄海.
“街角青年”与社区青年工作研究——对湖南长沙市某区一“街角青年”群体的调研报告[J]
.中国青年研究,2004(11):109-117.
被引量:9
8
沈明泓.
大学生偶像崇拜心理透视[J]
.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12(3):54-57.
被引量:9
9
黄海.
解密“街角青年”——一种越轨社会学和亚文化理论的研究[J]
.青年研究,2005(2):43-48.
被引量:23
10
孙云晓.
青春期“追星综合症”观察与透视[J]
.中国青年研究,2002(6):5-7.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
10
1
彭桂芳,陈久国.
从疯狂到理性之路还有多远?——对青少年偶像崇拜的思考[J]
.青年探索,2007(4):91-94.
2
李春颖.
关于“80后”青年偶像崇拜的探究[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0(14):172-173.
3
展瑞祥.
青少年偶像崇拜的特点及心理原因分析[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29(12):99-101.
4
郭蓉.
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及教育对策[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10):1023-1026.
被引量:3
5
王红梅,朴哲浩,刘彦.
对高强砼V_c及T_c值的分析研究[J]
.黑龙江水利科技,2000,28(2):35-35.
6
苏令银.
青少年偶像崇拜及其教育[J]
.科教导刊,2013(29):202-203.
7
江俊海.
中学生偶像崇拜现象的原因简析[J]
.青年文学家,2011,0(17):139-139.
8
徐建华,刘欢.
论郭敬明青春系列小说的流行机制[J]
.北方文学(下),2017,0(4):30-31.
9
冯承才.
街角青年生存新状况研究--基于M帮的田野调查[J]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21,40(2):111-117.
10
范琳琳,孟维杰.
校园“新街角青年”的演化阶段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2023(6):62-74.
二级引证文献
3
1
朱瑾,朱成功.
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偶像崇拜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法制博览,2019(3):63-63.
被引量:3
2
刘清泉.
高职学生偶像崇拜的现状及对策[J]
.管理观察,2020(23):134-135.
3
王婷,彭文波.
大学生的偶像崇拜与择偶偏好的关系研究[J]
.社会科学前沿,2021,10(3):553-559.
1
荆林波.
中国文化对营销管理的影响[J]
.经济问题探索,1993(4):36-37.
2
张英杰.
论群众文化繁荣发展的根基[J]
.艺术科技,2013,26(1):41-41.
被引量:1
3
齐人.
你的偶像是谁[J]
.教师博览(上旬刊),2015,0(1):27-27.
4
肖萍.
论人的全面发展视域中的主流文化建设[J]
.理论月刊,2005(11):107-109.
5
黄毓璜,丁帆,王彬彬,吴炫,费振钟.
“大众文化”中城市人的处境[J]
.雨花,1995,0(4):2-7.
6
安恬.
模仿有时也美好[J]
.中学生阅读(初中读写),2011(5):29-29.
7
王敏鸽.
浅议我国网络文化的建设和管理[J]
.新西部(下旬·理论),2012(7):57-58.
8
栾颖.
面子及中国的面子文化[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3,33(6):260-261.
被引量:3
9
朱明明.
对山寨现象的文化分析[J]
.新闻世界,2010(7):177-178.
10
李庆云.
“文化自觉”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J]
.高校理论战线,2010(12):45-47.
被引量:4
当代青年研究
2005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