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小城镇建设》
2005年第3期63-65,共3页
DEVELOPMENT OF SMALL CITIES & TOWNS
共引文献6
-
1李和平,张邹.重塑山地城市滨江地段的文化生态特色——以重庆市井双片区城市设计为例[J].南方建筑,2010(5):80-83. 被引量:5
-
2肖辉乾.突出城市夜景照明特色初探[J].照明工程学报,2001,12(4):4-8. 被引量:7
-
3聂勇.对城市文化生态保护的现实思考[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6(4):53-57.
-
4李杨帆,朱晓东.南京城市环境景观设计与建设的思路及实践[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16(3):36-38. 被引量:1
-
5李王鸣,周金晶,余碧波.安吉城市特色研究[J].规划师,2003,19(12):111-114. 被引量:6
-
6刘轶梅.哈尔滨创建现代化文化名城的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4(7):43-45.
同被引文献71
-
1黄芳,浣伟军.古村落旅游开发的经营模式探讨[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3,10(5):58-59. 被引量:32
-
2李松志,武友德,何绍福.云南省小城镇发展现状和动力机制及发展模式研究[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1,13(z1):22-25. 被引量:11
-
3欧阳奎,杨载田.试论中国的乡村古聚落文化旅游资源[J].人文地理,1993,8(3):48-53. 被引量:23
-
4荣斌.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开发[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6(3):36-40. 被引量:2
-
5周玲强,朱海伦.江南水乡古镇旅游开发经营模式与案例研究——以乌镇为例[J].浙江统计,2004(5):28-29. 被引量:23
-
6赵云,钟彦华.历史文化城镇与可持续旅游[J].小城镇建设,2004,22(7):72-73. 被引量:7
-
7余柏椿.城镇特色资源先决论与评价方法[J].建筑学报,2003(11):66-68. 被引量:15
-
8陶伟,戴光全.区域旅游发展的“竞合模式”探索:以苏南三镇为例[J].人文地理,2002,17(4):29-33. 被引量:202
-
9赵勇,张捷,章锦河.我国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内容与方法研究[J].人文地理,2005,20(1):68-74. 被引量:70
-
10赵美英,徐邓耀.BOT投资方式及对我国古城旅游开发模式创新的启示[J].生态经济,2005,21(2):90-93. 被引量:17
引证文献5
-
1孙白俊,刘樱.云南省特色小镇形象建构的思考[J].经济视野,2013(5).
-
2郑元同.乐山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J].人文地理,2005,20(5):56-58. 被引量:4
-
3陆依依,李洁.国内历史城镇保护和旅游发展问题研究进展[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8(3):461-465. 被引量:8
-
4吴国玺,李青雨.特色文化小城镇建设的现状与发展对策——以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为例[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10):61-62. 被引量:3
-
5方晓璐,雷诚.产镇融合导向下小城镇特色识别体系及营造策略研究——基于江苏省兴化市的实证[J].小城镇建设,2022,40(2):80-87.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17
-
1信晓阳.关于我国古城镇旅游开发的思考[J].大众商务,2010(14):47-47.
-
2蔡美艳.申报世界遗产过程对旅游地的梳理和建设作用——以安阳殷墟为例[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7(2):188-190. 被引量:5
-
3刘德鹏,张晓萍.后现代旅游背景下古镇旅游的真实性创造——以云南省楚雄州彝人古镇为例[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9,21(6):57-60. 被引量:9
-
4周尚意,唐顺英,戴俊骋.“地方”概念对人文地理学各分支意义的辨识[J].人文地理,2011,26(6):10-13. 被引量:92
-
5张文芬.模仿式古镇旅游的真实性创造——以云南省楚雄州彝人古镇为例[J].云南电大学报,2012,14(2):45-48.
-
6张文芬,李天顺.模仿式古镇旅游的开发价值———以云南省楚雄州彝人古镇为例[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9(2):72-77. 被引量:4
-
7杨晓兰.浅析福宝古镇的旅游开发[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3(6):51-55.
-
8杨芒.乐山城市公共环境艺术中的人文特征表现[J].芒种,2013(4):177-178.
-
9王庆.新型特色城镇产业体系构建实证研究——以福建马尾船政文化城为例[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2013(6):6-10. 被引量:2
-
10龙娟.浅议游客在新兴旅游文化产业中的真实性感受——以彝人古镇为例[J].价值工程,2014,33(12):324-326. 被引量:1
-
1聂颖,王连会.建筑设计经济性浅析[J].科技风,2011(10):155-155. 被引量:1
-
2郝俊文.浅谈建筑设计与经济[J].山西建筑,2006,32(12):18-19. 被引量:1
-
3路德民.建筑设计中的经济理念[J].建筑创作,2000(1):53-55. 被引量:5
-
4于江.将经济理念贯穿园林绿化建设管养之始终[J].园林,2012,29(8):32-34.
-
5安存霞.我国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分析[J].中国经贸,2016,0(16):94-94.
-
6丁杰.汉中兴元汉文化生态新城镇的文化规划模式[J].设计新潮,2014(2):39-39.
-
7吴孟红.重视建筑设计中的经济理念[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5,13(3):94-96. 被引量:1
-
8关惠铭,王广.新经济理念下对城市建筑电气设计的探析[J].集团经济研究,2006(07X):76-77.
-
9张浩.我国膜与水处理技术接近国际先进水平[J].水处理技术,2005,31(11):29-29.
-
10朱战红,丁光展.当好全省百镇建设示范镇 打响文化旅游产业转型战——润城镇特色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J].政府法制,2012(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