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温里药与理气药的功用
被引量:
1
Actions of qi-regulating and interior-warming agen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1温里药的功用(见图1)温里药-味辛性温热,善走脏腑而温里祛寒。
作者
钟赣生
机构地区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出处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5年第3期25-26,共2页
Chinese Medicine Modern Distance Education of China
关键词
温里药
理气药
中医药疗法
附子
肉桂
丁香
温通经脉
引火归原
tnner-warming agent
liqi agent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分类号
R285 [医药卫生—中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42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4
同被引文献
42
1
刘汶.
健脾消胀颗粒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证痞满临床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5,13(1):40-42.
被引量:6
2
李敏,靳兰芳,李桂贤,罗伟生.
四逆散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J]
.现代中医药,2007,27(2):55-57.
被引量:4
3
崔延超,程耀南,杨运宽.
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研究进展[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07,23(4):265-266.
被引量:14
4
朱庄庄,赵青梅,沈仁祥.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研究现状[J]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07,21(3):37-39.
被引量:8
5
赵会玲.
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0例[J]
.陕西中医,2007,28(7):883-884.
被引量:10
6
沈建冲,毛世益.
柴胡枳壳理气汤治疗胸胁挫伤临床观察[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2(3):357-358.
被引量:2
7
俞冲,陈炯华,薛博瑜.
现代医学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认识[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8(12):789-791.
被引量:6
8
任玉兰,赵凌,刘迈兰,梁繁荣.
基于数据挖掘探析古代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选穴特点[J]
.辽宁中医杂志,2009,36(2):259-262.
被引量:25
9
时会君,张俊清,国华.
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90例临床疗效观察[J]
.北京中医药,2009,28(9):732-733.
被引量:31
10
张艳.
七味白术散加味治疗小儿慢性腹泻30例[J]
.山东中医杂志,2010,29(2):96-96.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1
1
罗权.
针刺联合中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J]
.上海针灸杂志,2019,38(2):151-155.
被引量:14
二级引证文献
14
1
李晶,白光.
“同精导气法”针刺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研究[J]
.辽宁中医杂志,2022,49(2):174-177.
被引量:5
2
贺永兴.
中药配合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气虚型的临床效果[J]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0(3):57-58.
被引量:2
3
易虹,周小越.
Oracle轻解千古之谜[J]
.中外管理导报,2000(6):4-11.
被引量:2
4
张海亮,郝静静,白延斌,路喻清.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结直肠肿瘤患者术后肠功能的影响[J]
.现代肿瘤医学,2020,28(4):611-614.
被引量:21
5
陈占利.
藿香正气散合胃苓汤化裁方辨治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10):195-197.
6
连冠.
柴芍六君子汤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研究[J]
.当代医学,2020,26(23):45-47.
被引量:7
7
田佳碧,陈婕.
中医外治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J]
.当代医药论丛,2021,19(6):12-13.
8
章羽,张海雁,魏韬.
温热电灸综合疗法治疗脾气虚证小儿消化不良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
.四川中医,2021,39(2):173-176.
被引量:3
9
赵海娟,魏清琳.
中医外治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J]
.中国民间疗法,2021,29(12):110-113.
被引量:10
10
刘伟伟,丁麟,王秀艳,王晓燕.
电针联合埋线治疗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NLRP3水平及肠道运动功能的影响[J]
.针灸临床杂志,2022,38(1):64-69.
被引量:3
1
张西洁,郑首慧,孙玉信.
孙玉信运用理中汤临床验案举隅[J]
.辽宁中医杂志,2011,38(8):1648-1649.
2
何恩惠.
温里药与方剂的配伍应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68):92-93.
3
傅杰英.
里寒证与阳虚证的治法异同[J]
.新中医,1994,26(S1):83-83.
4
王尤福,刘枫.
附子的临床应用举隅[J]
.光明中医,2012,27(1):161-162.
5
袁晓红,尹跃兵.
温里药在方剂配伍中的应用[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1(15):42-42.
被引量:2
6
庄泽澄.
恶寒与畏寒之我见[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27(4):263-263.
被引量:7
7
费万全,杨西茹,陈启平,费国立.
浅谈姜、桂、附的临床应用[J]
.现代中医药,2002(3):48-49.
被引量:3
8
李艳鸣.
说说中医的温法[J]
.金秋,2014(2):46-46.
9
刘晓艳.
试论中日两国对阴虚证和阳虚证理解的异同[J]
.辽宁中医杂志,1994,21(9):396-397.
被引量:1
10
温里药 温暖五脏,祛除寒邪[J]
.健康必读(乡村医生),2011(2):26-26.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5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