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天然气二次运移和聚集研究
被引量: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基于我国辽河盆地、东濮坳陷、莺琼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及吐哈盆地的天然气勘探实践,从天然气二次运移原理和现象出发讨论了运移的动力、通道、方向和聚集特点。在此基础上,强调了盆地类型对天然气运移特点的控制作用,将天然气二次运移划分为八种运移模式,并对鄂尔多斯上古生界及下古生界气藏进行了盆地模拟,恢复了古流体势及天然气饱和度的演化。
作者
华保钦
林锡祥
杨小梅
机构地区
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
出处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1994年第4期1-37,共37页
Natural Gas Geoscience
关键词
天然气
二次运移
聚集特点
分类号
P618.130.1 [天文地球—矿床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80
同被引文献
198
引证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211
参考文献
9
1
孙嘉陵.
南海崖13─1气田特征及富集成藏条件[J]
.天然气工业,1994,14(2):1-7.
被引量:31
2
杨俊杰,谢庆邦,宋国初.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风化壳古地貌成藏模式及气藏序列[J]
.天然气工业,1992,12(4):8-13.
被引量:47
3
汤显明.
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圈闭类型初探[J]
.天然气工业,1992,12(4):14-21.
被引量:5
4
林锡祥,华保钦,旷理雄.
天然气生成的数值模拟[J]
.天然气地球科学,1992,3(1):32-39.
被引量:1
5
吴起林,刘安建.海城、唐山两大地震前后油井生产动态的变化[J]地震学报,1983(04).
6
邓云山等著,傅家谟,刘德汉.天然气运移、储集及封盖条件[M]科学出版社,1992.
7
塔里木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编,童晓光,梁狄刚.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论文集[M]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1992.
8
包 茨.天然气地质学[M]科学出版社,1988.
9
J. E. Smith. The dynamics of shale compaction and evolution of pore-fluid pressures[J] 1971,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Mathematical Geology(3):239~263
二级参考文献
1
1
王国林,王刚,朱爱国.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区数学模拟资源评价[J]
.新疆石油地质,1989,10(3):100-112.
被引量:6
共引文献
80
1
汤显明,惠斌耀.
鄂尔多斯盆地中央古隆起与天然气聚集[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3,14(1):64-71.
被引量:41
2
关德师,张文正,裴戈.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奥陶系产层的油气源[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3,14(3):191-199.
被引量:61
3
高岗,黄志龙,王兆峰,全颖.
地层异常高压形成机理的研究[J]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0(1):1-7.
被引量:53
4
华保钦,林锡祥,杨小梅.
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负压气藏及运移[J]
.沉积学报,1994,12(2):105-113.
被引量:14
5
赵庆波,杨金凤.
中国气藏盖层类型初探[J]
.石油勘探与开发,1994,21(3):15-23.
被引量:16
6
何自新,郑聪斌,王彩丽,黄道军.
中国海相油气田勘探实例之二 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气田的发现与勘探[J]
.海相油气地质,2005,10(2):37-44.
被引量:83
7
应维华.
陕甘宁盆地中部大气田古岩溶储层特征与含气性[J]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1995,17(2):10-14.
被引量:2
8
吴智勇,郑秀才,张尚锋.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马五~4_1碳酸盐岩的成岩作用[J]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1995,17(2):15-20.
被引量:13
9
郭忠铭,彭荣华,周树勋.
论稀井高速、高效探明陕甘宁盆地中部大气田的基本经验[J]
.天然气工业,1995,15(5):77-80.
被引量:1
10
高家碧,王昌杰,王勇杰.
裂缝—溶蚀孔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岩石渗滤问题研究[J]
.天然气工业,1995,15(6):18-21.
同被引文献
198
1
刘晓鹏,韩兴刚,赵会涛,虎建玲,荆雪媛,陈宇航.
鄂尔多斯盆地盒8段致密气藏气水分布特征及成因分析[J]
.天然气地球科学,2023,34(11):1941-1949.
被引量:3
2
易发新,庞宏,赵国英,朱新佳,王琦,吴则鑫,李博,孙雪珍,李悦悦,马奎友.
鄂尔多斯盆地苏39区块致密气藏气水分布及其主控因素[J]
.天然气地球科学,2023,34(10):1815-1827.
被引量:3
3
柳广弟,孙明亮,吕延防,孙永河.
库车坳陷天然气成藏过程有效性评价[J]
.中国科学(D辑),2008,38(S1):103-110.
被引量:7
4
谢武仁,谢增业,杨威,杨家静,金惠,朱秋影.
川中广安气田须家河组储集特征及对油气分布的影响[J]
.天然气地球科学,2009,20(2):204-210.
被引量:5
5
李明诚.
油气运移基础理论与油气勘探[J]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4,29(4):379-383.
被引量:66
6
付晓飞,吕延防,孙永河.
库车坳陷北带天然气聚集成藏的关键因素[J]
.石油勘探与开发,2004,31(3):22-25.
被引量:21
7
吕延防,于润涛.
盖层微渗漏及其可能性研究[J]
.天然气工业,2004,24(10):14-16.
被引量:8
8
侯启军,蒙启安,张革.
松辽盆地齐家—古龙地区扶杨油层流体包裹体特征[J]
.石油勘探与开发,2004,31(4):48-51.
被引量:21
9
郝石生,张振英.
天然气在地层水中的溶解度变化特征及地质意义[J]
.石油学报,1993,14(2):12-22.
被引量:120
10
邹才能,王兆云,徐冠军,吴小洲,孙效东,王建伟.
松辽盆地西斜坡稠油特征及成因[J]
.沉积学报,2004,22(4):700-706.
被引量:33
引证文献
10
1
郝雪峰,宋国奇,宗国洪,卓勤功.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梁家楼油田成藏机理探讨[J]
.石油实验地质,2004,26(5):452-456.
被引量:2
2
潘树新,卫平生,袁剑英,王天奇,赵志魁,赵占银,王立贤,雷明.
论油气运移的“高速公路”及源外找油思想[J]
.沉积学报,2011,29(3):599-604.
被引量:23
3
阎福礼,贾东,卢华复,徐光伟.
东营凹陷油气运移的地震泵作用[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9,20(4):295-298.
被引量:62
4
吴孔友,赵仲祥,崔世凌,李继岩.
夏口断层对惠民南部地区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J]
.地质力学学报,2012,18(1):32-41.
被引量:7
5
阎福礼,贾东,卢华复,于际民,徐光伟.
油气运移的断层封闭因素探讨[J]
.江苏地质,2000,24(2):95-100.
被引量:5
6
胡宝群,孙占学,李满根,白丽红.
水相变控油气初论[J]
.岩性油气藏,2013,25(5):117-122.
被引量:2
7
燕烈灿,黄卫东.
确定含油气系统关键时刻研究方法的探讨[J]
.新疆石油地质,2000,21(4):270-274.
被引量:11
8
贾茹,王璐,孙永河,陈默,康琪.
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油气源断裂变换构造对油气的控制作用[J]
.地质科技情报,2017,36(3):164-173.
被引量:7
9
姜振学,宋岩,唐相路,李卓,王幸蒙,王国臻,薛子鑫,李鑫,张昆,常佳琦,仇恒远.
中国南方海相页岩气差异富集的控制因素[J]
.石油勘探与开发,2020,47(3):617-628.
被引量:91
10
刘乾乾,罗水亮,阮基富,高达,唐松,李生,漆影强.
川中磨溪地区嘉二气藏气水分布规律[J]
.天然气地球科学,2024,35(12):2264-227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11
1
于荣泽,常程,张晓伟,胡志明,孙玉平,郭为,端祥刚,王玫珠,李俏静,刘钰洋.
Haynesville深层高温高压页岩气藏开发模式及启示[J]
.矿产勘查,2022,13(5):700-710.
被引量:3
2
王祥,赵迎冬,岑文攀,张美玲,黄文芳,黄恒,陈海武,王来军,陈基瑜.
滇黔桂盆地桂中坳陷下石炭统鹿寨组页岩气勘探潜力[J]
.天然气地球科学,2023,34(9):1515-1534.
被引量:6
3
苗凤彬,张保民,张国涛,吕嵘,周鹏,王强,王镝,刘安.
湘中涟源凹陷泥盆系佘田桥组页岩气差异性富集控制因素[J]
.天然气地球科学,2023,34(9):1482-1499.
被引量:2
4
宋腾,李世臻,张焱林,包汉勇,刘皓天,徐秋晨,李浩涵,王昱荦,王亿,谢通,段轲.
鄂西地区上二叠统海相页岩气富集条件差异与控制因素——以红星区块吴家坪组二段和恩施地区大隆组为例[J]
.天然气地球科学,2023,34(8):1425-1441.
被引量:9
5
陈中红,查明,金强.
东营凹陷超压系统的幕式排烃[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4,25(4):444-447.
被引量:24
6
覃克,陈恭洋,魏雪莲.
东辛油田中央背斜带油气成藏控制因素[J]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4,26(B06):186-187.
7
付晓飞,杨勉,吕延防,孙永河.
库车坳陷典型构造天然气运移过程物理模拟[J]
.石油学报,2004,25(5):38-43.
被引量:8
8
付晓飞,吕延防,孙永河.
克拉2气田天然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析[J]
.天然气工业,2004,24(7):9-11.
被引量:9
9
郝雪峰,宋国奇,宗国洪,卓勤功.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梁家楼油田成藏机理探讨[J]
.石油实验地质,2004,26(5):452-456.
被引量:2
10
鲁雪松,蒋有录,吴伟.
对断层开启机制的再认识[J]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4,11(6):7-9.
被引量:10
1
梁世君,涂小仙,黄卫东.
台北凹陷煤成烃聚集规律与勘探目标选择[J]
.吐哈油气,1996,1(2):18-26.
2
张青林,佟殿君,王明君.
松辽盆地十屋断陷反转构造与油气聚集[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5,29(2):182-188.
被引量:28
3
张义杰,向书政,王绪龙,吴晓智,燕启胜.
准噶尔盆地含油气系统特点与油气成藏组合模式[J]
.中国石油勘探,2002,7(4):25-35.
被引量:35
4
王喜双,李鹏举.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油气运聚模式[J]
.石油勘探与开发,1995,22(1):9-12.
被引量:8
5
李正文,焦贵浩,董艳蕾.
二连盆地断陷模型研究及其在新区评价中的应用[J]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1997,12(5):8-13.
被引量:10
6
陈广军.
试论沾化凹陷长堤古潜山的含油气性[J]
.复式油气田,2000(4):6-10.
被引量:3
7
王震亮,耿鹏.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古流体动力与天然气运移、聚集分析[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2(5):531-536.
被引量:2
8
何勇,罗权生,赵铭.
吐哈盆地神泉复式油田滚动勘探开发成效与挖潜经验[J]
.新疆石油地质,2000,21(4):318-322.
被引量:1
9
付立新,周宝仙.
黄骅坳陷南区古生界天然气聚集的构造约束条件[J]
.天然气地球科学,2003,14(4):254-259.
被引量:17
10
周玉科,高锡章,周成虎.
全国农村人均住房面积的空间自相关分析[J]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4,37(11):4-6.
被引量:1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4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