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粤北高产杂交稻产量构成规律与栽培措施
被引量: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粤北高产杂交稻产量构成规律与栽培措施邹华旭(仁化县农业局512300)仁化县土地总面积273.1万亩,耕地面积15.1万亩,是“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县,在粤北山区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为了摸清粤北山区高产杂交稻(一造亩产500kg以上)的产量构成规律...
作者
邹华旭
机构地区
仁化县农业局
出处
《广东农业科学》
CSCD
1994年第6期7-8,共2页
Guangd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水稻
产量构成规律
高产
栽培
分类号
S511.104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71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79
同被引文献
71
1
马洪文,殷延勃,武绍湖,王昕.
杂交粳稻农艺性状遗传效应及其相关性分析[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9,31(3):237-241.
被引量:1
2
徐正进,陈温福,马殿荣,吕英娜,周淑清,刘丽霞.
稻谷粒形与稻米主要品质性状的关系[J]
.作物学报,2004,30(9):894-900.
被引量:133
3
徐庆国,伏军.
两系杂交早稻杂种优势的初步研究[J]
.杂交水稻,1993,8(2):10-12.
被引量:8
4
方宗风,毕仁协.
杂交晚稻产量构成因素的统计分析[J]
.杂交水稻,1993,8(4):29-31.
被引量:3
5
凌启鸿,张洪程,蔡建中,苏祖芳,凌励.
水稻高产群体质量及其优化控制探讨[J]
.中国农业科学,1993,26(6):1-11.
被引量:512
6
王文明,文宏灿,袁国良.
水稻雄性不育细胞质对杂交早稻产量性状的影响[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1994,12(3):383-387.
被引量:25
7
李关土,董世钧,李春寿,张云康.
杂交早稻产量与品质性状的配合力研究[J]
.浙江农业学报,1994,6(2):71-75.
被引量:10
8
符福鸿,王丰,黄文剑,彭惠普,伍应运,黄德娟.
杂交水稻谷粒性状的遗传分析[J]
.作物学报,1994,20(1):39-45.
被引量:74
9
徐庆国,伏军.
湖南早稻生产状况分析及育种技术对策[J]
.作物研究,1995,9(1):25-27.
被引量:4
10
蒋开锋,郑家奎,文宏灿.
杂交早稻主要性状分析及高产育种探索[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1996,14(2):162-166.
被引量:11
引证文献
6
1
姜照伟,卓传营,林文,郑景生,李义珍.
再生稻产量构成因素分析[J]
.福建稻麦科技,2002,20(2):8-9.
被引量:13
2
梁世胡,李传国,伍应运,王丰,符福鸿.
杂交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的通径分析[J]
.广东农业科学,1999,26(6):4-6.
被引量:62
3
刘星,罗绍坚,罗盛能.
粤东北山区高产杂交稻构成规律及栽培技术[J]
.热带农业工程,2012,36(3):47-51.
4
占新春,张培江,董召荣,郑乐娅,付强.
杂交粳稻及其亲本千粒重与产量、品质的相关性[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4,15(5):954-961.
被引量:3
5
王硕,钏兴宽,康洪灿,李国生,王锦艳,尹正钦,何荣满.
岫系粳稻品种品种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J]
.农业科技通讯,2019(4):86-88.
6
黎建文.
杂交早稻主要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研究进展[J]
.湖南农业科学,2003(6):23-25.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79
1
周鸿凯,曹珠平,叶昌辉,何觉民,郭荣发,郭建夫,黎华寿.
杂交水稻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的因子分析[J]
.热带作物学报,2009,30(2):147-152.
被引量:12
2
郑景生,林文,卓传营,方宣钧,林文雄.
再生稻根干物质量及根系活力与产量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4,12(4):106-109.
被引量:24
3
孟维韧,王伯伦,黄元财,王慧新.
不同粳稻品种产量构成因素与光合特性的研究[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4,35(4):354-358.
被引量:8
4
王惠珍,罗伟雄,王蕴波.
杂交水稻经济性状的相关分析与通径分析[J]
.种子,2004,23(12):55-57.
被引量:15
5
黄洪河,张海峰,蔡秋华,郑苹立,郑九如.
优质晚籼稻产量因素分析及育种应用探讨[J]
.福建稻麦科技,2004,22(4):7-9.
被引量:3
6
肖国樱,袁隆平,唐俐,邓晓湘.
籼爪交和粳爪交杂种F_1代性状间关系的研究[J]
.杂交水稻,2005,20(3):54-59.
被引量:8
7
毛友纯,徐庆国,胡志明.
不同类型杂交早稻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8):132-136.
被引量:6
8
刘明久,许桂芳.
黄淮地区粳稻主要产量性状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8):153-154.
被引量:1
9
刘伟明.
两优培九在浙江台州作单季晚稻栽培的特征特性及其栽培技术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8):162-164.
被引量:2
10
张海峰.
优质早籼稻产量性状分析及育种策略探讨[J]
.分子植物育种,2005,3(6):853-856.
被引量:7
1
邹章满.
川棉243产量构成规律及高产栽培途径探讨[J]
.中国棉花,1999,26(2):19-21.
被引量:2
2
刘星,罗绍坚,罗盛能.
粤东北山区高产杂交稻构成规律及栽培技术[J]
.热带农业工程,2012,36(3):47-51.
3
李孟良,刘正,王波,黄保宏,余海兵.
对生玉米杂交种生长发育特性与产量构成[J]
.种子,2002,21(5):14-15.
被引量:1
广东农业科学
1994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