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79-85,共7页
Historical Review
参考文献13
-
1.《郭嵩焘诗文集》[M].岳麓书社,1984年.第193-194页.
-
2.《郭嵩焘奏稿》[M].岳麓书社,1983年.第24页,281页,218页,322页,218页,327页,238页,199页.
-
3《郭嵩焘日记》(一),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400页,第218页.
-
4陈乃乾.《阳湖赵惠甫先生年谱》,台湾文海出版社,第29页.
-
5《郭嵩焘日记》(二),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586页,第741页,第506,511,566,538,541,542,553页,第641,649页.
-
6《郭嵩焘日记》(四),第206页.
-
7郭廷以.《郭嵩焘年谱》[M].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71年.第134页.
-
8李华兴等编:《梁启超选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
-
9熊月之.郭嵩焘出使述略[J].求索,1983(4):95-101. 被引量:13
-
10薛福成.《出使英法意比四国日记》,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132页.
共引文献39
-
1李勤通.论传统君主批判思想的嬗变:从黄宗羲到郭嵩焘[J].岳麓法学评论,2020(1):79-100.
-
2周天宇.英帝国殖民战略如何影响晚清当权士人:以郭嵩焘的见闻和洋务实践为例[J].东方学刊,2022(2):90-103.
-
3邹红霞.论郭嵩焘的外交思想[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17(1):49-53. 被引量:1
-
4夏泉.郭嵩焘出使英国时的矛盾心态[J].近代史研究,1990(3):288-293. 被引量:3
-
5张家国,张静.郭嵩焘在晚清法律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贡献[J].法商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2,19(6):134-140. 被引量:3
-
6徐健,李静.论郭嵩焘的外交思想[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1(3):13-17. 被引量:1
-
7吴宝晓.张之洞在中俄伊犁谈判问题上的态度[J].西域研究,2004(4):30-36.
-
8郭汉民,袁洪亮.近代中国国民性改造思潮简论[J].广东社会科学,2000(6):93-97. 被引量:12
-
9易惠莉.同光年间上海本邑绅士的生活价值取向——以张焕纶为主要考察对象(下)[J].历史教学问题,2005(4):4-9. 被引量:2
-
10李恭忠.客家:社会身份、土客械斗与华南地方军事化——兼评刘平著《被遗忘的战争》[J].清史研究,2006(1):115-124. 被引量:11
同被引文献64
-
1金天栋,任晓.“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传播的“共通的意义空间”研究[J].社会科学,2021(2):32-46. 被引量:32
-
2郭树勇.论新型国际关系中的扶助外交及其主要特点[J].国际观察,2022(1):1-30. 被引量:6
-
3潘忠岐.“势”及其对于理解国际政治和中国外交的独特价值[J].国际观察,2020(1):69-100. 被引量:9
-
4杨向奎.论“礼尚往来”[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9(1):2-4. 被引量:7
-
5夏泉.试论晚清早期驻外公使的国际法意识[J].江西社会科学,1998,18(10):64-69. 被引量:15
-
6张浩.郭嵩焘曾纪泽外交思想之比较[J].清史研究,1998(3):84-88. 被引量:6
-
7程鹏.西方国际法首次传入中国问题的探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26(5):107-115. 被引量:13
-
8王开玺.从清代中外关系中的“礼仪之争”看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历史轨迹[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2):14-22. 被引量:3
-
9姜义华.中华文明多样性十论[J].学术前沿,2013(2):6-16. 被引量:6
-
10张家国,张静.郭嵩焘在晚清法律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贡献[J].法商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2,19(6):134-140. 被引量:3
-
1陈刚.论清末国际公法的引入与中国法律的近代化[J].唐山学院学报,2013,26(1):64-66.
-
2李育民,杨秀云.中俄“周生有案”交涉[J].史学月刊,2011(8):59-65. 被引量:2
-
3李文杰.总理衙门总办章京研究[J].史林,2010(5):89-99. 被引量:8
-
4申晓云.南京国民政府“撤废不平等条约”交涉述评——兼评王正廷“革命外交”[J].近代史研究,1997(3):273-289. 被引量:9
-
5崔薇圃.论李鸿章的“外须和戎”思想[J].齐鲁学刊,1997(3):9-12. 被引量:2
-
6江静.略论晚清外交家刘瑞芬[J].世纪桥,2009(24):46-47.
-
7王莲英.维新名臣张荫桓因外交被杀[J].国家人文历史,2013(16):117-117.
-
8武守忠.目睹巴黎公社起义的中国人——200年前日记其事的辽宁铁岭人——张德彝[J].党史纵横,1991,0(6):27-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