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A教育中的技术、价值与职业化
被引量:4
Technology, value and career in MPA education
出处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3-36,共4页
Chinese Public Administration
同被引文献20
-
1沈勇,程文浩.中国MPA教育:十年总结与未来展望[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30(3):59-65. 被引量:18
-
2朱立言.MPA课程设置与公务员能力建设[J].中国行政管理,2002(8):26-28. 被引量:2
-
3本刊编辑部,王运宝,徐浩程.MPA五年观察[J].决策,2006(10):12-14. 被引量:3
-
4葛大汇.全国MPA2002年招生考试考情分析报告[A].王钢.定量分析与评价方法[C].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17,446.
-
5周建国.困境与出路:中国MPA教育发展解析[A]..首届全国MPA论坛[C].,2003.12.
-
6韦伯.经济与社会(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
7MPA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24所MPA培养院校教学合格评估工作总结.全国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工作简报,2007,(8).
-
8任剑涛.了解政府,强化责任--在课程教学中塑造MPA研究生的政府观与伦理观[G]//肖滨,蔡立辉.MPA培养流程与课程研究.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131-134.
-
9What is accreditation?[EB/OL].(2009-4-17)[2015-5-10] http://www.chea.org/Chronicle/vol 1/no2/index.html.
-
10Constitutional Debates and Decisions[EB/OL].(2011-8-20) [2015-5-10]http://www.naspaa.org/about _naspaa/about/ about.asp.
二级引证文献9
-
1罗文剑,罗梁秀.MPA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理论阐微[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4):35-42. 被引量:1
-
2李慧敏,赖得挥.广东省MPA专业学位教育现状及展望——基于与美国MPA教育模式的比较[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0,22(6):19-21. 被引量:2
-
3陈谷纲,陈秀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质量观[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7):28-32. 被引量:23
-
4郑方辉,张凤凉.MPA硕士学位论文选题意向调查及其评价体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10):39-43. 被引量:4
-
5冯锋,梁樑,陈晓剑.“4C”教育创新体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MPA教育的理念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1):25-28. 被引量:1
-
6段宇波,赵怡,李娟.财经类高等院校MPA教育发展研究[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6):30-34. 被引量:3
-
7王凯伟,周波.公共管理学科研究生教学改革:“三联动”培养模式[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版),2010(12):67-69. 被引量:5
-
8陈玉梅,陈珊珊.基于计算机模拟情境教学法(SBLE)在公共管理教育领域的应用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7(9):146-150. 被引量:5
-
9高紫旋,闫温乐.美国高校国际事务管理人才培养研究——基于普林斯顿大学的个案分析[J].世界教育信息,2022,35(3):42-48.
-
1章百家.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困惑[J].国际政治研究,2007,28(3):2-5. 被引量:3
-
2牛军.伦理与价值:当代中国外交的困惑[J].国际政治研究,2007,28(3):1-2. 被引量:5
-
3牛军.中国外交伦理的历史参照与思想资源[J].国际政治研究,2007,28(3):29-31. 被引量:4
-
4喻义东.作为价值概念的恐怖主义犯罪的主体性[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33(6):114-116. 被引量:1
-
5孙正甲.决策与伦理相结合的创新之作——读许淑萍新著《决策伦理学》[J].学术交流,2008(4).
-
6刘斌志.医疗伦理与价值冲突的社会工作出路[J].中国社会导刊,2007(08X):42-43.
-
7连玉如.中国外交价值与利益统一刍议[J].国际政治研究,2007,28(3):32-34. 被引量:1
-
8余颖.价值与公共领域的重建——城市中的伦理学问题浅谈[J].规划师,2002,18(7):51-52.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