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春玉米大面积亩产吨粮的产量构成因素浅析
被引量:
1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通过对新疆兵团近年出现的春玉米大面积亩产1000公斤以上产量构成因素的通径分析,表明亩穗数是影响和决定产量的首要因素。欲亩产1000公斤首先必须创造足够大的群体,即每亩要有5000左右的收获穗数,同时协调好群体与个体的关系,保证穗粒数和千粒重维持相当高的水平,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作者
饶春富
王友德
田拴才
机构地区
新疆农垦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
出处
《玉米科学》
CAS
CSCD
1993年第1期13-16,共4页
Journal of Maize Sciences
关键词
玉米
产量构成
栽培
分类号
S513.0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45
同被引文献
132
引证文献
19
二级引证文献
321
参考文献
3
1
崔彦宏.
春玉米不同群体产量构成因素分析[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2,15(1):14-18.
被引量:24
2
高学曾,王忠孝,许金芳,罗瑶年,刘玉敬.
玉米穗粒数和千粒重与产量的关系[J]
.山东农业科学,1989,21(2):4-7.
被引量:23
3
李伯航,桑育春,俞良甫.高产夏玉米产量构成主次关系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87(01).
二级参考文献
8
1
王忠孝,高学曾,许金芳,刘玉敬,罗瑶年.关于玉米籽粒败育的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1986(06).
2
张泽民,任和平.不同生态类型区玉米杂交种穗粒结构的分析[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988(03).
3
张运栋,董家璞,刘德务.玉米豫玉一号产量结构及增产措施[J]河南农业科学,1988(07).
4
王庆祥,顾慰连,戴俊英.玉米群体的自动调节与产量[J]作物学报,1987(04).
5
李伯航,桑育春,俞良甫.高产夏玉米产量构成主次关系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87(01).
6
徐占宏,朴淙鹤,郭凤兰.玉米主要农艺性状的通径分析[J]作物杂志,1986(01).
7
李伯航,崔彦宏.
夏玉米胚乳细胞建成与粒重关系研究[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89,12(4):39-45.
被引量:34
8
许德忠,顾群.
春播沪单5号产量结构分析及其增产途径[J]
.作物杂志,1988(3):22-23.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45
1
柯福来,马兴林,黄瑞冬,王传海,徐安波.
高产玉米品种的产量结构特点及形成机制[J]
.玉米科学,2010,18(2):65-69.
被引量:25
2
米国华,陈范骏,袁力行.
氮素调节玉米幼穗及籽粒发育的生理机制[J]
.土壤与作物,2012,1(4):193-198.
被引量:7
3
曹彩云,李科江,崔彦宏,马俊永,郑春莲.
长期定位施肥对夏玉米子粒灌浆影响的模拟研究[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8,14(1):48-53.
被引量:14
4
薛金涛,张保明,董志强,赵明.
化学调控玉米抗倒及产量性状的效应研究[J]
.作物杂志,2008(4):72-76.
被引量:36
5
郭景伦,张智猛,李伯航.
不同高产夏玉米品种养分吸收特性的研究[J]
.玉米科学,1997,5(4):50-52.
被引量:34
6
陈传永,侯玉虹,孙锐,朱平,董志强,赵明.
密植对不同玉米品种产量性能的影响及其耐密性分析[J]
.作物学报,2010,36(7):1153-1160.
被引量:193
7
刘化涛,黄学芳,黄明镜,闫六英,池宝亮.
不同品种与种植密度对旱地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山西农业科学,2010,38(9):32-34.
被引量:36
8
彭勃,王阳,李永祥,刘成,张岩,刘志斋,谭巍巍,王迪,孙宝成,石云素,宋燕春,王天宇,黎裕.
玉米籽粒产量与产量构成因子的关系及条件QTL分析[J]
.作物学报,2010,36(10):1624-1633.
被引量:30
9
孙庆泉,胡昌浩,董树亭,王空军.
我国玉米品种叶源和籽粒库等生理特性研究进展[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30(4):484-488.
被引量:15
10
冯汉宇,王志敏,孔凡娜,张敏洁,周顺利.
基于控制授粉技术的玉米籽粒生育特性与建成机制[J]
.作物学报,2011,37(9):1605-1615.
被引量:10
同被引文献
132
1
王庆成,刘开昌.
山东夏玉米高产栽培理论与实践[J]
.玉米科学,2004,12(z2):60-62.
被引量:35
2
关义新,马兴林,凌碧莹.
种植密度与施氮水平对高淀粉玉米郑单18淀粉含量的影响[J]
.玉米科学,2004,12(z2):101-103.
被引量:31
3
高玉亮,付生山,李学深,庄铁成.
榆树市三熟期玉米品种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
.玉米科学,2001,9(z1):42-44.
被引量:2
4
张铭堂,徐国良,才卓.
玉米自交系选育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J]
.玉米科学,2010,18(2):1-4.
被引量:34
5
柯福来,马兴林,黄瑞冬,王传海,徐安波.
高产玉米品种的产量结构特点及形成机制[J]
.玉米科学,2010,18(2):65-69.
被引量:25
6
王立春,边少锋,任军,刘武仁,方向前.
吉林省玉米超高产研究进展与产量潜力分析[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4,6(4):33-36.
被引量:25
7
郭天财,朱云集,王晨阳,崔金梅,康国章.
河南省小麦超高产品种产量形成特点及关键栽培技术研究[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4,6(4):46-50.
被引量:42
8
刘志全,路立平,沈海波,高明,王志刚.
美国玉米高产竞赛简介[J]
.玉米科学,2004,12(4):110-113.
被引量:65
9
王忠孝,王庆成,牛玉贞,张军,徐庆章,高学曾,李登海.
夏玉米亩产吨粮的理论与实践[J]
.玉米科学,1993,1(1):10-12.
被引量:14
10
魏喜宽.
玉米吨粮田施肥技术[J]
.黑龙江农业科学,1994(3):47-48.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19
1
方向前,边少锋,柴寿江,孟祥盟,谭国波,赵洪祥,张丽华,杨粉团,李伟堂,孙国臣,付稀厚,张凤喜.
吉林省东部半山区“四密25”玉米产量构成因素的浅析[J]
.中国农学通报,2006,22(7):183-185.
被引量:75
2
邢跃先,檀国庆,张妤,吴凤新,蔡鑫茹,王玉贞,李凤海.
吉林省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
.玉米科学,2006,14(3):126-128.
被引量:41
3
李洪,李育才,邢宝龙.
同单号玉米品种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
.玉米科学,2007,15(B09):107-108.
被引量:2
4
马兴林,王庆祥,李永清,盛耀辉.
不同类型玉米产量及子粒营养组分含量的种植密度效应[J]
.玉米科学,2007,15(6):63-70.
被引量:6
5
朱玉芹,杨双,蔡鑫茹,张世忠.
玉米高产典型成因及技术措施浅析[J]
.吉林农业科学,2008,33(1):10-12.
被引量:1
6
马兴林,王庆祥,钱成明,柯福来,王传海.
不同施氮量玉米超高产群体特征研究[J]
.玉米科学,2008,16(4):158-162.
被引量:24
7
贾占国.
施氮量对玉米超高产田特征研究探讨[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3):108-108.
被引量:1
8
刘志全,王玉真,王国琴.
吉林省中部玉米公顷产12000kg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关系分析[J]
.吉林农业科学,1998,23(2):6-10.
被引量:6
9
谢瑞芝,李潮海,周苏玫,张根峰.
超高产夏玉米生长机制研究[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999,33(1):11-16.
被引量:31
10
盛耀辉,王庆祥,齐华,王敬亚,吴亚男.
种植密度和氮肥水平对春玉米产量及氮素效率的影响[J]
.作物杂志,2010(6):58-61.
被引量:34
二级引证文献
321
1
高玉亮,付生山,李学深,庄铁成.
榆树市三熟期玉米品种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
.玉米科学,2001,9(z1):42-44.
被引量:2
2
柯福来,马兴林,黄瑞冬,王传海,徐安波.
高产玉米品种的产量结构特点及形成机制[J]
.玉米科学,2010,18(2):65-69.
被引量:25
3
张凤荣,安萍莉,孔祥斌.
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规划之我见[J]
.中国土地科学,2005,19(1):10-16.
被引量:47
4
张永恩,赵亚丽,王群,李潮海.
多雨寡照年份不同玉米杂交种生育后期光合特性比较[J]
.玉米科学,2005,13(3):65-68.
被引量:13
5
李明,杨克军,刘钢,徐金星,刘锦红.
寒地高产玉米产量构成因素分析[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5,36(5):553-555.
被引量:30
6
方向前,边少锋,孟祥盟,赵洪祥,谭国波,张丽华,杨粉团,柴寿江,孙国臣,付稀厚,张凤喜.
不同株型玉米单产达12000kg产量构成的研究[J]
.吉林农业科学,2005,30(6):13-14.
被引量:48
7
兰青阔,马兴林,陈杰,张立军.
寿阳旱作区高产、高效用水玉米品种引选研究[J]
.作物杂志,2006(1):11-13.
8
张丽华,杨利华,马瑞昆,张全国,贾秀领,姚艳荣.
铁茬高产夏玉米品种产量和植株性状间关系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2006,22(8):191-194.
被引量:4
9
刘志全,路立平,沈海波,李才库,周桂林,王厚胜.
吉林省玉米高产田产量构成要素分析[J]
.玉米科学,2006,14(6):167-170.
被引量:6
10
张宾,赵明,董志强,李建国,陈传永,孙锐.
作物高产群体LAI动态模拟模型的建立与检验[J]
.作物学报,2007,33(4):612-619.
被引量:91
1
杨文华,白凤柱,李宇,李淑清,王会平,李永峰.
宁安市甜菜产区根腐病发生与流行综合因素浅析[J]
.中国甜菜,1995(3):48-50.
被引量:4
2
杨慧民,李东明.
2011年阜宁县油菜蚜虫大发生的气候因素浅析[J]
.新农村(黑龙江),2011(5):70-70.
3
傅双喜.
棉花蕾铃脱落的气象因素浅析[J]
.江西农业科技,1996(4):16-17.
被引量:4
4
韩松天,崔禹益,尹基淳.
延边地区土壤微量元素及影响因素浅析[J]
.吉林农业科学,1996,21(3):58-61.
被引量:2
5
侯颜霞,张冠荣,王相丽.
曲阜市气候条件影响小麦蚜虫发生因素浅析[J]
.农家之友,2009(29):45-46.
6
韩春生.
影响夏播玉米高产的主要因素浅析[J]
.中国农业信息,2013,25(6S):76-76.
7
黄雅文,贺农,马庆祥,刘书茂.
辽宁省稻水象甲灾变因素浅析[J]
.辽宁农业科学,1999(1):33-34.
被引量:3
8
徐金兰,杨钰,李武权,王太高,袁玉付,仇学平,曹方元,茅永琴,宋巧凤.
盐都直播稻田化除影响因素浅析[J]
.上海农业科技,2011(5):152-153.
9
杨进,孙云,杨益众.
棉田斜纹夜蛾的发生动态及其影响因素浅析[J]
.中国棉花,2006,33(10):23-24.
被引量:3
10
赵阳,张桥,秦吉洋,吴庭友.
麦套稻稻曲病发生因素浅析及爱苗应用效果[J]
.现代农业科技,2007(4):62-63.
玉米科学
1993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