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儿童欺负问题与人格关系的研究述评
被引量:
42
Review on the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欺负是儿童尤其是中小学生中普遍存在而又相对稳定的一种现象。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对于儿童欺负问题与人格关系的研究,讨论了欺负者、受欺负者及欺负/受欺负者的人格特点,并对研究的启示和意义进行了简要评价。
作者
张文新
谷传华
鞠玉翠
机构地区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
济南教育学院
出处
《心理学动态》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15-220,共6页
Journal of Developments In Psychology
关键词
欺负
存在
普遍
现象
人格特点
研究述评
中小学生
分类号
B844 [哲学宗教—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580
引证文献
42
二级引证文献
406
参考文献
1
1
张文新,心理学动态,1999年,7卷,3期,37页
同被引文献
580
1
张文新.
学校中的欺负问题——我们所知道的一些基本事实[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46(3):3-8.
被引量:61
2
李强,邓建伟,晓筝.
社会变迁与个人发展:生命历程研究的范式与方法[J]
.社会学研究,1999(6):1-18.
被引量:295
3
张文新,武建芬,程学超.
儿童欺侮问题研究综述[J]
.心理科学进展,1999,9(3):37-42.
被引量:51
4
王耘,陶沙,李玲.
家庭环境对母亲抚养行为的影响[J]
.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15(4):17-21.
被引量:30
5
张文新,武建芬.
Olweus儿童欺负问卷中文版的修订[J]
.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15(2):8-12.
被引量:240
6
陈世平,乐国安.
国外关于学校情境中欺负行为的研究进展[J]
.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9(4):32-38.
被引量:15
7
邹泓.
同伴关系的发展功能及影响因素[J]
.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14(2):39-44.
被引量:216
8
张文新,张福建.
学前儿童在园攻击性行为的观察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1996,12(4):18-22.
被引量:29
9
李俊.
3-9岁儿童的攻击性行为调查[J]
.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10(4):43-46.
被引量:16
10
赵敏,沈琴芳,陈宪.
4—6岁幼儿独立性发展研究[J]
.心理科学通讯,1987,10(3):13-19.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42
1
李想.
人格与校园欺凌:一个四重中介模型[J]
.心理月刊,2024(9):45-48.
2
张文新.
学校中的欺负问题——我们所知道的一些基本事实[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46(3):3-8.
被引量:61
3
徐本华,李新旺.
关于儿童欺负行为研究的思考[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4(4):27-29.
被引量:1
4
王美芳,张文新.
中小学中欺负者、受欺负者与欺负-受欺负者的同伴关系[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18(2):1-5.
被引量:47
5
朱皕.
近50年来发展心理学生态化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
.心理科学,2005,28(4):922-925.
被引量:35
6
蒋重清,杨丽珠.
情绪易感性辨析[J]
.心理科学,2006,29(3):668-670.
被引量:10
7
张岚,杨洋,周春淼.
儿童攻击行为的研究与矫正[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26(9):62-64.
8
史俊霞,余毅震.
青少年攻击行为社会心理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0):893-895.
被引量:20
9
曾文雄.
青少年攻击行为的产生与干预[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8(19):4-6.
被引量:1
10
蔡春凤,周宗奎.
童年中期儿童受欺负地位稳定性与社会能力的关系[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9,25(2):21-27.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
406
1
焦光源,申昊天.
未成年人保护视角下的校园欺凌成因及防治[J]
.郑州师范教育,2022,11(6):83-88.
被引量:1
2
杨春英.
积极行为支持干预对轻度听力障碍儿童攻击行为的个案研究[J]
.郑州师范教育,2021,10(2):69-73.
被引量:1
3
李霞,刘海真,李强.
资质过剩感和工作满意度的关系:心理契约违背与情绪耗竭的中介作用[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1,29(3):562-566.
被引量:14
4
李尉.
青少年抑郁:基于网络欺负的视角[J]
.心理月刊,2023(16):234-236.
被引量:1
5
龚超.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的职业院校校园欺凌行为解析及防治[J]
.现代职业教育,2020,0(1):12-13.
6
姜继为,王佳,赵红梅.
北京地区幼儿家庭情绪教育状况及建议[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5(2):136-142.
7
徐楚清.
侵犯行为的心理学与社会学阐释[J]
.理论观察,2022(3):101-106.
8
田汉族,王超.
我国校园欺凌现象及其治理研究:回溯与展望[J]
.中国教育法制评论,2021(2):153-178.
被引量:1
9
徐明.
班集体与学生的孤独情绪[J]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9(5):75-76.
10
李莉,陈旭.
关于欺负类儿童人格特点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2):46-48.
被引量:1
1
丰怡.
工作场所中欺负行为的个体特征分析[J]
.工会博览(理论研究),2009(5):143-143.
2
安吉乡.
论佛教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J]
.黑龙江史志,2009(7X):91-92.
被引量:1
3
李杰.
朱光潜前期的人生美学[J]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3,2(2):72-75.
4
谷传华,张文新.
小学儿童欺负与人格倾向的关系[J]
.心理学报,2003,35(1):101-105.
被引量:77
5
武萌,陈洪岩,郑希付.
小学生对于欺负/被欺负问题的性别刻板印象研究[J]
.心理研究,2010,3(4):81-84.
被引量:12
6
王丽萍.
同伴关系在中小学欺负问题与自尊及心理健康间的中介效应[J]
.中国特殊教育,2012(9):71-76.
被引量:22
7
朱金玲.
黑格尔的家庭伦理思想及其现代启示[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2):30-32.
8
秦弋,时勘.
工作场所中欺负问题的研究现状[J]
.心理科学进展,2008,16(2):335-339.
被引量:21
9
赵静姝.
论西方人本主义哲学的特征及其存在意义[J]
.赤子,2015(8Z):326-327.
被引量:1
10
陈婷婷,康丽颖.
校园欺负行为干预研究的新视角[J]
.中国特殊教育,2007(7):89-92.
被引量:13
心理学动态
2001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