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无赖假定”与宪政设计
被引量:
8
"Rascal's Premise" vs Design of Constitutional Govern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认为 ,休谟在“无赖假定”基础上的宪政设计是以人性的恶为前提 ,又对人类恶予以遏制的明智选择。无赖的存在是政治生活中不可根除的顽症 ,但是合理而巧妙的制度安排却可以对此进行有效的控制。休谟设计的制度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 ,这是宪政制度拥有持久魅力的原因所在。
作者
王彩云
机构地区
济南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出处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4-128,共5页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无赖假定”
宪政
人性立场
分类号
B82-051 [哲学宗教—伦理学]
D033.3 [政治法律—政治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99
同被引文献
133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19
参考文献
10
1
路易斯·亨金著 邓正来译.《宪政·民主·对外事务》[M].三联书店,1996年版.第9页.
2
休谟 张若衡译.《休谟政治论文选》[M].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第27页.
3
休谟 王淑芹译.《道德原理探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17页.
4
休谟 关文运译.《人性论》[M].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625页.
5
休漠 关文运译.《人性论》[M].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592-593页.
6
休漠 张若衡译.《休漠政治论文选》[M].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第27、125页.
7
衫原泰雄 吕昶译.《宪法的历史——比较宪法学新论》[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22-23页.
8
伍天冀 杜红卫.《政治智慧》[M].警官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54页.
9
拉德布鲁赫 米健译.《法学导论》[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第2页.
10
刘车宁 王焱 贺卫方.《市场社会与公共秩序》[M].三联书店,1996年版.第74-75、74-75页.
共引文献
99
1
陈晓平.
功利与情感之间——评休谟的道德哲学[J]
.哲学研究,2003(2):75-80.
被引量:15
2
黄 斌.
正义辨义[J]
.探索,2002(3):60-62.
被引量:3
3
姚俭建.
信念及其机制优化的途径探讨[J]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1(5):92-96.
被引量:1
4
郭道晖.
民主的限度及其与共和、宪政的矛盾统一[J]
.法学,2002(2):3-12.
被引量:22
5
陈晓平.
“是——应该”问题及其解答[J]
.现代哲学,2002(3):92-102.
被引量:5
6
万光侠.
公平范畴的社会哲学审视[J]
.探索,2001(1):66-69.
被引量:11
7
杨依山.
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人性因素浅论[J]
.山东社会科学,2004(11):58-61.
8
张沛.
比较:作为认知基本方法的隐喻机制——兼论比较研究的“哲学基础”问题[J]
.中国比较文学,2002(1):43-55.
被引量:4
9
刘文涛,张伟.
美国对外事务与《联邦宪法》[J]
.世界历史,2001(5):20-30.
被引量:1
10
何建华.
分配正义:构建和谐社会的伦理之维[J]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5(3):44-49.
被引量:17
同被引文献
133
1
汪露.
美国的新闻监督制度[J]
.新闻界,2005(4):71-72.
被引量:4
2
郭杰.
两大法系证明标准之比较[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6,22(12):5-10.
被引量:2
3
胡图.
非法证据证明制度研究[J]
.研究生法学,2011(6):109-123.
被引量:3
4
秦策.
诉讼证明的盖然性范畴:功能与限度[J]
.金陵法律评论,2013(1):27-43.
被引量:5
5
韩云波.
论中国侠文化的基本特征——中国侠文化形态论之一[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25(1):104-110.
被引量:17
6
林欣.
“无罪推定”还是“无罪假定”?[J]
.中国社会科学,1983(3):173-179.
被引量:11
7
李龙,夏立安.
论结社自由权[J]
.法学,1997(12):6-9.
被引量:18
8
陈双阳.
中国侠文化流变试探[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36(4):81-87.
被引量:15
9
邹平学.
宪政界说[J]
.社会科学研究,1996(5):40-46.
被引量:10
10
徐贲.
冷漠和不参与[J]
.读书,1998,0(8):122-130.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8
1
李娟.
宪政思维下的政府结构建设[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0(5):148-149.
2
江国华.
我国公民非典型参与及其文化隐喻——以个案为研究视角[J]
.法商研究,2010,27(2):3-14.
被引量:15
3
郭殊.
论社会主义宪政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
.新疆社会科学,2010(4):67-71.
4
江国华.
论行政过程中的合理性推定法则——以广东乌坎事件为引线[J]
.法学评论,2013,31(3):17-28.
被引量:1
5
兰荣禄.
反腐倡廉制度设计的路径选择——“无赖假定”理论的视角[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6(7):97-101.
6
党建军.
基于证伪主义:取证合法性证明标准的反向考察[J]
.法学杂志,2014,35(12):96-110.
被引量:3
7
谭安富,高宁,胡绍元.
中国特色反腐倡廉建设的公共治理之道[J]
.廉政文化研究,2015,6(3):15-22.
8
陈洁.
论宪政的基本精神[J]
.山西青年,2016,0(6):151-151.
二级引证文献
19
1
黄娅莉.
法学专业教育引入社会热点案件刍议[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6):182-183.
被引量:1
2
江国华,余建.
人民陪审制度的发展和完善——以河南“人民陪审团”改革为线索[J]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5(6):37-41.
被引量:5
3
刘翠霞.
“公民”还是“美德”——中国语境下“公民美德”概念的适用性考察[J]
.道德与文明,2011(4):31-39.
被引量:1
4
利子平,石聚航.
刑法规范的有效性及其实现——以法人类学为视角的考察[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42(5):59-65.
被引量:13
5
周叶中,蔡武进.
论检察民主[J]
.河南社会科学,2012,20(1):24-31.
被引量:7
6
许娟.
校园文化与大学生信仰的培育[J]
.中国大学生就业,2012(6):8-13.
被引量:1
7
周叶中,蔡武进.
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新思考--现行《宪法》实施30年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回顾与展望[J]
.法学杂志,2012,33(7):1-11.
被引量:10
8
马荣春.
刑法司法公信力:从基础到进退[J]
.现代法学,2013,35(2):116-124.
被引量:7
9
马荣春.
共识刑法观:刑法公众认同的基础[J]
.东方法学,2014(5):25-41.
被引量:21
10
李娜.
试析我国行政执法中的公众参与机制[J]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4,22(4):8-11.
1
兰荣禄.
反腐倡廉制度设计的路径选择——“无赖假定”理论的视角[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6(7):97-101.
2
孟宪科.
民国宪政运动研究综述[J]
.法律文献信息与研究,2010(3):1-6.
3
杨金颖.
法治的人文精神论析[J]
.江西社会科学,2013,33(1):132-134.
被引量:2
4
史强.
论人性问题对我国死刑制度改革的意义[J]
.法制与社会,2007(4):53-54.
5
张明.
无赖假定与制度设计[J]
.民心,2014(10):54-54.
6
许嫒,闫洪刚.
浅论中国实行多党合作制度的历史必然性[J]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2):21-24.
被引量:1
7
冯学平.
实力·公正·亮剑是中国外交直面挑战的明智选择[J]
.神州,2012(17):149-150.
8
Heidi Grant Halvorson,张丽慧.
放弃也是一种明智选择(英文)[J]
.大学英语,2013(9):26-27.
9
张羽佳.
柏拉图的政治哲学及其对近代西方民主理论的影响[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6(4):20-24.
被引量:2
10
陈蓉.
论宪政精神之于我国的宪政建设[J]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0(1):64-67.
被引量:2
社会科学
2005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