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民族认同心理:美国教育改革的动力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美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特征就是民族认同心理的成功营造。民族认同心理是美国教育改革的动力源。美国教育改革的民族认同心理就是美利坚民族内心深处对教育改革的真正认识、热爱深情与高度自觉性,是对国家、教育与民族互动关系的深刻把握与积极行为。由此,营造政府主导、行业参与、全民共识的教育改革的民族认同心理,以整合我国教育改革的民族凝聚力与不竭动力势在必行。
作者
马德益
机构地区
宜春学院国际合作办
出处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4-76,共3页
Adult Education
关键词
民族认同心理
美国教育改革
动力源
分类号
G571.2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1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62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7
1
冯大鸣,赵中建.
世纪初美、英、澳国家教育战略述评[J]
.教育发展研究,2002,22(10):32-36.
被引量:16
2
张振助.
美国:人力资源第一,保持“美国第一”强国地位[J]
.教育发展研究,2003,23(2):5-8.
被引量:18
3
李茂.批判眼光中的美国基础教育[EB/OL].http://www.pep.com.cn/kecheng,2003-07-25.
4
端木义方.美国社会文化透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348-349.
5
冯大鸣,赵中建.
“9.11”后美国教育战略调整的两个标志——对美国教育部新版战略规划及布什政府决定重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评论[J]
.教育发展研究,2003,23(3):71-73.
被引量:25
6
田建国.大学:人才和文化的高地[N].中国教育报,2003—7—23(3).
7
李岚清.谈建立教育经费保障和监管机制[N].中国教育报,2003—12—13(2).
二级参考文献
11
1
U.S.DE (2001), U.S.Department of Education Styategic Plan2002-2005, http://www.ed gov/pubs/straplan2001-05/index.html
2
Harvard GSE(2002), No Child Left Behind? A Faculty Response to President Bush's Educational Bill, http://www.harvard.edu/news/features.html
3
U.S.DE (2002), U.S.Department of Education Strategic Plan2002-2007, http://www.ed.gov/pubs/straplan2002-07/index.html
4
Mary Ann Zehr (2002) Bush Decision to Rejoin UNESCO Applauded, http://www.edweek/ew/ewstory.cfm?
5
Joetta L.Saek(2000), Riley Urges U.S.to Rejoin Intemafianal Education Group, http://www.edweek/ew/ewstory.cfm?
6
Joetta L.Saek(2001), HouseAllocates Money for Rejoining UNESCO, http://www.edweek/ew/ewstory.cfm?
7
Fernando Reimers (2002), War, Education and Peace,, http://www.edweek/ew/ewstory.cfm?
8
U.S.DePatment of Education Strategic Plan 2001-2005,http://www.ed.gov/Pubstraplan2001-05/
9
Delivering Results:A Strategy ot 2006.http://www.dfes.uk/publications/re brief/
10
The Adelaide Declation on National Goals for Schooling in the Twenty-first Centrury,http://www.conection.edu.tas.gov.nationalgoals/
共引文献
62
1
闫树涛,胡燕.
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创新与人力资源开发[J]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6(3):61-64.
2
王观龙.
创业人才与创业教育[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22(8):103-105.
被引量:16
3
祝小兵.
美国"新经济"教育政策对我国的启示[J]
.成人教育,2004,24(10):78-80.
被引量:1
4
赵中建.
卓越地教,快乐地学——英国初等教育发展战略[J]
.全球教育展望,2004,33(9):64-66.
5
马德益.
论美国面向新世纪基础教育改革的危机意识[J]
.外国教育研究,2004,31(11):15-19.
被引量:7
6
孔令帅.
美国新“蓝带学校”计划述评[J]
.世界教育信息,2004,17(10):27-29.
被引量:4
7
江永红.
经济发展须靠人力资源领跑[J]
.中国国情国力,2004(12):31-33.
8
马德益,胡敏.
李岚清高教思想促进江西高教在中部崛起研究[J]
.宜春学院学报,2004,26(5):109-114.
9
伍红林.
20世纪90年代后美日高等教育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比较[J]
.江苏高教,2005(1):131-133.
被引量:13
10
熊大辉.
试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几个根本性问题[J]
.煤炭高等教育,2005,23(1):77-79.
被引量:1
1
牛立坚.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J]
.基础教育改革动态,2004(23):25-27.
2
王丽霞,刘金华,成玉莲.
高职院校行业参与“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探究[J]
.科技创新导报,2010,7(4):209-209.
被引量:6
3
朱俊花.
解读初中历史(北师版)教材的体会——以《决定美利坚民族命运的内战》文本解读为例[J]
.陕西教育(教学),2008(10):38-38.
4
刘林森.
瑞士全民崇尚“劳动光荣”[J]
.小读者,2010(5):37-37.
5
陈雪艳.
浅析美国英语与美利坚民族[J]
.文教资料,2006(22):138-139.
6
王连夫.
美国的爱国主义教育略论[J]
.思想教育研究,1994(5):43-44.
被引量:2
7
李小双,张桂春.
澳大利亚行业参与培训包开发的经验与启示[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31(11):123-124.
被引量:1
8
易杳.
全球化提速中国教育改革[J]
.瞭望,2001(33):16-25.
被引量:8
9
教育资讯[J]
.小学生(教学实践),2015,0(4):2-2.
10
丁铁.
浅析高职院校课程资源的重组[J]
.幸福生活指南(高等职业教育),2012(1):7-8.
成人教育
2005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