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发展研究》
2005年第1期41-43,共3页
Development Research
同被引文献14
-
1马波.转型:中国旅游产业发展的趋势与选择[J].旅游学刊,1999,14(6):34-38. 被引量:65
-
2邹晓明,熊国保,马杰.区域旅游合作谫论[J].江西社会科学,2004,24(11):231-234. 被引量:15
-
3覃海宁,施敏.我国区域旅游合作中的若干问题及对策分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3(3):79-81. 被引量:17
-
4李树民.区域旅游合作的行为模式与动力机制[J].旅游学刊,2005,20(3):10-10. 被引量:79
-
5薛宝琪,李永文.我国区域旅游合作进展及对中部旅游发展的启示[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6(1):72-74. 被引量:20
-
6赵飞,李新,彭华.区域旅游协作:实质、影响因素与组织模式[J].特区经济,2006(9):232-234. 被引量:10
-
7何静.区域旅游协作及政府的主导作用[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8(4):62-64. 被引量:1
-
8《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4号),http://www.gov.cn/zwgk/2009-05/14/content_1314194.htm.
-
9汪宁明:《旅游合作与区域创新》,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
10薛莹.对区域旅游合作研究中几个基本问题的认识[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2(2):26-29. 被引量:142
二级引证文献5
-
1余美珠,陈小龙,袁书琪.“泰宁模式”解析及其对三明市旅游发展的启示[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6):1-4. 被引量:3
-
2唐飞,杨晓霞.国内无障碍旅游研究综述[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3):6-11. 被引量:6
-
3邹光勇.中国区域旅游合作障碍的成因及政府协调机制研究[J].旅游论坛,2015,8(1):1-6. 被引量:7
-
4柯彬彬,张镒.海峡西岸遗产廊道构建意义及谋略[J].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6,37(1):170-176. 被引量:3
-
5郭灿灿,谢洪忠,洪媛媛.昆明—东盟旅游城市联盟构建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4(1X):126-126.
-
1报刊集锦[J].价格月刊,1984(10):38-39.
-
2王敏逸,赵瑞琪.井冈山下奋进歌:吉安地区汽运总公司改进发展纪实[J].江西交通,2000(4):24-24.
-
3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一个客观的存在[J].发展研究,2007,24(8):1-1.
-
4汪德信.上饶地区供销社帮助贫困地区发展商品生产[J].老区建设,1989(5):22-22.
-
5倪忠民.上饶走上特色经济路[J].经济工作通讯,1998(2):36-36.
-
6王伟年.吉安地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探讨[J].吉安师专学报,1998,19(1):90-94.
-
7方字慕.潜力巨大任纵横[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1999(3):5-5.
-
8各县(市)物价业务统计报表报出情况[J].价格月刊,1983(12):10-10.
-
9朱福宝,张继明.大京九与吉安地区的粮食流通[J].综合运输,1999,21(8):37-38.
-
10左俊.吉安地区航运现状及优化措施[J].水运科技情报,1989(2):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