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神之原型——社与社神的形成和发展
被引量:6
The Archetype of the Gnom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acrificial Altar and God of the Land
出处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7-130,共4页
NingXia Social Sciences
共引文献37
-
1唐际根.中商文化研究[J].考古学报,1999(4):393-420. 被引量:77
-
2黄展岳.我国古代的人殉和人牲——从人殉、人牲看孔丘“克己复礼”的反动性[J].考古,1974(3):153-163. 被引量:6
-
3黄展岳.中国古代的人牲人殉问题[J].考古,1987(2):159-168. 被引量:18
-
4叶万松,余扶危.中原地区西周陶器的初步研究[J].考古,1986(12):1104-1111. 被引量:8
-
5林留根,施玉平.湖熟文化族属研究[J].东南文化,1990(5):347-351. 被引量:4
-
6施玉平.试论勾吴族的猎首习俗[J].东南文化,1988(5):102-107. 被引量:2
-
7高江涛,谢肃.从卜辞看洹北商城一号宫殿的性质[J].中原文物,2004(5):20-25. 被引量:9
-
8刘延常.珍珠门文化初探[J].华夏考古,2001(4):94-105. 被引量:24
-
9陈朝云.夏商周中原文明对淮河流域古代社会文明化进程的影响[J].文史哲,2005(6):48-53. 被引量:8
-
10杨育彬,孙广清.淮河流域古文化与中华文明[J].东岳论丛,2006,27(2):49-53. 被引量:14
同被引文献40
-
1张开焱.泥土的神圣与卑污──三则人类起源神话文化内涵之比较[J].外国文学研究,2001,23(3):92-98. 被引量:15
-
2胡壮麟.语言·认知·隐喻[J].现代外语,1997,20(4). 被引量:348
-
3王恒杰.南沙群岛考古调查[J].考古,1997(9):64-70. 被引量:5
-
4朱天顺.妈祖信仰的起源及其在宋代的传播[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36(2):102-108. 被引量:37
-
5潘国英.南方民间的土地神信仰[J].东南文化,1998(4):62-66. 被引量:4
-
6杨琳.社神的源流[J].文献,1998(1):209-220. 被引量:2
-
7广东省西沙群岛文物调查简报[J].文物,1974(10):1-29. 被引量:23
-
8何纪生.谈西沙群岛古庙遗址[J].文物,1976(9):28-30. 被引量:14
-
9王恒杰.西沙群岛的考古调查[J].考古,1992(9):769-777. 被引量:21
-
10张星德.红山文化女神像与史前宗教中的土地神[J].社会科学辑刊,1996(2):98-100. 被引量:7
引证文献6
-
1宋永忠.社神信仰与乡村秩序——以广西博白坡头客家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14,35(3):89-92. 被引量:1
-
2张欢.当代长篇小说中农村信仰空间的流变——以《创业史》《平凡的世界》《湖光山色》为考察中心[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39(2):95-100. 被引量:1
-
3梁娟美.粤港澳大湾区土地崇拜及其价值[J].文化遗产,2019(6):102-109. 被引量:6
-
4张朔人.帆船时代海南渔民西、南沙岛礁信俗研究[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39(2):172-182. 被引量:2
-
5罗远玲.论粤西年例的起源与形成——从时空维度构建的角度谈起[J].河池学院学报,2021,41(5):38-42.
-
6兰扬洋.扎根于土地的中国人——“大地是万物的母亲”概念隐喻分析[J].今古文创,2023(31):119-121.
二级引证文献10
-
1温英燕.广西博白客家木偶戏服装的色彩个性[J].艺术评论,2016(4):138-140.
-
2林继富,谭萌.反思、自省与朝向生活——2019年中国民俗学[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20,12(2):115-132. 被引量:2
-
3冯泽华.粤港澳大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行政资助机制建构[J].文化遗产,2020(2):11-18. 被引量:10
-
4梁娟美.粤港澳地区的“社”文化与国家认同研究[J].文化遗产,2021(3):10-17. 被引量:5
-
5梁娟美.汉源民俗艺术与文化外交——印尼布袋戏在地重构及其启示[J].广西民族研究,2021(2):97-104. 被引量:2
-
6王璐艳.中国古代社木文化发微[J].建筑与文化,2022(7):234-236.
-
7王科州,吴晓棠.试析《平凡的世界》中的文化差异[J].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22(12):137-139.
-
8汪荣,胡琦霖.南海民俗类非遗的保护现状与发展路径——以海南祭祀兄弟公出海仪式为例[J].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2023,30(3):31-38. 被引量:1
-
9朱雅妮,冯泽华.粤港澳大湾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协同保护[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3,57(9):36-44. 被引量:4
-
10张若城.晚清中日东沙岛交涉案件中民间证据的作用[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56(2):25-33.
-
1李有爱.领导者要练好“听功”[J].党政论坛,1994(12):34-34.
-
2朱德普.傣族原始土地崇拜和古代汉族社神比较[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19(2):15-19. 被引量:3
-
3马莎莎(编译).超自然能力[J].中华少年.DK百科.儿童版,2011(5):30-31.
-
4周大鸣.庙、社结合与中国乡村社会整合[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19-25. 被引量:13
-
5宁可.述“社邑”[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1):12-24. 被引量:68
-
6莫浅川.我和衰神恋爱了[J].武侠故事,2017,0(15):64-69.
-
7春秋战国时期的儒法斗争[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74(3):66-69.
-
8史继忠.中国南方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J].贵州民族研究,1991,11(1):103-113. 被引量:1
-
9李妤.过达观的生活[J].现代交际,1996(3):57-57.
-
10康英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试析——兼论社会主义法的阶级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5(2):16-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