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煤炭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0-21,共2页
Coal Economic Research
同被引文献305
-
1韩荡.转变规划建设思路 破解紧约束条件下的可持续发展困局[J].特区经济,2006(8):29-33. 被引量:1
-
2王立猛,何康林.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关系分析[J].生态经济(学术版),2007(1):104-107. 被引量:7
-
3马维野.中国能源安全的若干问题[J].经贸导刊,2001(9):55-57. 被引量:5
-
4陈文颖,高鹏飞,何建坤.二氧化碳减排对中国未来GDP增长的影响[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4(6):744-747. 被引量:87
-
5王连喜.城市化的历史必然性与我国城市化道路的选择[J].探求,2005(6):37-42. 被引量:5
-
6张明慧,李永峰.论我国能源与经济增长关系[J].工业技术经济,2004,23(4):77-80. 被引量:72
-
7吴增茂,杜文艳,佟颖.关于日本城市环境保护的几点思考[J].环境科学动态,2004(2):23-25. 被引量:7
-
8蒋金荷.提高能源效率与经济结构调整的策略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21(10):16-23. 被引量:130
-
9张军,吴桂英,张吉鹏.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J].经济研究,2004,39(10):35-44. 被引量:5778
-
10王华.建筑节能亟待解决八个问题[J].建筑,2004(9):71-72. 被引量:3
引证文献35
-
1宋凤轩,李楠.河北省能源消费与GDP增长的相关性实证分析[J].统计与管理,2011(1):65-67. 被引量:5
-
2宋雪峰.试析中国当前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的现状与对策[J].经济视野,2013(8). 被引量:1
-
3沈清基.可再生能源与城市可持续发展[J].城市规划,2006,30(7):9-15. 被引量:21
-
4钟健平.国家经济结构安全:我国能源安全的脆弱性分析[J].学术研究,2006(9):43-47. 被引量:5
-
5刘朝明,曾胜,刘博.我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模型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06,20(11):29-34. 被引量:29
-
6王丽敏.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J].能源技术与管理,2008,33(1):110-112. 被引量:13
-
7杨文培,朱红涛.浙江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能源节约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设计[J].工业技术经济,2008,27(2):91-95. 被引量:2
-
8国涓,车淑琴.我国区域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基于面板单位根检验与协整检验的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7):77-82. 被引量:3
-
9常中甫.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08(15):107-108. 被引量:8
-
10匡爱民.广西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因果分析[J].企业经济,2008,27(10):107-109. 被引量:14
二级引证文献194
-
1李京生.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城市规划议题[J].城市发展研究,2008,15(S1):226-230.
-
2董梅,闫晓萍.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长期和短期影响效应——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的再检验[J].兰州商学院学报,2012,28(6):36-42. 被引量:2
-
3高赟,郭如良.江西能源消费结构与经济发展的灰色关联分析——基于低碳经济的视角[J].生态经济(学术版),2011(2):90-92. 被引量:5
-
4万寿义,杨景海.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基于辽宁省时间序列数据[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3,10(3):9-16. 被引量:4
-
5胡江霞,罗玉龙,郑宏伟.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分析——基于重庆的数据[J].教育学术月刊,2013(10):72-75. 被引量:5
-
6吴小翠,周兵兵,朱继业.我国中部地区能源消费省域差异的多层次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S2):357-361. 被引量:10
-
7范广忠.可再生能源技术在住宅项目应用中的经济效益分析[J].建筑经济,2007,28(S1):208-211. 被引量:1
-
8霍达,李芸珊,王建东.能源价格与国民经济成长[J].中国软科学,2009(S1):52-56.
-
9万小军,李小庆.河南省非煤矿山行业发展状况研究[J].采矿技术,2013,13(5):59-61.
-
10张权.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基于安徽省的实证研究[J].消费导刊,2008,0(15):51-51.
-
1舒克龙.西部大开发的内在动力源泉探析[J].四川财政,2001(7):40-41.
-
2孙尧.科技必须成为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动力源泉[J].活力,2003(11):20-21.
-
3网络时代 动力源泉[J].互联网周刊,2001(4):37-43.
-
4徐跃平.新一轮创业创新的着力点[J].浙江经济,2008(15):54-54.
-
5邓大才.减负:农民增收的基本前提[J].中国统计,2003(4):22-23.
-
6贾国强.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 加快农民增收步伐[J].中国农业综合开发,2006(12):25-25.
-
7蒙志光.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本前提[J].柳钢科技,1998(1):62-64.
-
8王冠雄,王洪珉,张茵.健全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5):3-4. 被引量:2
-
9陆容安.高技术与传统产业关系探讨[J].科学学研究,1996,14(2):28-32. 被引量:3
-
10戚建永.河南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探讨[J].中国经贸,2014,0(14):45-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