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凯塞公司的焦炉加热控制计算机(COHC)系统
被引量:4
出处
《燃料与化工》
1989年第5期11-15,共5页
Fuel & Chemical Processes
同被引文献60
-
1程长锋,周易,王远厚,吴力平.焦炉燃烧温度控制系统[J].冶金自动化,1993,17(3):24-27. 被引量:8
-
2鲍立威,何敏,申志强.大型焦炉计算机优化控制系统[J].冶金自动化,1994,18(1):21-25. 被引量:8
-
3高宪文,刘浩,赵亚平.模糊复合控制方法在焦炉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控制与决策,2005,20(4):434-438. 被引量:19
-
4姜玉山,严文福,王育红,宁方青.焦炉加热优化串级控制方案的研究与应用[J].山东冶金,2005,27(2):25-27. 被引量:5
-
5鲍立威,何敏,申志强.焦炉火道平均温度的优化控制[J].燃料与化工,1995,26(1):23-27. 被引量:2
-
6姜政权.宝钢三期炼焦新技术[J].宝钢技术,1997(1):19-20. 被引量:1
-
7李永平.焦炉集气管压力计算机控制系统[J].自动化与仪表,1997,12(1):27-29. 被引量:2
-
8黄奇帆.焦炉加热微型机最优控制系统[J].炼焦化学,1984,18(270).
-
9姚昭章.炼焦学[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7..
-
10Jun Sadaki, et al. Automatic coking control system. Second IEEE Conference on Control Applications, 1993:531-537.
引证文献4
-
1王学武,顾幸生.焦炉加热过程智能控制综述[J].自动化仪表,2005,26(2):1-4. 被引量:5
-
2吴敏,刘永霞,曹卫华,雷琪.焦炉加热燃烧过程智能优化控制系统的研究及应用(上)[J].冶金自动化,2006,30(5):25-28. 被引量:8
-
3许胜利,陈峰.焦炉加热控制的建模与优化[J].宝钢技术,2008,1(6):29-33.
-
4吴宏博,朱宏祥,王新立,高婷,李芳,骆光强,温治.焦炉加热过程计算机控制的现状与发展[J].冶金自动化,2000,24(6):6-10. 被引量:31
二级引证文献40
-
1温治,陈东,霍芳,朱宏祥,程乐意,支晓明,沈元林,张永庆.焦炉直行温度和火落时间双反馈控制策略及其在宝钢三期焦炉上的应用[J].冶金自动化,2003,27(z1):198-202.
-
2刘升,杨峰,严文福,孟海玲.焦炉加热优化串级控制系统在大容积焦炉上的研究及应用[J].化工进展,2011,30(S1):694-698. 被引量:2
-
3王学武,谭得健.焦饼温度的软测量模型建立[J].工矿自动化,2004,30(6):9-12.
-
4高宪文,刘浩,赵亚平.模糊复合控制方法在焦炉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控制与决策,2005,20(4):434-438. 被引量:19
-
5何艳丽,吴敏,曹卫华,雷琪.焦炉火道温度的模糊专家控制策略及其应用[J].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2005,35(3):13-16. 被引量:2
-
6高宪文,张昊,蔡晓燕.智能控制方法在焦炉控制中的应用[J].控制与决策,2005,20(8):909-912. 被引量:7
-
7李维来,董恩华,高立民.焦炉炉墙温度分布的光纤测量技术[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5,27(5):291-294.
-
8高宪文,蔡晓燕.基于PID控制的遗传神经网络在焦炉温度控制中的应用研究[J].信息与控制,2005,34(6):709-713. 被引量:6
-
9高宪文,赵亚平.焦炉模糊免疫自适应PID控制的应用研究[J].控制与决策,2005,20(12):1346-1349. 被引量:28
-
10蒋佩汪,赖旭芝,曹卫华,雷琪.火道目标温度优化设定模型研究及其应用[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6,14(1):58-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