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对物理学科发展及人才培养的战略思考
被引量:
7
A Strategic View of the Development and Talent Cultivation in Physi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深入阐述了物理学科的发展与其对人才培养的作用,简要反思了国际物理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尤其是对我国物理人才培养规格与模式和物理教学改革的诸多方面,进行了分析、比较与理论探讨.
作者
李师群
机构地区
清华大学物理学院 北京
出处
《高等理科教育》
CSSCI
2004年第6期1-7,共7页
Higher Education of Sciences
关键词
物理学科
人才培养
作用
规格
分类号
O4-4 [理学—物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0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20
1
黄曙江,郑飞跃,徐经梅.
应用物理专业实验特色和教学的研究[J]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2):61-64.
被引量:12
2
张晓燕.
高校院系教师教学档案管理初探[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9(5):132-135.
被引量:7
3
王心芬,张秀荣.
应用物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3):97-100.
被引量:14
4
包建华.
提高《单片机原理》课程设计效果的实施办法[J]
.科技信息,2007(18):151-151.
被引量:1
5
汪建军.
加强技能培养的实验教学模式构建[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7):106-108.
被引量:14
6
第23届国际纯粹物理和应用物理联合会(IUPAP)代表大会通过决议五--物理学对社会的重要性[J].大学物理,1999,18(7):40.
7
朱高峰.
创新人才与工程教育改革[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55(6):3-7.
被引量:63
8
陆小华,熊光晶,陈珠琳.
设计导向的工程教育改革理念[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55(6):83-87.
被引量:74
9
白波,张应强.
高等教育大众化与高校多样化人才培养[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26(1):152-154.
被引量:13
10
魏兆胜.
准确定位 不断提高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J]
.中国高等教育,2008(6):20-22.
被引量:10
引证文献
7
1
周红霞,张晓燕.
高校院系教学档案的整理模式研究[J]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0(1):82-83.
2
彭月祥,王丽.
应用物理专业实践教学方法的探索[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12):125-127.
3
彭月祥,康华,王丽.
面向项目的创新实践训练方法[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7):50-52.
被引量:10
4
梅掌荣.
面向区域的光电子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33(2):121-124.
5
宁可庆,鲍嘉明,孙海燕,张晓波,魏淑华.
以专业理论为基础的大学生工程训练探索[J]
.电子世界,2014(10):218-219.
6
马金英,阎占元.
对物理学科发展及人才培养的思考[J]
.科教文汇,2014(24):52-53.
被引量:1
7
王林香.
对新疆师大物理专业“十三五”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J]
.教育教学论坛,2017(5):14-15.
二级引证文献
11
1
陈玉华,柯黎明.
基于“异种材料焊接性”项目驱动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
.黑河教育,2012(6):35-35.
2
王丽,陈江博,苏雪琼,包传辰,彭月祥.
科研融入实践教学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8):112-114.
被引量:31
3
梁焱,于兆勤.
技术学习网站在工程训练中的定位与作用[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1):74-76.
被引量:2
4
王丽,周玲,尹丽丹,何慧梅,胡曙阳,陈江博,彭月祥.
创新型实践教学在大学生能力培养中的作用[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3):143-146.
被引量:35
5
宾辰忠,杜洋,黄建华.
“卓越计划”课程改革中校企合作新模式探索[J]
.信息通信,2013,26(4):167-168.
被引量:2
6
张志明,陈松茂,陈毓莉,李宇玲.
初探竞赛型工程训练项目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
.实验室科学,2014,17(2):148-151.
被引量:4
7
龚华平,徐苏楠,王育红,张艳,沈为民.
光电专业综合性实践课程的教学模式探索[J]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5,37(5):113-114.
被引量:5
8
陈洁,刘为浒,蔡斌华,吴震.
开放实验室 促进大学生自主实践活动探讨[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10):257-259.
被引量:10
9
王林香.
对新疆师大物理专业“十三五”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J]
.教育教学论坛,2017(5):14-15.
10
张禹,王义朋,肖珺,李红.
基于教赛融合模式的《大学生焊接创新实践》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
.金属加工(热加工),2024(7):69-71.
1
邓新元.
A.关于“通讯”的讨论[J]
.国际物理教育通讯,1993(12):23-23.
2
叶善专,吴宗汉.
生机盎然的国际物理教育学术交流[J]
.国际学术动态,2002(3):8-8.
3
信息反馈[J]
.国际物理教育通讯,1995(15):44-45.
4
刘鸿夫.
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方法初探[J]
.新课程学习(中),2014,0(4):6-7.
5
李守泽.
当前形势下初中物理教学策略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2014(7):169-169.
6
张向荣.
使物理学习回归生活,帮助学生保持对物理学科的兴趣[J]
.科教文汇,2008(20):146-146.
7
李川勇,许文胜,郑宝金,季纳新.
深化教学改革,切实提高物理人才培养质量[J]
.高等理科教育,2006(1):114-117.
被引量:3
8
林君为.
评介《打破物理教育危机的新课程方案》[J]
.国际物理教育通讯,1995(15):20-23.
9
翁艳琴.
让“自主”之花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如期绽放[J]
.新课程导学(中旬刊),2016,0(8):92-93.
10
赵海明,任东涌,李长军.
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20(6):19-20.
高等理科教育
2004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