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广西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探讨
被引量: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针对广西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现状和广西林业经济发展水平,从森林资源、森林生态、经济及社会效益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套广西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效果评价的指标体系,旨在为广西退耕还林工程的全面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
钟石强
机构地区
永福县林业局
出处
《林业调查规划》
2004年第B05期119-120,共2页
Forest Inventory and Planning
关键词
退耕还林工程
广西林业
评价指标体系
实施效果
经济发展水平
森林资源
建设现状
森林生态
角度
分类号
S718 [农业科学—林学]
F326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39
引证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110
参考文献
1
1
张祥.
绵阳市退耕还林的探讨[J]
.四川林勘设计,2001(1):20-22.
被引量:2
共引文献
1
1
鲁绍伟,李帅英,王玉华,乔慧杰,周建宇.
秦皇岛市退耕还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
.河北林果研究,2003,18(2):140-144.
同被引文献
139
1
皇甫祯富,成格尔,国润才,李兰花.
西北地区退耕还林(草)生态工程综合效益分析——以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为例[J]
.内蒙古林业科技,2003,29(S1):53-55.
被引量:10
2
米锋,吴卫红,陈健.
引入后评价机制加强政府投资林业生态工程的监管[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1):80-84.
被引量:2
3
傅金龙.
层次分析法在综合评分中的应用[J]
.农业技术经济,1987(5):6-8.
被引量:13
4
常纪文.
中国的森林立法及其文化背景[J]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9(2):24-37.
被引量:3
5
李蕾,刘黎明,谢花林.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土壤保持效益及其生态经济价值评估——以固原市原州区为例[J]
.水土保持学报,2004,18(1):161-163.
被引量:63
6
龚伟,胡庭兴,宫渊波,张健.
退耕还林中林草模式效益评价与物种的选择与配置[J]
.四川林勘设计,2004(3):1-7.
被引量:18
7
古丽努尔.沙布尔哈孜,尹林克,热合木都拉.阿地拉.
塔里木河中下游退耕还林还草综合生态效益评价研究[J]
.水土保持学报,2004,18(5):80-83.
被引量:38
8
周映梅.
退耕还林(草)工程效益监测与评估技术[J]
.草业科学,2005,22(1):12-14.
被引量:7
9
叶永钢.
建立林业重点工程投资绩效管理与评价体系的思考[J]
.林业财务与会计,2005(2):16-17.
被引量:6
10
孙立达,孙保平,李中魁.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动态监测与效益评价研究进展[J]
.水土保持学报,1993,7(4):84-96.
被引量:22
引证文献
12
1
孔忠东,徐程扬,杜纪山.
退耕还林工程效益评价研究综述[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07,22(6):165-168.
被引量:28
2
王晓光,王珠娜,余雪标,史玉虎,潘磊,唐章国.
退耕还林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防护林科技,2006,19(6):51-53.
被引量:25
3
王珠娜,潘磊,余雪标,史玉虎.
退耕还林生态效益评价研究进展[J]
.西南林学院学报,2007,27(1):91-96.
被引量:27
4
吴旭实,彭道黎.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监测技术体系初探[J]
.林业调查规划,2009,34(1):108-111.
被引量:2
5
姚清亮,仝小碗,赵海祥.
退耕还林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河北林果研究,2009,24(2):161-164.
被引量:5
6
韩笑,刘俊昌,陈文汇.
防护林工程社会效益监测评价体系初探[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24):20-21.
被引量:3
7
杜丽.
退耕还林工程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研究[J]
.商情,2013(47):272-274.
8
党普兴.
林业生态工程综合后评价指标体系与定量评价方法研究——以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四期工程第一阶段为例[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4,29(1):244-252.
被引量:16
9
余林,曾伟,熊振宇,肖复明.
退耕雷竹林水土保持功能综合评价研究[J]
.农学学报,2014,4(2):68-71.
10
廖友香,李旻.
宣汉县退耕还林工程绩效审计评价体系探索[J]
.四川林勘设计,2014(2):64-6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10
1
李海彬,黄东,徐灿波,梁汝豪.
西江输沙量特性变化及趋势分析[J]
.泥沙研究,2020,45(1):52-58.
被引量:4
2
姚文秀,王继军,夏自兰.
基于退耕还林工程下的农业产业-资源耦合响应——以吴起县为例[J]
.生态经济(学术版),2012(1):112-115.
被引量:2
3
曹延武.
南泥湾林区退耕还林(草)现状分析[J]
.陕西林业科技,2009,33(6):66-69.
被引量:1
4
王珠娜,潘磊,余雪标,史玉虎.
退耕还林生态效益评价研究进展[J]
.西南林学院学报,2007,27(1):91-96.
被引量:27
5
张晓珊,于曙明,龙秀琴,周红,杨承荣.
退耕还林集约经营模式水土保持效益研究[J]
.林业科技开发,2008,22(1):30-32.
被引量:9
6
佟长福,郭克贞,赵淑银,丁邵宇,王香莲,周慧.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牧区节水灌溉示范工程生态效益评价[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8,26(2):139-143.
被引量:6
7
马旭彦,陈方,李雪东.
我国退耕还林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其建议[J]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08,31(4):1-3.
被引量:5
8
贾晓娟,常庆瑞,薛阿亮,蔚霖,王德彩.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退耕还林生态效应评价[J]
.水土保持通报,2008,28(3):182-185.
被引量:40
9
陈秀兰,何勇,张丹丹,曾维忠.
中国森林生态恢复与重建生态效益评价研究进展[J]
.林业经济问题,2008,28(3):192-196.
被引量:8
10
杜英,杨改河,刘志超,冯永忠.
黄土丘陵区退耕还林(草)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分析--以安塞县为例[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8,26(5):189-196.
被引量:5
1
陈燕飞.
浅谈安定区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效果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J]
.定西科技,2009(1):27-28.
被引量:1
2
郭宏杰.
建立全省天保工程监测体系可行性分析[J]
.陕西林业,2004(6):14-15.
被引量:1
3
杨智勇,陈毓.
建立项目法施工运行机制,加强质量管理争创优质工程[J]
.铁法科技,1998(1):56-57.
4
张霞.
平原县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探讨[J]
.山东水利,2015(6):44-45.
被引量:1
5
李佰文.
桂东县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防护林科技,2004,17(1):49-50.
6
赵家全.
大理州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成效分析[J]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12,31(2):7-9.
被引量:2
7
兰代萍,刘小兵.
峨眉山市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成效分析[J]
.现代农业科技,2014(9):219-220.
8
张学梅,沈惠芳,马有国.
乐都县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J]
.防护林科技,2003,16(2):46-46.
9
李福军,马春滨.
关于佳木斯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现状的调查[J]
.黑龙江金融,2011(4):63-65.
10
哈元辰.
探析当前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
.福建农业,2015(8).
被引量:12
林业调查规划
2004年 第B0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