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02年第3期93-97,共5页
Journal of Nanjing Arts Institute:Fine Arts & Design
同被引文献86
-
1陈馨.陶瓷修复技术之锯钉补瓷技术的起源发展及其相关[J].文博,2006(3):49-58. 被引量:17
-
2王茜,白京兰,夏晨茹.西部少数民族口传与非物质文化传承及发展的几点思考[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4(3):137-140. 被引量:14
-
3方李莉.正在逝去的手艺——洛川县栖凤镇谷咀村考察[J].民族艺术,2003(1):85-95. 被引量:10
-
4杨福泉.正在消失的手上的文化[J].人与生物圈,2005(1):71-71. 被引量:3
-
5张明生.山西民俗博物馆与民间手工艺[J].文物世界,2004(6):62-62. 被引量:4
-
6陆琼.博物馆与传承和保护传统手工艺[J].中国博物馆,2003(1):56-62. 被引量:5
-
7方李莉.论工艺美术的原生性与再生性[J].民族艺术,2002(1):159-167. 被引量:22
-
8梅映雪.传统工艺造物文化基本范畴述评——传统工艺美学思想体系的再思考[J].美术观察,2002(12):53-55. 被引量:18
-
9邱泽奇.衍生于传统的文化:以蜡染为例[J].文艺研究,2005(4):102-111. 被引量:8
-
10黄柏权,游红波.土家族织锦的发展演变及其现代启示[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3(2):8-13. 被引量:17
引证文献21
-
1龚建培.传统手工艺在现代的蜕变与再生——兼论传统手工印染现状与发展的几个问题[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06(4):127-130. 被引量:24
-
2袁东升.近20年来中国民族民间传统手工艺研究述评[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7(5):62-67. 被引量:9
-
3闫玉,彭兆荣.传统手工艺文化的现代表述——以黔东南苗族银饰锻制手工艺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11,31(3):72-77. 被引量:19
-
4郑凌.手工技艺视角下云南甲马图像语言解析[J].装饰,2012(8):116-117. 被引量:1
-
5冯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现状与异化趋势——以贵州三都县水族马尾绣为例[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2(17):208-208. 被引量:2
-
6李巧云.湘西民族织绣的传承创新在民族服饰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艺术教育,2015(6):174-175.
-
7李巧云.民族地区高职艺术专业教学传承创新民族技艺的研究[J].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2015,0(15):278-279.
-
8李姝仪.传统工艺美术的新价值[J].中国培训,2016(2):159-159. 被引量:2
-
9沈蔚.青花瓷在现代陈设设计教学中的运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6(22):96-97.
-
10刘方靓,张耀龙.金属材料在漆画中的应用[J].世界有色金属,2017,42(2):246-247.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70
-
1张娟,张晓松.贵州民族手工艺旅游商品品牌建设与产业化发展研究[J].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9(1):1-5. 被引量:13
-
2奚燕锋.南通蓝印花布的传承、保护和发展及其文化属性[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9(4):125-130. 被引量:3
-
3许凡,阳献东,徐青青,李湘树.现代湘绣发展的抉择和对策[J].纺织学报,2011,32(4):112-117. 被引量:26
-
4张璇玥.扬州传统手工艺品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J].中国西部科技,2011,10(16):67-68. 被引量:3
-
5韩维生,张书宝,王宏斌,赵明磊.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木作及其保护[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2,27(4):209-212. 被引量:8
-
6徐蔚.“手工印染”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12):131-134. 被引量:4
-
7漆亚莉.创意产业视域下广西民族手工艺的发展研究[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25(1):57-61. 被引量:10
-
8王焱.论湘绣文化产业的新发展[J].美与时代(创意)(上),2013(9):31-33. 被引量:3
-
9郑艳姬.传统手工技艺的文化生态内涵分析——以云南“乌铜走银”技艺为例[J].民族艺术研究,2013,26(6):150-156. 被引量:5
-
10袁东升.民族地区传统手工技艺的现代转型研究——以武陵地区土家族木匠工艺为例[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4(2):125-130. 被引量:4
-
1邬烈炎.从传统到现代手工艺的现代演化与形态呈现[J].设计艺术,2002(1):65-66. 被引量:2
-
2韦韦道来,柴之澄.追忆那风一样的日子[J].家居主张,2012(8):28-31.
-
3胡伟飞.装饰的轮回——从“装饰艺术”运动到后现代主义设计[J].中国人文科学,2003,1(2):87-88.
-
4胡伟飞.从装饰艺术运动到后现代主义设计[J].艺术探索,2008,22(2):41-41. 被引量:5
-
5马坷.论装饰艺术运动的设计风格[J].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2000,20(2):92-95. 被引量:5
-
6周志.美国装饰艺术运动作品选[J].装饰,2004(9):60-63.
-
7吴小勉.设计的主要发展历程及其对当代的启示[J].美与时代(创意)(上),2013(8):20-22.
-
8刘慧.浅谈装饰艺术运动对现代室内设计的影响[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10(9):69-69.
-
9周小瓯.20世纪20、30年代“装饰艺术”运动对中国书籍装帧设计的影响[J].艺术百家,2006,22(5):67-69. 被引量:7
-
10关聪龄.“装饰艺术”运动对中国书籍装帧设计的影响[J].才智,2011,0(2):166-166.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