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松梢象甲幼虫化学防治技术研究
被引量:
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松梢象甲是为害樟子松、红松枝梢的主要害虫之一。经2年林间防治试验表明,25%杀虫双水剂1:100倍液喷雾和40%氧化乐果乳油1:5倍液剥皮除干防治1~2龄幼虫效果较好,且成本低。
作者
纪玉和
黄金生
徐庆新
机构地区
长春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白石山林业局林科所
出处
《林业科技通讯》
1993年第3期25-26,共2页
Fores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关键词
松梢象甲
幼虫
药剂防治
杀虫双
分类号
S763.380.6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7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37
1
赵延广,郭荫丛,蔡艳泉,尹远帮.
松梢象甲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的研究[J]
.林业勘查设计,2007(2):37-38.
被引量:6
2
孟宪成,胡大洲,聂维良.
红松人工林松梢象甲防治技术初探[J]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22(3):40-40.
被引量:2
3
潘学仁,隋超,李玉莲,贾天和,王会军.
红松针锈病病原菌种与专化型的研究[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3,21(6):31-38.
被引量:6
4
吴小芹.
我国松树主要针叶病害发生概况及其防治[J]
.森林病虫通讯,1993,12(1):37-41.
被引量:5
5
田丰,毕湘虹,申国涛,张延民,李文宝,陶林.
红松叶球蚜的捕食性天敌及其消长的研究[J]
.林业科技,1995,20(1):19-21.
被引量:1
6
武兰义,王学文,于中华,周强,李委.
辽宁省红松人工林4种主要害虫及生态治理策略[J]
.辽宁林业科技,2006(4):21-24.
被引量:2
7
方三阳.红松林害虫种类、生态类群以及防治策略探讨[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86(02):66-74.
8
马克平,叶万辉,于顺利,马克明,王巍,关文彬.
北京东灵山地区植物群落多样性研究Ⅷ.群落组成随海拔梯度的变化[J]
.生态学报,1997,17(6):593-600.
被引量:63
9
许铁军,林国伦,张连宇.
松梢象甲幼虫龄数及发育历期的研究[J]
.林业科技,2008,33(6):30-32.
被引量:3
10
张鹏,倪鸣,许铁军,高丽敏.
松梢象甲寄生性天敌的调查与助迁[J]
.林业科技,2009,34(1):28-29.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3
1
冷洪彬.
红松人工果林松梢象甲防治技术的探讨[J]
.林业勘查设计,2013(1):68-69.
被引量:2
2
王文帆,迟德富,梁素钰,李琳,田松岩,刘延坤.
阔叶红松混交林立地因子和林分因子对松梢象甲发生及危害的影响[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2(4):393-397.
被引量:3
3
胡明霞.
辽宁地区红松病虫害发生特征及防治措施[J]
.辽宁林业科技,2022(4):61-64.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7
1
李婷,苏杰,许照强,李兴龙,韩国栋,张建萍.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梭梭林象甲科昆虫分布及其动态研究[J]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5(2):201-206.
被引量:3
2
高源.
化学防治对油松林地养分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J]
.防护林科技,2017,30(7):68-69.
被引量:4
3
郭韶鑫,程珂,冯志培,于东立,陈锐,杨喜田.
栓皮栎林分食叶害虫危害程度的立地影响因子分析[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23,57(1):73-80.
被引量:1
4
王淑惠,陈丽英,路兆军,苗杰,赵莹,王连红,孙晓慧,李保进.
烟台地区松材线虫病死树林间分布规律研究[J]
.山东林业科技,2023,53(3):64-68.
被引量:2
5
张鑫,王清泉.
红松果材兼用林苗木培育技术应用分析[J]
.林业勘查设计,2024,53(2):9-12.
6
赫俊阳.
红松繁育与经营管理技术研究进展[J]
.农业与技术,2024,44(19):63-65.
7
刘鹏,王化鹏,李奎伟.
红松松梢象防治中S型α-蒎烯和R型α-蒎烯的联合应用分析[J]
.特种经济动植物,2025,28(1):1-3.
1
孟宪成,胡大洲,聂维良.
红松人工林松梢象甲防治技术初探[J]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22(3):40-40.
被引量:2
2
刘益康.
松梢象甲的综合防治[J]
.林业月报,1990(2):9-9.
3
赵延广,郭荫丛,蔡艳泉,尹远帮.
松梢象甲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的研究[J]
.林业勘查设计,2007(2):37-38.
被引量:6
4
杨柏林,倪柏春,吴亚忠,倪薇.
红松松梢象甲危害等级预测预报与防治技术[J]
.林业勘查设计,2013(4):65-67.
被引量:3
5
陈秀玉,刘树森.
应用40%氧化乐果乳油防治松梢象甲[J]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8,21(1):32-33.
被引量:1
6
王茜.
5种无公害农药对松梢象甲的林间防治效果试验[J]
.中国林副特产,2015(3):20-21.
被引量:2
7
薛长坤,李艳飞,聂维良,张海涛,张静.
松梢象甲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J]
.林业科技,2000,25(2):27-28.
被引量:11
8
张鹏,倪鸣,许铁军,高丽敏.
松梢象甲寄生性天敌的调查与助迁[J]
.林业科技,2009,34(1):28-29.
被引量:1
9
许铁军,林国伦,张连宇.
松梢象甲幼虫龄数及发育历期的研究[J]
.林业科技,2008,33(6):30-32.
被引量:3
10
王文帆,迟德富,梁素钰,李琳,田松岩,刘延坤.
阔叶红松混交林立地因子和林分因子对松梢象甲发生及危害的影响[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2(4):393-397.
被引量:3
林业科技通讯
1993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