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产业的定位与发展
被引量:14
Force adeffect of electronic records evidence
出处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28-29,共2页
Beijing Archives
二级参考文献8
-
1孟固.发展首都文化产业的前提、依据及面临的困难[J].北京社会科学,1998(4):123-128. 被引量:2
-
2沈望舒.关于中国文化产业现状的思考与建议[J].北京社会科学,1998(2):3-9. 被引量:17
-
3[3]THROSBY D. Economics and Culture[M]. U 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
4[4]BLANG I M. Where are we now on Cultural Economics[J]. Journal of Economic Survey, 2001,15(2).
-
5[5]UNESCO. The Futures of Culture[J]. Future-Oriented Studies Programmes. 1991,1 (12).
-
6[6]U.S. Department of Commerce/ International Trade Administration. U.S. Industry and Trade Outlook2000[M]. N Y: mcgraw-hirr, 2000.
-
7[7]Press and Information Office of the Federal Government. Facts about Germany[M]. Germany: SocietasVerlag Frankfurt / Main, 1999.
-
8[8]The Financial Ministry. The Swedish Budget 1990/91[M]. Stockholm: Norstedts Tryckeri, 1990.
共引文献35
-
1曾桂林.广西文化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百色学院学报,2003,17(5):86-88. 被引量:1
-
2陈心林.民族文化产业:西部开发中的优先领域[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6(5):28-32. 被引量:3
-
3李子婷.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与文化产业[J].图书馆论坛,2004,24(5):125-127. 被引量:10
-
4傅守祥.文化产业:世贸规则整合下的“文化经济”发展[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3(1):21-26. 被引量:1
-
5姜中桥.《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 详解[J].城建档案,2005(4):7-9. 被引量:3
-
6陈心林.关于新疆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2(6):40-44. 被引量:4
-
7方宝璋.略论中国文化产业的内涵与分类[J].当代财经,2006(7):65-69. 被引量:11
-
8周尚意,姜苗苗,吴莉萍.北京城区文化产业空间分布特征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127-133. 被引量:41
-
9傅守祥.文化经济时代: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与管理[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4(2):134-141. 被引量:23
-
10马海霞,吕倜然.文化经济论与文化产业研究综述[J].思想战线,2007,33(5):111-118. 被引量:10
同被引文献63
-
1闫海.档案事业与文化产业互利共赢发展模式探析[J].档案与建设,2013(8):19-21. 被引量:3
-
2戴逸.加强联系与合作 共同繁荣史学事业与档案事业──在第13届国际档案大会闭幕式上的演讲[J].清史研究,1997(1):1-4. 被引量:3
-
3王贞.档案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J].中国档案,2015,0(1):70-72. 被引量:77
-
4吴文革,马仁杰.论档案开放的原则[J].档案学通讯,2004(4):72-75. 被引量:23
-
5江帆,侯军华.以价值链实施产业流程再造的方法探究[J].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04,24(4):69-72. 被引量:5
-
6杜义飞,李仕明.产业价值链:价值战略的创新形式[J].科学学研究,2004,22(5):552-556. 被引量:115
-
7周喜增.论档案文化产品的开发[J].档案管理,2004(6):30-30. 被引量:6
-
8胡鸿杰.档案与文化[J].档案学通讯,2004(5):12-14. 被引量:52
-
9郭东升.档案馆大可不必视档案文化产业为禁区[J].北京档案,2005(4):16-19. 被引量:18
-
10高全忠.论档案文化价值的开发利用[J].档案与建设,2005(4):15-17. 被引量:14
引证文献14
-
1胡振荣.档案产业发展的必然性和必要性研究[J].档案时空,2008(6):8-12. 被引量:4
-
2何玉琼.档案馆在文化产业浪潮下的角色定位[J].四川档案,2009(3):36-37. 被引量:2
-
3何玉琼.档案馆在文化产业浪潮下的角色定位[J].湖北档案,2009(8):17-18. 被引量:3
-
4徐海静.我国近二十年来档案文化研究成果综述[J].档案学通讯,2011(6):19-22. 被引量:23
-
5韩若红.关于档案文化产业发展若干问题的探讨[J].黑龙江档案,2011(6):14-14.
-
6王萍.试析档案文化产业的映射领域[J].黑龙江档案,2012(4):23-23.
-
7崔洪铭.浅析建设档案强国的客观必要性[J].档案学研究,2012(5):23-26. 被引量:8
-
8田宏.新时期背景下档案文化产业发展的研究[J].知识经济,2013(6):59-59. 被引量:2
-
9吴佳兴.如何发展档案文化产业[J].科技致富向导,2014(20):114-114.
-
10蒋卫荣,赵之咏,董庆凤,黄青,李倩雯.关于档案文化资源商业化的思考——基于苏州数家档案馆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档案学研究,2016(6):70-73. 被引量:9
二级引证文献54
-
1段先娥,赵跃.关于档案文化评价问题的思考[J].中国档案研究,2019(1):177-184.
-
2刘爔元.浅析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在档案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意义[J].黑龙江史志,2014(15).
-
3李毅斌.关于档案文化的研究[J].黑龙江史志,2015(9):119-119.
-
4王运彬.基于客观环境的档案用户需求变化规律研究[J].档案学通讯,2010(3):28-31. 被引量:26
-
5王小云,王运彬.集成理念下的档案信息资源优化配置探析[J].档案学研究,2010(5):45-49. 被引量:5
-
6田为付.由档案信息隐形垄断再思其服务产业化[J].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8(8):127-129. 被引量:1
-
7王超.档案利用性质微探[J].云南档案,2011(2):53-54. 被引量:1
-
8韩晓梅.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策略[J].林区教学,2013(5):122-122. 被引量:3
-
9刘赫男.浅谈对档案文化产品消费行为的引导[J].云南档案,2013(6):20-22.
-
10华俊辉.新时期档案文化功能的认知与策略探析[J].湖北档案,2013(7):18-20.
-
1档案局(馆)不是开展档案文化产业的主体[J].浙江档案,2004(6):43-43.
-
2阿昆.众说档案文化产业[之五][J].北京档案,2004(3):48-48. 被引量:3
-
3朱文蔚.中国传媒市场运作规律[J].当代传播,2002(5):46-48.
-
4朱福昌.教育期刊市场定位的因素[J].新闻研究导刊,2016,7(10):283-283. 被引量:1
-
5金厚勋.考察英国瑞典新闻传媒[J].传媒观察,2007(4):61-62. 被引量:1
-
6轶凡.用亲身经历讲述成长故事[J].小学生学习指导(中年级),2010(11):6-6.
-
7肖莉.浅谈公共图书馆馆藏建设的原则和方法[J].全国新书目,2007,0(Z1):119-120.
-
8张媛媛.浅谈科学发展在设计中的实际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09,6(6):217-217.
-
9蒋华.浅谈电子文件的收集归档与保管[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4,18(3):61-64.
-
10于凤珍,马伟.电子文件的收集归档与管理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8(21):124-125.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