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棉铃虫在麦田的空间分布与为害
被引量: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1992年是棉铃虫Heliothio armigera(Hubner)在我国黄河流域棉区历史上发生最严重的一年,一、二代种群严重为害麦田与棉田。麦田一代棉铃虫种群数量,在河北省饶阳地区一般每亩在1万头以上,高出常年虫口的几十倍。麦穗被害率在60%以上,成熟时的金黄色麦浪,变成了一片桔黄。
作者
丁岩钦
张占川
机构地区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河北省饶阳县病虫测报站
出处
《昆虫知识》
CSCD
1993年第4期209-211,共3页
Entomological Knowledge
关键词
棉铃虫
空间分布
为害
分类号
S435.622.9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55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88
同被引文献
55
1
花保祯,袁锋,胡小平,雷耀先,赵淑芳.
烤烟留种田棉铃虫幼虫分布型与抽样技术研究[J]
.中国烟草学报,1994(1):14-19.
被引量:3
2
王运兵,吕文彦,王连泉,梁常运,刘印杰,冯兰芝,周永生,刘彦国,高有革,李迎刚.
棉铃虫特大发生态势下的种群动态与治理[J]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3,21(2):33-37.
被引量:1
3
李惠成,王建中,巴音达赖.
落叶松叶蜂林间抽样技术及预测预报的研究[J]
.林业科学,1993,29(3):213-219.
被引量:4
4
李文皋,周正甫,温秀军.
油松球果螟幼虫种群空间分布型及应用[J]
.森林病虫通讯,1989(3):17-20.
被引量:9
5
常国斌,党中玉,于长义.
梨圆蚧空间分布型的研究[J]
.森林病虫通讯,1989(3):29-30.
被引量:5
6
戴志一,杨益众,黄东林,黄寿山,王春安.
稻根象甲种群空间格局及其受耕法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1993,4(1):47-52.
被引量:9
7
徐汝梅,刘来福,丁岩钦.
改进的Iwao m-m模型的抽样方法[J]
.生态学报,1989,9(4):355-359.
被引量:22
8
丁岩钦,张占川.
华北棉区玉米田三代棉铃虫种群动态及其对棉田发生为害的作用分析[J]
.昆虫学报,1994,37(3):305-310.
被引量:11
9
崔金杰,文绍贵,夏敬源.
第二代棉铃虫卵田间分布型和抽样技术[J]
.中国棉花,1994,21(9):11-12.
被引量:3
10
戈峰,谢宝瑜.
不同类型棉田棉蚜种群动态研究[J]
.昆虫知识,1995,32(6):330-332.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8
1
兰星平.
L'-V模型在检验昆虫种群空间分布型中的应用[J]
.Zoological Research,1995,16(3):281-288.
被引量:10
2
兰星平.
种群聚集度指标回归模型群在检验昆虫种群空间分布型中的应用[J]
.贵州林业科技,1995,23(1):40-52.
被引量:37
3
王运兵,吕文彦,王春虎,孙玉梅,梁常运.
一代棉铃虫种群动态及危害小麦的研究[J]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7,25(3):8-11.
4
李建军,李修炼,薛增召,成卫宁.
玉米田四代棉铃虫幼虫分布型与抽样技术研究[J]
.陕西农业科学,1998(5):9-10.
被引量:2
5
陆永跃,尹楚道.
棉铃虫在棉田的垂直分布[J]
.安徽农业科学,1999,27(4):380-382.
6
陆永跃,黄诚,胡华俊.
沿江棉区棉田棉铃虫卵的空间格局[J]
.江西科学,2000,18(2):81-85.
被引量:1
7
陆永跃,胡华俊,黄诚.
淮北地区棉田棉铃虫空间格局的时序动态[J]
.棉花学报,2000,12(3):140-143.
8
戈峰.
害虫区域性生态调控的理论、方法及实践[J]
.昆虫知识,2001,38(5):337-341.
被引量:40
二级引证文献
88
1
叶世森,陈顺立,张潮巨.
拉缘蝽空间格局及抽样技术的研究[J]
.华东昆虫学报,2005,14(2):146-149.
被引量:1
2
陶士强,吴福安.
桑园害虫生态治理对策[J]
.江苏蚕业,2005,27(3):1-3.
被引量:5
3
杨君.
长鞘卷叶甲幼虫与成虫的空间格局研究[J]
.华东昆虫学报,2005,14(4):331-335.
被引量:10
4
张连翔,温豁然,吕尚彬,刘淑娟,秦辉,刘朝晖.
昆虫种群空间格局研究中的几个检验问题[J]
.西北林学院学报,1996,11(3):59-65.
被引量:9
5
万年峰,蒋杰贤,徐建祥,吴进才,陆建飞.
有害生物治理中可持续阈值与经济利益回收模型[J]
.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9(3):36-41.
6
兰星平.
森林昆虫种群密度简易估计方法的研究[J]
.贵州林业科技,1996,24(3):7-11.
7
黄金聪.
浙江栉蝠蛾幼虫空间格局的研究[J]
.福建林业科技,2006,33(4):138-141.
被引量:8
8
刘满光,温秀军,王振亮,郭小军,李梦钗,乔丽霞.
森林有害生物——红脂大小蠹可持续控制策略与方法[J]
.河北林业科技,2006(6):32-34.
9
郑元捷,陈顺立,余培旺,罗群荣,吴智才.
杨树粒肩天牛幼虫的空间格局[J]
.华东昆虫学报,2006,15(3):206-210.
被引量:5
10
余培旺.
松林中焦艺夜蛾幼虫的空间格局[J]
.华东昆虫学报,2006,15(3):211-214.
被引量:1
1
季宏平.
国内外稻曲病研究进展[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02(4):34-37.
被引量:22
2
陈立君,许汉亮,林明江,李继虎,胡玉伟,管楚雄.
我国甘蔗螟虫发生概况及预测预报技术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17):5459-5461.
被引量:10
3
韩学俭.
温室黄瓜根结线虫病及防治[J]
.农村实用工程技术(温室园艺),2003(5):15-15.
被引量:1
4
马国胜,高智谋,陈娟.
烟草黑胫病菌研究进展(一)[J]
.烟草科技,2003,36(4):35-42.
被引量:44
5
任德芹,王立军.
葡萄白腐病的发病及防治技术[J]
.科技致富向导,2004(7):23-23.
6
于海滨,郑琴,陈书龙.
甘薯小象甲的生物学特征与综合防治措施[J]
.河北农业科学,2010,14(8):32-35.
被引量:18
7
张美翠,尹姣,李克斌,曹雅忠,仵均祥.
地下害虫蛴螬的发生与防治研究进展[J]
.中国植保导刊,2014,34(10):20-28.
被引量:71
8
张建平,程玉臣,巩秀峰,哈斯,孙清华,杜密茹,张若芳.
华北一季作区马铃薯病虫害种类、分布与为害[J]
.中国马铃薯,2012,26(1):30-35.
被引量:13
9
陈家章,罗进仓.
二斑叶螨的发生为害与防治[J]
.甘肃农业科技,1999(8):46-47.
10
漆艳香,谢艺贤,张贺,张欣,刘晓妹,陆英,喻群芳,蒲金基.
杧果细菌性黑斑病研究现状及展望[J]
.中国南方果树,2014,43(6):27-30.
被引量:8
昆虫知识
1993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