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国内信用问题研究述评
被引量: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国内信用问题研究与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相联系 ,研究进展主要表现在对信用概念的厘定、对信用作用、意义、地位和信用建设举措的探讨 ;研究特点主要体现在跨学科综合研究、针对社会现实和借鉴国外研究成果 ;研究的不足之处主要是重现象描述而轻系统理论分析 ,重对策的提出而轻可行性论证。
作者
杨小华
陈丽琴
黄柳丹
邓双霜
机构地区
不详
南京大学哲学系
出处
《广西社会科学》
2004年第11期191-192,F003,共3页
Social Sciences in Guangxi
关键词
信用
信用问题
信用缺失
分类号
C912.6 [经济管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144
同被引文献
37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8
1
王淑芹.
论法律信用与道德信用的特性[J]
.道德与文明,2003(5):54-57.
被引量:7
2
葛晨虹.
诚信是一种社会资源[J]
.江海学刊,2003(3):23-26.
被引量:40
3
李建平,石淑华.
信用本质上是一个经济问题——兼论经济信用、法律信用和道德信用的关系[J]
.当代经济研究,2003(5):13-16.
被引量:15
4
唐旖聃.
市场经济呼唤着诚信[J]
.理论月刊,2003(2):115-116.
被引量:5
5
万俊人.
信用伦理及其现代解释[J]
.孔子研究,2002(5):4-10.
被引量:39
6
姚益龙.
市场经济中的信用关系重建思考[J]
.学术研究,2001(9):61-63.
被引量:24
7
刘少波,杨代平.
信用缺失:表现·危害·原因与治理[J]
.学术研究,2001(8):17-19.
被引量:25
8
欧阳润平.
伦理信用与经济信用的关系[J]
.湖湘论坛,1999,12(3):48-50.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6
1
谢晖,丁放.
论法律信用[J]
.学习与探索,1998(4):84-88.
被引量:9
2
江平 程合红.《论信用——从古罗马法到现代社会》[J].东吴法学,.
3
马克思,恩格斯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人民出版社,1990.
4
欧阳润平,郑文立.
对提高整体经济素质的新思考[J]
.财经理论与实践,1998,19(2):64-67.
被引量:1
5
魏吉华.
论法律信用[J]
.政治与法律,2000(4):10-13.
被引量:18
6
张维迎.
法律制度的信誉基础[J]
.经济研究,2002,37(1):3-13.
被引量:827
共引文献
144
1
陈婉玲,毕春颖.
黑名单制度的渊源、价值与适用[J]
.天津法学,2020(1):24-31.
被引量:2
2
范良聪,童禺杰.
论信用体系的规范构造——交易成本理论的视角[J]
.北大法律评论,2020,21(1):87-106.
被引量:2
3
苏熳.
浅谈农行股改的困境与新方向[J]
.金融经济,2007(20):16-17.
4
吴新华.
建筑业诚信缺失的经济学分析[J]
.基建优化,2007,28(5):66-68.
被引量:3
5
罗承勇.
论政府诚信与社会和谐[J]
.中国西部科技,2006,5(36).
6
许莉,郭宏之.
探析南京社会信用体系的构建[J]
.南京社会科学,2004(z1):391-395.
7
蒙本曼,赵书民.
建立诚信机制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4(z1):118-120.
8
韩道品,玄云贵.
诚信问题多维度研究综述[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48(4):72-73.
被引量:3
9
海秋丹.
将诚信融入新世纪的城市精神[J]
.职大学报,2004(3):105-106.
10
王泽亭.
浅析推进中小企业诚信机制建设[J]
.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4):49-49.
同被引文献
37
1
张维迎,柯荣住.
信任及其解释:来自中国的跨省调查分析[J]
.经济研究,2002,37(10):59-70.
被引量:1006
2
王桂新.
我国省际人口迁移迁出选择过程的年龄模式及其特征[J]
.人口研究,1994,18(2):9-17.
被引量:10
3
苏晓红.
转型期我国信用缺失的经济学分析[J]
.统计与决策,2004,20(7):54-55.
被引量:3
4
王桂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迁移发展的几个特征[J]
.人口与经济,2004(4):1-8.
被引量:54
5
崔彩周.
中小企业信用缺失的制度根源与治理对策[J]
.学术探索,2005(1):25-30.
被引量:6
6
阮德信.
区域信用体系与和谐社会构建路径[J]
.求实,2005(6):43-45.
被引量:13
7
张胜康.
转型期青年人群社会信任问题研究[J]
.青年探索,2005(3):10-12.
被引量:2
8
刘洪芹,郭妙卿.
我国市场经济信用问题研究[J]
.辽宁经济,2005(12):56-56.
被引量:2
9
崔轶,周晓静.
我国市场中的信用问题研究[J]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5,21(4):78-80.
被引量:1
10
张邯玥,田高良.
中韩国内信用证结算业务发展比较[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6(6):11-16.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5
1
娄飞鹏.
流动人口信用缺失的经济学探析[J]
.西北人口,2007,28(2):67-70.
2
张远国.
对灾区信用体系建设的认识与思考——以“5·12”汶川地震灾区为例[J]
.西南金融,2011(4):36-37.
3
卢立伟,徐才伟.
中国国内贸易信用体系分析及对策[J]
.改革与战略,2013,29(4):29-32.
4
高姗姗.
构建中国特色信用体制的思考[J]
.中国集体经济,2009,0(8S):129-130.
5
曾少军.
寻找消失的信任——兼与《中国民意与公民社会》著者Tang, W. F.先生商榷[J]
.中国非营利评论,2009,4(1):221-232.
1
冯仕政.
信用问题的社会学视角[J]
.世界知识,2004(22):53-55.
被引量:5
2
严永和.
论西部开发中存在的信用问题及其法律对策[J]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5):59-62.
被引量:1
3
姚立新.
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用问题[J]
.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16(5):56-59.
4
张培秀.
关于信用问题的经济学思考[J]
.中国外资,2009(22):257-257.
5
韦继秋.
构建和谐社会人才开发新平台[J]
.现代商业,2008(36):143-143.
6
袁方.
加速发展中国人类学[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33(2):51-55.
7
刘军,钱超.
政府信用问题研究综述[J]
.兰州学刊,2006(3):170-172.
被引量:3
8
马云驰,廖爱春.
信用深圳建设:成因分析与路径选择[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1(6):24-27.
被引量:1
9
梁晓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问题的思考[J]
.运城学院学报,2006,24(6):18-20.
被引量:3
10
张力,陈敏.
关于我国社会信用的一些思考[J]
.中州审计,2002(8):39-39.
广西社会科学
2004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