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冷战后印度对华政策调整的特点和原因
被引量:
5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冷战末期至今的印度对华政策的三次重大调整是在现实主义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印度国内政治发展、美国和巴基斯坦等外部因素、对中国崛起的看法和反应将是影响印度未来对华政策的决定性因素 ,其基本特征仍将具有两面性和反复性 ,但在积极和理性的方面将有所加强。
作者
张贵洪
机构地区
浙江大学国际政治研究所
出处
《当代亚太》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24-27,共4页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Asia-Pacific Studies
关键词
印度
中国
外交关系
国家利益
巴基斯坦
分类号
D835.1 [政治法律—外交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8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6
参考文献
5
1
C.RajaMohan.Crossing theRubicon:TheShapingofIndia’’sN ewForeignPolicy[]..
2
J.N.Dixit.India’’sForeignPolicy:1947-2003[]..2004
3
J.N.Dixit.Makers ofIndia’’sForeignPolicy:RajaRamMohunRoy toYashwantSingh[]..2004
4
JohnW.Garver.ProtractedContest:Sino-IndianRivalry in theTwentiethCentury[]..2001
5
C.RajaMohan.Crossing theRubicon:TheShap-ing ofIndia’’sN ewForeignPolicy[]..
同被引文献
18
1
方玮.
冷战后印度地缘战略思维探析[J]
.国际观察,2005(2):54-60.
被引量:9
2
卫灵.
印度安全战略及中印安全关系[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19(6):93-99.
被引量:8
3
蓝建学.
后冷战时期的中印关系:正常化与战略和谐[J]
.南亚研究,2005(2):8-14.
被引量:7
4
邱丹阳.
中国“和平崛起”战略的地缘经济实践——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为例[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8(1):8-12.
被引量:7
5
张慧研.
浅析嬗变中的中国周边环境[J]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6,27(7):33-35.
被引量:1
6
蔡定昆,骆华松.
论中印地缘政治关系下云南与印度区域经济合作[J]
.世界地理研究,2006,15(2):17-23.
被引量:8
7
初立忠.
浅析地缘政治中的石油因素[J]
.学术交流,2007(4):44-48.
被引量:4
8
叶自成.
从大历史观看地缘政治[J]
.现代国际关系,2007(6):1-6.
被引量:21
9
[美]约翰·米尔斯海默.大国政治的悲剧.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45.
10
[2]任毓骏.美印关系再升温[N].人民日报,2001-05-21.
引证文献
5
1
李双进,温旭明.
中印美三角关系与新世纪中国的战略选择[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9(4):11-16.
2
吴臣辉,何光文.
地缘政治视角下的保山面向南亚优势探析[J]
.保山师专学报,2008,27(6):37-39.
3
王成君.
冷战后印度地缘政治安全战略对中印关系和中国安全的影响[J]
.新西部(中旬·理论),2014(3):70-71.
4
李莉.
冷战后印度的安全观及对华政策[J]
.国际政治科学,2007(4):1-32.
被引量:4
5
何光文,吴臣辉.
云南保山通向南亚地缘经济战略探析与对策[J]
.黑龙江史志,2009(2X):132-133.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6
1
冷晓玲.
印度对藏政策特点及原因分析[J]
.创新,2009,3(1):76-78.
2
杨艳秋,李艳,陈静,寸珍珍.
保山民营及中小企业在云南桥头堡建设中的机遇与挑战[J]
.中国科技财富,2011(18):189-190.
3
毛克疾,涂华忠.
印度的“大国情结”与中国对印战略[J]
.亚非纵横,2013(4):22-27.
被引量:3
4
代正明,张焱,文淑惠.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中保山市与缅北合作发展农业种植问题分析[J]
.现代农业科技,2015(7):325-327.
5
聂正楠,郑华.
印度战略文化及其变迁机制[J]
.南亚研究,2020(1):1-20.
被引量:2
6
郭兵云,卓旭春.
莫迪政府对华举措及中国的应对——基于印度大国抱负与对华弱国心态叠加的分析[J]
.国际关系研究,2020(5):114-133.
被引量:6
1
周方冶.
周边国家对华政策调整研讨会在京举行[J]
.当代亚太,2004(5):23-23.
2
张晓锋.
当前欧盟对华政策调整的分析[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5(3):1-4.
3
施欣.
从美国对华政策调整看中美关系中存在的问题[J]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1(4):13-16.
4
赵干城.
印度对华政策辨析[J]
.当代亚太,2003(11):44-54.
被引量:6
5
王宏纬,朱晓军.
印度对华政策转变的原因浅析[J]
.当代亚太,2003(11):60-64.
被引量:1
6
徐圻.
凡是现实的就是合理的——论邓小平的现实主义治国方略[J]
.理论与当代,2004(7):4-8.
7
郝江东.
1948-1949年初斯大林对华政策调整再探讨[J]
.俄罗斯研究,2015,0(6):124-154.
8
尹承德.
中美关系新发展与美国对华政策调整[J]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6,22(3):60-65.
9
卞秀瑜.
朝鲜战争期间印度对华政策与其大国战略[J]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5,27(1):85-88.
被引量:2
10
付有强.
试析战后英国对华的基本政策及其调整[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S1):153-155.
当代亚太
2004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