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国古代诗学话语言说方式及其意义生成──《诗经》与中国诗学关系研究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诗经》与中国古代诗学有极为紧密的联系,但长期以来研究者对其与中国古代诗学的关联究竟何在,却缺乏系统全面的把握。本文认为,《诗经》与中国古代诗学的联系最重要的是表现在三个方面,即:中国古代诗学言说方式、意义生成方式、由《诗经》等儒家元典奠定的文化精神对中国古代诗学形成具有的影响。
作者
李凯
机构地区
四川大学文学院
出处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93-99,共7页
Literary Review
关键词
中国
古代诗学
《诗经》
言说方式
意义生成方式
文化精神
诗学精神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I207.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7
共引文献
119
同被引文献
5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27
1
.《庄子·天运》[M].,..
2
刘勰.《文心雕龙·序志》[M].,..
3
《诗论》,《中国历代文论选》(第一册),第14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4
刘勰.《文心雕龙·通变》.
5
黄强:《赋比兴涵义的构成层次及其发展阶段的分析》,载郭晋晞:《诗经蠡测》,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
6
独孤棠.中国文化与文论,.
7
陈子昂.《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A]..《全唐诗》卷八三[C].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895页.
8
苏轼:《读孟郊诗(其一)》,《苏轼诗集》卷16,第796页,中华书局,1982
9
敖陶孙:《腥翁诗评》,《诗人玉屑》卷2,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10
《孟子·公孙丑上》,十三经注疏
共引文献
119
1
刘正寅.
试论中华民族整体观念的形成与发展[J]
.民族研究,2000(6):68-76.
被引量:38
2
汪正龙.
论文学意图[J]
.文学评论,2002(3):160-167.
被引量:4
3
陈英杰.
记新发现的《故大唐董府君墓志铭》[J]
.华夏考古,2004(3):76-78.
4
方铭.
先秦文人君子人格的丰富性探讨——以屈原为中心的考察[J]
.中国文化研究,2002(4):79-89.
被引量:1
5
曾振宇.
商鞅法哲学研究[J]
.史学月刊,2000(6):26-33.
被引量:2
6
闫月珍.
文学的自觉:一个命题的预设与延异[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69-76.
被引量:8
7
韩经太.
道德文化的生成与异化——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反思四题[J]
.中国文化研究,2003(4):46-61.
被引量:6
8
袁济喜.
论“兴”的审美意义[J]
.文学遗产,2002(2):23-35.
被引量:15
9
沈春光.
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思考[J]
.中国行政管理,2002(4):29-30.
10
曹德本,方妍.
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研究[J]
.政治学研究,2002(1):50-59.
被引量:13
同被引文献
5
1
龚鹏程.
诗话诗经学[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2(3):43-54.
被引量:5
2
庄大钧.
论《诗经》与中国古代诗学尚古传统[J]
.甘肃社会科学,2007(4):92-96.
被引量:3
3
周维德集.全明诗话[M]齐鲁书社,2005.
4
(清)何文焕.历代诗话[M]中华书局,2004.
5
(清)王夫之等,.清诗话[M]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引证文献
1
1
赵继承.
从“依经立义”到“以经证义”——试论古典诗学“《诗经》话语模式”的蜕变[J]
.中国韵文学刊,2012,26(1):1-10.
1
曹顺庆,王庆.
中国传统学术生成的奥秘:“依经立义”[J]
.中州学刊,2012(5):187-192.
被引量:8
2
郭持华.
“以意逆志”与文本阐释[J]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8(2):10-14.
被引量:4
3
刘耘华.
作为意义生成方式的“问与答”:孔子与苏格拉底[J]
.中国比较文学,2001(3):66-79.
被引量:3
4
孙宗胜.
追问与诉求:90年代都市文学的生存意识[J]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3(3):18-23.
5
刘再华.
论经学与中国古代文论的关系[J]
.中国文学研究,2004(3):22-26.
被引量:3
6
欧宗耀.
中国古代文论话语的诗意特征探微[J]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29(5):50-53.
7
余华.
东西融贯 探本溯源──读曹顺庆新著《中外比较文论史》[J]
.中国比较文学,1999(1):138-141.
被引量:4
8
谭秀江.
历史叙事:汪晓曙《一个人的长征》及其他[J]
.美术,2016(12):76-80.
9
杨一铎.
论中国文论的西方化及其救赎之途[J]
.社会科学家,2011,26(5):28-30.
被引量:1
10
冯俊锋.
论王小波“文革”题材小说的叙事模式[J]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8,24(4):78-80.
被引量:2
文学评论
2002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