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诉讼欺诈的可罚性及其立法完善 被引量:41

On Punish - ability of Proceeding Fraud and its Legislative Perfe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诉讼欺诈,是指行为人以提起诉讼的方式(民事诉讼或者行政诉讼),通过利用虚假的证据,促使法院做出错误的判决或者裁定,破坏司法机关正常活动(即法院正常审判活动),而使自己或者他人获得财产或者财产性利益的行为。这类案件在目前的司法实践中屡有发生。诉讼欺诈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从应然的角度来看,它具有可罚性,从实然的角度看,诉讼欺诈行为和诈骗罪之间存在包容关系,以诈骗罪论处该行为有理论依据和法律依据,不会造成对罪刑法定原则的冲击和破坏。但是诉讼欺诈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具有独特性,以诈骗罪论处不足以全面和准确评价之,因此,以诈骗罪论处诉讼欺诈行为是目前司法站在功利主义和社会本位立场上的无奈选择,是两害权衡取其轻的结果。最终还需要通过立法上的犯罪化来彻底解决。
作者 李翔 黄京平
出处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2004年第6期24-29,共6页 Jorunal of Yunan University Law Edition
基金 本文是黄京平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社会信用的刑法保护"的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二级参考文献10

  • 1王焰明.试析诉讼欺诈案件的定性[J].人民检察,2001(8):10-12. 被引量:21
  • 2丁吁平,杨翠莲,姚岚.也析诉讼欺诈案件的定性[J].人民检察,2002(2):57-58. 被引量:21
  • 3[日]木村龟二 顾肖荣译.《刑法学词典》[M].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91年版.第349页.第350页以下.第327页.
  • 4(法释[2001]33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证据的若干规定》.[S].,..
  • 5黄丁全.《论刑事责任理论中的危机理论—期待可能性》[A]..《刑事法评论》,第4卷[C].,..
  • 6洪福增.《期待可能性之理论与实践》[A]..《刑法总论文集》[C].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5年版..
  • 7张明楷.《外国刑法纲要》[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767-768页.
  • 8.日本刑法第169条,意大利刑法第372条[Z].,..
  • 9林山田.《刑法特论》(下)[M].台湾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1978年版.第1007页.
  • 10(德)汉斯·海因里希·耶赛克(Hans-HeinrichJescheck),(德)托马斯·魏根特(ThomasWeigend)著,徐久生.德国刑法教科书[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

共引文献156

同被引文献142

引证文献41

二级引证文献20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