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65-267,共3页
Social Science Front
共引文献48
-
1秦海燕,刘娜娜(校译).村委会权力运作嬗变下的村庄治理——以皖中DG村“老板”村干部为例[J].政治人类学评论,2018(1):101-156.
-
2郭占锋,李琳,张森.乡村组织网络再造与基层社会治理转型——基于陕西省山县“321”模式的分析[J].中国农村研究,2020(2):73-92.
-
3魏范青.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制度变迁与村民自治[J].理论月刊,2009(11):161-164.
-
4蒋鲲.基层乡村政权体制改革问题研究[J].人民论坛(中旬刊),2011(3):36-39.
-
5金太军,董磊明.村民自治背景下乡村关系的冲突及其对策[J].中国行政管理,2000(10):55-59. 被引量:50
-
6周忠强.村民自治的溢出负效应及控制[J].社会,2001,21(12):12-14.
-
7吴新叶.基层自治扩展:农村治理的困境与出路[J].内蒙古社会科学,2005,26(2):38-42. 被引量:7
-
8石发勇.城市社区民主建设与制度性约束 上海市居委会改革个案研究[J].社会,2005,25(2):50-77. 被引量:38
-
9董磊明.村民自治中的偏离现象及其成因[J].唯实,2000(9):77-81. 被引量:2
-
10何兰萍,陈通.农村社会控制弱化与农村非正式组织的兴起[J].理论与改革,2005(5):58-61. 被引量:35
同被引文献71
-
1林春雨.基督教本土化进程及方式——以汕头市盐灶乡为个案[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19(S1):118-123. 被引量:2
-
2郑卫星.关于农村税费改革的几点思考[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3,19(6):42-44. 被引量:5
-
3郭占锋,李小云.两种行动逻辑的遭遇——基于一个西北村庄公共危机管理过程的社会学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12(2):44-53. 被引量:5
-
4吕朝阳.苏北农村基督教发展现状及其原因分析[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6):41-46. 被引量:18
-
5童庐,吴从环.组织重构:乡村现代化的社会基础[J].天津社会科学,1998(4):70-74. 被引量:21
-
6郭晓鸣,陈雩桢,刘波.农村合作基金会:历史、现状与发展展望[J].农村经济,1995(8):4-7. 被引量:2
-
7骆慧芳.农村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有效途径[J].党政干部论坛,2004(9):20-22. 被引量:3
-
8刘奇,刘见君.农村基层组织与“农民精英”[J].理论与改革,2004(5):75-77. 被引量:6
-
9苑鹏.中国农村市场化进程中的农民合作组织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01(6):63-73. 被引量:298
-
10陈林.社会转型期农村社会控制体系的缺弱与弥补[J].理论与改革,2004(6):69-72. 被引量:6
引证文献8
-
1何兰萍,陈通.农村社会控制弱化与农村非正式组织的兴起[J].理论与改革,2005(5):58-61. 被引量:35
-
2周刚,陈冲.农村非正式组织的生存逻辑及其规范发展探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7,23(6):683-686. 被引量:7
-
3刘永东,刘明兴,徐志刚,陶然.中国农民组织发展:治理结构与组织功能--基于6省调查的分析[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8(1):110-117. 被引量:26
-
4徐志刚,刘明兴,刘永东.农民组织对村庄公共融资的影响:掣肘还是助推?——农村税费体制改革前后农民负担变化的启示[J].经济学(季刊),2009,8(2):849-870. 被引量:7
-
5卢敏,曲威威,王志国,李云方.内生型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与运行机制研究——基于A村牛联合放养组织的实证研究[J].农业科技管理,2010,29(3):30-32. 被引量:3
-
6侯婧,左停,徐秀丽,胡新萍.农村社会研究中案例研究的路径与视角——以农民组织研究为例[J].青海社会科学,2010(4):67-71.
-
7孟华,蔡佳佳.NGO参与农村公共危机管理的分析框架与路径设计[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4(4):27-32. 被引量:1
-
8陈利芬.非政府组织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商,2015,0(29):269-270.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75
-
1游宇,赵景慧.文化路径的制度机制:农村非正式制度如何影响村民对基层官员的信任[J].复旦政治学评论,2023(1):117-145.
-
2何兰萍.从公共空间看农村社会控制的弱化[J].理论与现代化,2008(2):100-104. 被引量:29
-
3杨平.公民参与视野下西北乡村民间组织的作用[J].西部法学评论,2008(6):53-57.
-
4仵希亮,王征兵.农民组织的发展机理研究——基于对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农民协会的微观观察[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0(2):77-83. 被引量:3
-
5胡序杭.论村务民主监督的制度创新——以浙江武义县“后陈经验”为例[J].探索,2006(5):57-61. 被引量:5
-
6谢菊.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民间组织发展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06(10):64-67. 被引量:18
-
7倪先敏.农民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基于公民社会的视角[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0):5417-5418. 被引量:2
-
8谢菊.体制外农村民间组织探析[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9(1):64-66. 被引量:8
-
9赵孟营.非政府组织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层动员[J].宁夏社会科学,2007(2):58-61. 被引量:6
-
10陈志勇.社会管理创新:非正式制度视角思考[J].理论探索,2007(2):128-130. 被引量:9
-
1牛旭天.天水市农技协发展状况调研报告[J].科协论坛,2006,21(2):42-45.
-
2《农民专业合作社法》50问(二)[J].农村财务会计,2007(4):36-40.
-
3王昭,马丁丑.陇西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议[J].甘肃农业,2013(24):32-34.
-
4陈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福建农业,2009(2):7-7. 被引量:4
-
5高瑞霞.视线之三 农业行业协会 心有余 力不足[J].中国合作经济,2009(8):16-18. 被引量:1
-
6张介岭.“洪流行动”成就印度奶业[J].农村工作通讯,2006(7):62-63.
-
7孔祥智,史冰清.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制度变迁和政策评价[J].农村经营管理,2008(11):28-32. 被引量:10
-
8互惠互利 合作共赢——记隆尧县三地农民专业合作社[J].公民与法治,2013,0(23):55-55.
-
9王甲林.试论农村组织结构的演进和创新[J].农村农业农民,2004(7):12-12.
-
10魏文彪.提高征地补偿标准的深重意义[J].人民公安,2008(20):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