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是一种新的意识形态吗?——评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
被引量:2
出处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3-44,共2页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参考文献3
-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
2哈贝马斯.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95,102.
-
3马尔库塞 左晓斯等译.单面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151.
共引文献827
-
1董晓蕾.试析马克思社会形态范畴形成的历史进程[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7(3):56-59.
-
2王浩斌,王飞南.党的领导集体科学解读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色[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5(2):1-4.
-
3薛建明.“人——地”关系可持续的理性思考[J].生产力研究,2007(22):3-5. 被引量:2
-
4赵海英.论西方主体性思想的历史变迁[J].理论观察,2004(4):18-19.
-
5邓小明.周恩来的经济伦理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中国市场,2008(1):105-107. 被引量:1
-
6李永胜.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工程[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3):20-24. 被引量:1
-
7卢诚.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渊源[J].求实,2006(z3):9-10. 被引量:1
-
8耿步健,阿迪里.辩证反思西方个人主义[J].求实,2006(z3):122-123. 被引量:6
-
9王越旺,张殿清.试论中世纪西欧的罗马法复兴运动[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6,22(4):40-44. 被引量:1
-
10孙海.深刻认识和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特征[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1):73-75.
同被引文献10
-
1徐晓美,刘若冰.智能算法视域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话语表达与建构[J].广西民族研究,2024(3):62-71. 被引量:4
-
2李艳霞.科学技术是一种新的意识形态——法兰克福学派的科学技术意识形态观点剖析[J].理论界,2006(9):153-154. 被引量:1
-
3田钒平,张耀.算法权力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影响及其规制[J].西北民族研究,2022(2):50-62. 被引量:11
-
4张国启,蔺叶坤.生活叙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价值与路径[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25(3):48-56. 被引量:7
-
5刘娜,刘佳.表征·演绎·消解:网络民粹主义的透视与审思[J].领导科学,2024(3):80-86. 被引量:2
-
6田泽坤,苗艳丽.集体记忆的建构与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记忆之场[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4):56-62. 被引量:4
-
7冯向辉,李蝶.算法嵌入公共治理的内在逻辑与风险规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6(4):44-53. 被引量:1
-
8任梦楠,廖茂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情感向度[J].民族学刊,2023,14(12):16-23. 被引量:3
-
9陈宝,郝新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日常生活维度:场域张力、运行机理与路径优化[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5):23-32. 被引量:4
-
10童建军,韦晓英.论数字叙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隐忧及其优化[J].思想教育研究,2024(9):75-82. 被引量:4
-
1世界灵异的未解之谜[J].时代英语(高一版),2012(2):57-60.
-
2廖和平,陈燕.“单向度的人”是何以成为现实的——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的解读[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7,27(1):1-5. 被引量:9
-
3俞吾金.黄金律令,还是权力意志——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命题的新探析[J].道德与文明,2012(5):9-15. 被引量:15
-
4邱少明.科技观:邓小平和哈贝马斯的比较[J].凯里学院学报,2007,25(4):11-13.
-
5郑建云.浅谈马克思的实践观及其当代意义[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6):250-250.
-
6李春生.马克思人学思想与黑格尔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关系[J].兰州学刊,2009(1):30-32. 被引量:8
-
7刘云波.思想政治课如何阐释抽象的理论[J].教师,2008(12):14-14.
-
8罗斌.思维的动作——兼说“舞蹈的形象性”[J].舞蹈,2005(7):11-13.
-
9夏全胜.退去青涩梦想的记忆[J].预算管理与会计,2010(12):50-51.
-
10管锦绣.经济理性的批判——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理论的研究视角[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5(6):812-815.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