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农业考古》
2004年第3期110-114,共5页
Agricultural Archaeology
参考文献13
-
1郏侨.《水利书》[M].,..
-
2.《范文正公集》巷9《上吕相公并呈中丞咨目》[M].,..
-
3.《宋史》卷173《食货志》[M].,..
-
4.《宋会要》食货6之29[M].,..
-
5.《嘉泰吴兴志》卷19 《渡堰》[M].,..
-
6.《宋会要》食货6之31[M].,..
-
7高斯得.《耻堂存稿》卷5《宁国府劝农文》[M].,..
-
8.《宋会要》食货29之17[M].,..
-
9.《嘉泰吴兴志》卷20《物产》[M].,..
-
10陈旉.《农书》[M].,..
共引文献11
-
1陈国灿.论宋代两浙路的城镇发展形态及其等级体系[J].浙江学刊,2001(1):156-160. 被引量:5
-
2白耀天,李富强.壮傣、侗水群体分化年代考[J].广西民族研究,2006(4):148-154. 被引量:3
-
3钱克金,张海防.宋代太湖地区农业水利的治理及其社会环境因素的制约[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9(1):44-52. 被引量:9
-
4庄华峰.唐宋时期政府对圩田的管理及其效应--以长江下游圩区为中心[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9(6):71-80. 被引量:1
-
5方兴.从“苏松重赋”到“三饷”均摊[J].中国经济史研究,2010(1):141-147. 被引量:7
-
6罗时进.太湖环境对江南文学家族演变及其创作的影响[J].社会科学,2011(5):176-182. 被引量:6
-
7梁中效.南宋的川陕战略[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32-36. 被引量:1
-
8虞云国.略论宋代太湖流域的农业经济[J].中国农史,2002,21(1):64-74. 被引量:20
-
9戴建国.宋代赋役征差簿帐制度考述[J].历史研究,2016(3):40-58. 被引量:12
-
10游彪.宋代“禁寺、观毋市田”新解[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2(4):129-133.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171
-
1杨文新.宋代僧徒对福建桥梁建造的贡献[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4,1(1):23-27. 被引量:8
-
2高琳,李善修.宋朝地方财政危机及其启示[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5(S1):13-16. 被引量:1
-
3孟庆山.辽代的农牧政策与农牧经济发展[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3):298-300. 被引量:4
-
4王红,周志贞.北宋“导洛通汴”考略[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3(3):48-51. 被引量:3
-
5刘复生.从土地制度的变化看宋代社会[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3(1):33-37. 被引量:13
-
6唐国锋.从《夷坚志》看宋代商业信息的传播途径[J].柳州师专学报,2004,19(3):120-123. 被引量:2
-
7张金花.论宋代商人的广告自觉[J].浙江社会科学,2004(4):171-174. 被引量:10
-
8杜成辉,杨文义.辽代科技成就略论[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4,20(2):103-106. 被引量:1
-
9杨印民.元代环渤海地区的军事工业[J].社会科学辑刊,2004(4):97-101. 被引量:5
-
10陈衍德,张天兴.宋代福建各地农业经济的区域特征[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40(2):97-103. 被引量:3
-
1李新生.跟着市场走和领着市场走[J].山西农业,2004(3):58-58.
-
2左强.埃及的土地资源与土地开垦[J].世界农业,1997(2):10-11.
-
3刘金美.明清时期合肥地区农业开发探析[J].商,2015,0(37):74-74.
-
4周猛.河池:土地开垦新增耕地5979公顷[J].南方国土资源,2013(8):71-71.
-
5再创来宾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新未来[J].当代广西,2008(7):64-64.
-
6陆毅,陈玉莲.梧州: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作成效显著[J].南方国土资源,2009(12):55-56.
-
7李新生.跟着市场走和领着市场走[J].新农业,2003(11):9-9.
-
8洛桑.抓住机遇 扎实工作 加快牧场改革步伐:省委常委洛桑同志在种畜场改革工作会[J].青海畜牧业,1998(3):1-2.
-
9伍晓翔.柳州:市区耕地后备资源量充足[J].南方国土资源,2008(11):54-54.
-
10黄丽英.为水利系统筑制度堤坝[J].检察风云(预防职务犯罪专刊),2015,0(3):48-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