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大学精神的塑造及其在高校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科学精神的时代标志和具体凝聚的大学精神 ,包括自由精神、独立精神、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批判精神等几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对大学文化内涵、崇学与尚理氛围、人文氛围、创新氛围营造的探讨 ,是大学精神塑造的关键 ;而大学精神的塑造 ,会对高校品牌的形成。
作者
刘焕彬
陈中文
机构地区
黄冈师范学院
出处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6-17,共2页
Heilongjiang Researches on Higher Education
关键词
大学精神
塑造
品牌
作用
分类号
G640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328
同被引文献
62
引证文献
14
二级引证文献
33
参考文献
3
1
杨叔子.
现代大学与人文教育[J]
.高等教育研究,1999,20(4):1-6.
被引量:314
2
喻岳青.
20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历史的若干启示[J]
.高等教育研究,1999,20(3):12-14.
被引量:17
3
李世闻.理性精神—李约瑟问题的钥匙.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0,(2).
共引文献
328
1
卢浩宇,刘宇.
突发公共事件下高校人文教育的逻辑机理与实践路向[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34):1-1.
2
谭婷婷,唐榆晴.
医学院校文学通识课程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
.学园,2020,13(22):40-41.
被引量:1
3
郭昳菁.
智能化时代利用互联网+优势全面提升理工科大学生外语人文素质的路径研究[J]
.现代英语,2020(1):111-114.
4
孙斌.
证券市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J]
.中国市场,2006(45):20-21.
5
付玉,彭士忠.
论加强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
.中国成人教育,2007(2):54-55.
被引量:1
6
李莉.
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呼唤大学语文课程改革[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4):34-35.
7
张朔.
高校领导干部如何确立和贯彻“以人为本”[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23(S1):1-4.
被引量:2
8
孟祥娟,曹锦梅.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8,31(12):1774-1775.
9
鲁雷.
论高等教育中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7(S1):253-256.
被引量:8
10
杨超.
读《大学的使命》看奥尔特加的教育思想[J]
.时代文学,2009(18):183-183.
同被引文献
62
1
孙玉琴.
大学精神:研究型大学的核心竞争力——以哈佛大学为例[J]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7(2):32-34.
被引量:5
2
张强忠,李成恩.
论大学理念与大学精神[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7(4):89-92.
被引量:3
3
车承军,苏群.
应用型人才培养:大众化高等教育的责任[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22(7):44-45.
被引量:49
4
邓忠汉.
大学之“大”——大学精神探析[J]
.保山师专学报,2003,22(6):24-27.
被引量:1
5
刘尧.
弘扬和培育大学精神[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24(11):55-58.
被引量:21
6
郎永杰,王生钰.
凸显大学的文化整合机制[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7(6):52-55.
被引量:1
7
杨路.
关于现代大学精神的培育[J]
.辽宁教育研究,2004(10):44-46.
被引量:10
8
仇中海.
论大学物质文化的特性[J]
.中国高教研究,2004(9):72-73.
被引量:15
9
陈厚丰,李莉.
大学理念的哲学审视——潘懋元《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哲学的观点》述评[J]
.中国高教研究,2004(9):92-93.
被引量:3
10
周本宽.
科学定位 正确处理学校发展中的几个关系[J]
.中国高等教育,2005(3):30-31.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14
1
卢中旺,白鹤举,陈健.
高校和谐发展路径初探——加强师德建设与促进高校和谐发展的关系[J]
.东岳论丛,2005,26(4):204-205.
被引量:5
2
刘义荣.
高等教育大众化与中小民营企业精神[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23(9):16-18.
3
孙秀林.
大学对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功能分析[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24(11):23-24.
被引量:3
4
毛晨蕾,胡剑锋.
民办高校大学精神塑造探析[J]
.中国成人教育,2008(10):27-28.
被引量:3
5
周蕾.
民办大学精神价值的新思考[J]
.中国校外教育,2010(S2):23-23.
6
饶武元,胡罗斌.
论大学精神与大学发展[J]
.教育学术月刊,2010(1):43-46.
被引量:17
7
徐爱,冯文荣,逯登宇,湛风涛.
论独立学院塑造大学精神的途径[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2):160-160.
8
张祖华.
现代大学精神的共性解读和构建策略[J]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8(6):97-101.
被引量:3
9
耿春霞.
大学精神省思与建构[J]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3(3):138-140.
10
沈慧.
人本视阈下大学精神塑造研究[J]
.党政干部学刊,2013(6):76-78.
二级引证文献
33
1
莫晓辉.
大学精神的复归与超越——读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的思考[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2,28(2):53-56.
2
吴秀兰.
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与时俱进[J]
.网络科技时代,2007(4):79-80.
3
陆凤贤,曾锦标.
论高校思政教育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
.中国成人教育,2007(19):66-67.
被引量:2
4
李世平.
大学教育的和谐与和谐的大学教育[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8(1):38-42.
被引量:5
5
王爱芳.
高职院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17(2):30-34.
被引量:1
6
王爱芳.
江苏高职院校教师思想政治状况调查[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7(3):161-163.
7
陈喜文,高树军,尹雪花.
当代和谐的大学教育研究[J]
.中国成人教育,2008(21):28-29.
8
李志春,敖丽.
关于构建和谐社会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J]
.辽宁警专学报,2009,11(3):87-89.
9
吴家桂,王翠.
高等教育自考生边缘化现象的审视与思考[J]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30(4):22-25.
被引量:3
10
郭孝锋,赵鹤翔.
大学精神在构建和谐多校区大学中的功能探析[J]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114-117.
被引量:2
1
陆永华.
几道时尚理、化、生综合题[J]
.理科考试研究(高中版),2001,8(9):39-40.
2
罔腰.
同性恋会成为一种时尚吗?[J]
.中国社会导刊,2001(5):60-61.
3
天津科技大学理学院启动“‘1+6尚理培优计划”[J]
.中国教工,2012(2):44-44.
4
戈丽萍.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策研究[J]
.现代交际,2016(23):174-174.
被引量:3
5
陈永强.
试论高校档案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
.教育教学论坛,2010(8):176-177.
被引量:9
6
林昱.
关于大学文化建设的理性思考[J]
.现代企业教育,2008(4):133-134.
被引量:2
7
关蕾,蔡宇青,秦群.
文化素质教育与大学文化[J]
.经济研究导刊,2012(31):307-308.
8
崇尚理解 润泽生命 奠基幸福——上海市松江区第二实验小学简介[J]
.读读写写,2016,0(11).
9
廖女男,娄坤,李星.
网络文化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J]
.中国高等教育,2011(19):56-57.
被引量:2
10
张庆奎.
论大学理念与大学文化[J]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1):1-6.
被引量:10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4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