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燃料着火及燃烧稳定性判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根据大量燃料特性特种分析数据回归拟合结果,给出了用工业分析数据表达着火指数炉、热天平等特种分析仪器所得的结果,为设计和运行创造了方便条件。应用这种方法比单纯用常规分析方法来判断可显著提高其准确度,从而可以提高燃烧设备的设计和运行可靠性。
作者
陈春元
机构地区
哈尔滨锅炉厂
出处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15-18,共4页
Boiler Technology
关键词
燃料
燃烧
锅炉
设计
运行
分类号
TK224.11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动力机械及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49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17
参考文献
3
1
张忠孝.
煤粉气流着火特性试验研究[J]
.电站系统工程,1991(4):38-46.
被引量:7
2
侯栋岐,冯金梅,夏南.
煤粉沉降着火指数的测定[J]
.电站系统工程,1990(3):39-43.
被引量:4
3
相大光.用热重及差热分析法测定煤的燃烧特性[J]热力发电,1982(03).
共引文献
9
1
陈春元,李杜田.
燃料特性判别指数的研究[J]
.动力工程,1993,13(2):9-15.
被引量:18
2
邱莉莉,张忠孝,姚向东,朱基木.
煤粉颗粒群与甲烷混合着火研究[J]
.锅炉技术,2004,35(5):36-40.
被引量:2
3
陈聆,王英涛,汪德友,陶国慧,湛志钢,丘纪华,陈刚.
神火铝电厂锅炉燃煤拓宽适应性改造[J]
.湖北电力,2004,28(5):60-62.
4
周光华.
混煤的着火特性分析[J]
.浙江电力,1995(5):11-15.
5
陈朝晖,张忠孝,乌晓江,邱莉莉.
甲烷对煤粉着火的实验研究与模型计算[J]
.洁净煤技术,2008,14(2):59-62.
6
叶江明.
煤燃烧特性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J]
.发电设备,1999,13(4):10-13.
被引量:1
7
张晓杰,聂其红,孙少增,朱群益,秦裕琨,李振中,张经武.
混煤着火过程试验研究[J]
.电站系统工程,1999,15(6):41-44.
被引量:17
8
杨忠灿,刘家利,王志超,姚伟.
半焦着火性能评价指标在电站锅炉上的应用[J]
.热力发电,2017,46(3):109-113.
被引量:8
9
侯栋岐,夏南.
煤粉气流着火特性试验研究[J]
.电站系统工程,1992,8(4):43-47.
被引量:9
同被引文献
49
1
高正平,刘永江,韩义,于英利,郭洋,蔡斌,邢春雷.
基于量子粒子群优化算法的配煤研究[J]
.热力发电,2013,42(7):44-49.
被引量:8
2
乔攀,谭鹏.
火电厂配煤掺烧成本效益分析[J]
.湖北电力,2014,38(4):59-61.
被引量:11
3
董岱林,贺小明,李国良.
基于掺配煤技术的锅炉安全稳定性研究[J]
.湖北电力,2008,32(S1):15-16.
被引量:1
4
傅维标.
一种预报煤焦着火温度及判别煤粉着火与稳燃特性的新方法—F_z法[J]
.电站系统工程,1993,9(5):41-50.
被引量:16
5
郭嘉,刘贵苏.
混煤着火温度的测定及其数学模型[J]
.电站系统工程,1993,9(6):31-33.
被引量:6
6
傅维标,张恩仲.
煤焦非均相着火温度与煤种的通用关系及判别指标[J]
.动力工程,1993,13(3):34-42.
被引量:27
7
郭嘉,曾汉才.
大型电站混煤挥发分含量确定方法的探讨[J]
.锅炉技术,1993(7):13-14.
被引量:2
8
朱群益,赵广播,阮根健,吴少华,李炳熙,秦裕琨.
煤粉着火温度与煤的元素分析及工业分析间的关系[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1993,25(2):25-28.
被引量:9
9
邱建荣,郭嘉,曾汉才,马毓义.
混煤燃烧特性的试验研究及燃烧特性指数的确定[J]
.热能动力工程,1993,8(4):169-173.
被引量:11
10
郭嘉.
混煤热解特性及热解机理的研究[J]
.煤气与热力,1994,14(3):3-5.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6
1
赵虹,杨建国,常爱英.
煤粉着火难易模型的初步建立[J]
.热力发电,2004,33(8):15-18.
被引量:3
2
周光华.
混煤的着火特性分析[J]
.浙江电力,1995(5):11-15.
3
周坤,杨建国,赵虹.
BP神经网络对煤着火特性的预测[J]
.热力发电,2005,34(11):21-25.
被引量:5
4
周俊虎,周志军,姚强,许小明,曹欣玉,岑可法.
煤粉空气流在管内着火规律的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31(5):668-676.
5
叶江明.
煤燃烧特性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J]
.发电设备,1999,13(4):10-13.
被引量:1
6
朱伊囡,茅大钧,陈思勤.
基于煤质分析的火电厂配煤方案寻优研究[J]
.湖北电力,2022,46(4):101-107.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
17
1
汤培英,杨艳龙.
660MW超超临界燃煤机组灵活运行的燃煤掺配优化[J]
.湖北电力,2023,47(2):98-102.
被引量:5
2
王宇,黄文涛,邓明辉,刘毅,郑青青.
基于鲸鱼优化算法的新型电力系统中抽水蓄能机组容量最优规划策略[J]
.湖北电力,2023,47(2):8-15.
被引量:7
3
刘瑞芝,钱秋兰,白波,陶从喜,彭学平.
水泥工业中煤的燃烧特性评价方法[J]
.水泥技术,2008(3):18-21.
被引量:7
4
周翠红,路迈西.
线性回归与人工神经网络预测煤炭发热量[J]
.煤炭科学技术,2009,37(12):117-120.
被引量:14
5
常爱英,吴铁军,包鑫,江爱朋.
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动力配煤着火特性预测模型[J]
.煤炭学报,2010,35(8):1380-1383.
被引量:16
6
常爱英,吴铁军,包鑫.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在煤着火特性研究中的应用[J]
.动力工程学报,2010,30(12):909-913.
被引量:2
7
常爱英,吴铁军,赵虹,包鑫.
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煤粉着火温度预测分析[J]
.热能动力工程,2011,26(1):97-99.
8
韦红旗,牛中敏,江文豪,叶亚兰.
自适应遗传优化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回归机在煤粉着火温度建模中的应用[J]
.燃烧科学与技术,2011,17(3):191-195.
被引量:3
9
薛兴华,王运泉,肖晨生,周水良.
工业分析和煤岩指标评价煤电厂入炉煤煤质和燃尽率的对比[J]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8(2):61-66.
被引量:2
10
张翔宇.
煤种燃烧特性研究方法探讨[J]
.广东化工,2013,40(22):85-85.
被引量:1
1
郭永媛.
提高双燃料发动机燃烧稳定性的措施[J]
.小型内燃机,1996,25(4):23-26.
2
张玉家.
提高600MW锅炉低负荷燃烧稳定性[J]
.安徽电力技术情报,1999(8):1-2.
3
叶名成.
活塞裙部长轴偏移的简易判别[J]
.内燃机配件,2000(2):24-25.
4
吴彦坤,高正阳,朱予东,王艳军,张婷.
W火焰锅炉燃烧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J]
.锅炉制造,2007(2):13-15.
被引量:5
5
周良旭.
汽轮机组热态/半热态启动中振动原因分析及措施[J]
.冶金动力,2003(1):43-44.
6
薛福连.
识别柴油机各缸工作情况的几种方法[J]
.内燃机,2001,17(2):39-40.
7
庞丽君,秦裕琨,李永堂.
侧向高浓度无烟煤煤粉燃烧技术的探讨[J]
.热能动力工程,1994,9(2):73-78.
被引量:2
8
曾庆广,白卫东,张昀.
旋流燃烧器的燃烧稳定性冷态实验研究[J]
.东北电力技术,1998,19(8):1-7.
被引量:2
9
吴信荣.
浅论煤粉锅炉的少油点火和调峰[J]
.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1(5):70-70.
10
潘效军,王钢,刘铁雷,何方.
水平双通道自稳燃型浓淡煤粉燃烧器的高效低NO_x燃烧特性分析[J]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6-8.
锅炉技术
1993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